天天看點

濕垃圾無需破袋,新浜來了個“大胃蛙”

作者:上海松江
濕垃圾無需破袋,新浜來了個“大胃蛙”

"友善又幹淨,我的垃圾是給大肚子青蛙吃的!"刷卡,開門,放好,胡家歡鎮的陸美宇熟練地把一袋濕垃圾放進這個垃圾處理器裡,這就是村裡的寶貝"大肚子青蛙"。

居民在家中将濕垃圾分類,放入可生物降解的垃圾袋中,放置時不破袋即可處理家庭濕垃圾。位于胡家軒村垃圾分類示範點,"大胃蛙"深受居民歡迎。

濕垃圾無需破袋,新浜來了個“大胃蛙”
濕垃圾無需破袋,新浜來了個“大胃蛙”

小松在現場看到,老年居民用IC卡刷卡,聽到"滴"一聲,嘴巴自動張開,放進濕垃圾中即可完成垃圾分類,非常簡單。值得一提的是,攜帶垃圾的垃圾箱具有自動稱重功能,元件自動轉換為積分。居民可以立即使用積分,在附近的自助兌換機上兌換禮物,并生産有機肥料來種植花草。

濕垃圾無需破袋,新浜來了個“大胃蛙”
濕垃圾無需破袋,新浜來了個“大胃蛙”

"老年人沒有手機,他們使用IC卡;年輕人可以使用手機掃描代碼。"松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員金春雷說。他不僅是上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也是土生土長的胡家璇人。據他介紹,濕垃圾進入機器進行生物降解,降解益生菌所需的是複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30年的研究成果。整機無味、無噪音,經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對周圍環境無影響,無排污,全過程無害。不同型号,每天可吃200公斤-2噸濕垃圾,降解率達95%以上,24小時變頻運作,日耗電量僅為8度左右。

濕垃圾無需破袋,新浜來了個“大胃蛙”

《大胃蛙》的設定不僅破解了"定時"垃圾處理的難點,積極推進農村垃圾分類,讓濕垃圾不出村,真正做到國産化、無害化、減少化、資源化。

文字、攝影、編輯:韓佳怡

濕垃圾無需破袋,新浜來了個“大胃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