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年“吞”下两千万,能把湿垃圾变成有机肥的“大胃蛙”从松江走向全国8个省市

从一村试点到布局国内八省市,从销售0元到年销售额2000万元,去年在诞生的"大胃蛙"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用它"吃"成湿垃圾,"吐"出有机肥的新工艺,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

将湿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

"大胃蛙"来自上海易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被誉为智能餐厨垃圾降解机。"大胃蛙"模仿动物的胃消化功能,将使用者放入湿垃圾的可生物降解室中,通过微生物菌群的消化和降解产生有机肥料。"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历时30年精心培育和筛选用于消化降解的微生物组,可在6~24小时内降解湿垃圾,降解过程中产生热量、水蒸气、二氧化碳和有机肥,无污水,无臭环保。"上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春磊说。

一年“吞”下两千万,能把湿垃圾变成有机肥的“大胃蛙”从松江走向全国8个省市

目前,"大胃蛙"已经发展到第五代,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机实现IC智能卡、扫码、人脸识别三种放垃圾的方式,其中IC智能卡是为老年人设计的,只要老人拿着一美元硬币大小的智能卡, 您可以轻松地放置垃圾并完成信用存款。虽然有三种不同的方式可以放进去,但积分都输入到同一个账户中,达到一定数量的积分,就可以换取从"大胃青蛙"餐巾纸、垃圾袋、清洁球、马桶精神等日用品。

一年“吞”下两千万,能把湿垃圾变成有机肥的“大胃蛙”从松江走向全国8个省市

金春雷说,"大胃青蛙""吃"成100公斤湿垃圾可以产生5~10公斤的有机肥,有机肥可用于绿色栽培,实现循环利用。"大胃蛙"有几种不同的型号,每天的湿垃圾处理量从200公斤到2000公斤不等,用户可以根据每天的湿垃圾处理量进行定制。

"大胃蛙"致全国

去年4月18日,第一只"大胃蛙"落户新宣镇胡家轩村,"大胃蛙"一出现就变成了网红,成为村里推进垃圾分类的重要标志。现在在胡家轩村,用湿垃圾喂"大胃蛙"是很时髦的。村民们表示,任何时候都可以扔湿垃圾,不受时间限制,扔更多的垃圾还可以换垃圾袋、清洁球等日用品,环保实惠。截至目前,新轩镇11个自然村全部投放"大胃蛙",实现湿垃圾无害化处理到位减少。

一年“吞”下两千万,能把湿垃圾变成有机肥的“大胃蛙”从松江走向全国8个省市

近日,上海易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杨青成了大忙人,每天向不同的客人介绍"大胃青蛙"的功能。"知道'大胃青蛙'的人越来越多,每天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四五组客人,下单的人也越来越多。

一年“吞”下两千万,能把湿垃圾变成有机肥的“大胃蛙”从松江走向全国8个省市

杨青告诉记者,"大胃蛙"作为家庭垃圾减少源头、地方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实践,已经走出新,进入湖南、海南、江西、北京等8个省市,今年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预计明年将达到2亿元。

文丽玉波 金晨旭 照片 李玉波 金晨旭

专栏编辑 杨璐

专栏主编,代表齐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