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記者兼記者 李巧輝
"在相城社群,我感到比家更溫暖。王書記照顧我們,社群幹部給了我們很多幫助,這是我的第二故鄉。"這是新居民胡敏的心髒。
南湖區相家堂區相城社群(七星級街道)擁有嘉興市最大的拆遷安置社群——嘉城綠都——從六村到拆遷的集合,裡面的新居民來自天南北部。而書記王敏口,是相城社群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王建基,他是社群的"大管家"。不久前,王建基再次被評為南湖區興村(志石)名師。
面對這個由2萬多居民組成的城鄉融合新社群,王建基堅持探索社群治理的前進方向,走出基層黨建新路,帶領社群共建共同治理共享,讓社群飄浮出強烈的幸福滋味。
"16号站"的擴建
推動解決2000多個民生問題
在祥城社群嘉城綠都環源,建立的"綠色涼亭"已成為居民新的"打孔場",休閑娛樂,聊天親切,非常熱鬧。
在相城社群,這樣的"綠色亭子"已經建成了8個地方,赢得了居民的一緻好評。而新增這一便利設施,從相城社群"16站"開始。
相城社群成立之初,村民成為居民,外籍人口增加,沖突突出。"起初,居民抱怨說,這個問題每天都在被報告。"社群和人民需要一個平台來大聲疾呼,敞開心扉,"王說。"
很快,"第16站"建成。每月16日,在相城社群316會議室,由社群黨委、社群、物業、綜合行政執法等人員和居民代表共同召集輿論座談會,面對面交流交流,居民提出要求,雙方洽談解決。在會談的第二個月,上個月問題的解決将得到回報。
義城路的大型卡車停車現象不複存在,消防通道的缺失解決了問題,走廊亂扔亂無蹤......十年來,"十六站"真正成為社群與居民雙向溝通的橋梁,2000多人的民生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今年4月,相城社群嘉城綠都茉莉花園還設立了新的"人民感情驿站",将向居民敞開大門,由微電網長夜接待居民,"綠亭"就是在這裡讨論誕生,也就是"十六站"的延伸。同時,社群保安室還設立了小型分站,讓居民可以随時随地反映問題。
更少的抱怨,更多的微笑,更少的問題,更多的收獲感。"去年,居民隻報告了大約50個問題,索賠額逐年下降。令王建基高興的是,居民們要求越來越通用化。"它曾經是反映我們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現在每個人都關心社群的公共問題,每個人都想建造一個更好的家。
探索物業自主權
讓居民分享幸福生活的品質
"我們的社群物業不必說,你看它已經建成了十年,它看起來像新的社群。"非常自豪地說,雖然這是一個定居點,但我們享有與商品房相同的服務品質。提到社群物業管理,相城社群居民發自内心的贊美。
事實上,剛搬進新社群這幾年,居民和物業之間的争吵很多,物業收費率不到一半。在街道的支援下,相城社群率先探索了産權。"社群擁有的房産,幾乎沒有經驗可以學習,隻能碰河對岸的石頭。"王建基說。
2014年,相城社群自治管理服務中心成立,在社群黨委、街道委員會、行業委員會、自治管理中心的上司下,簽署了聯合建設,廣泛吸收黨員和群衆代表參與管理,以紅産撬撬社群治理大格局。
社群物業還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業,停車,維護費用的成本。同時,社會各界堅持每年實施一到兩個民生實戰項目。從停車位、石桌和石凳加到建築圍牆的整體"美"、志安社群建設等等,一堆,一塊一塊,都對居民的心做了點滴。
一個資料代表了群衆的肯定:産權自主權後,居民每年繳納房産費的90%以上。"管理很好,大家都能看得出來,現在物業費大家主動付了。在相城社群生活了十年的唐愛民說,這些年清楚地感受到了社群居民的心更加團結,"去年爆發的新冠肺炎,今年的台風,我和很多居民都報名參加了志願者隊伍,這是我們共同的家。"
依托自治物業,王建基還充分考慮到社群老人、新居民有更多孩子的實際情況,積極推動引進明星采摘青年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短樹社會服務中心等專業社會組織,引進"多彩青年"公益教室、相城青年學校, 愛電影、送餐服務等項目,讓老年人玩得開心,讓年輕人有所教育,不斷滿足居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推動相城社群向高标準、高品質社群的方向發展。
來源:嘉興日報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來源錯誤或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以通過電子郵件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電子郵件位址: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