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社成立110周年,社友互贈照片中看柳亞子當年朋友圈

作者:新民晚報

2019年恰逢南沙學會成立110周年,成立于1909年,包括陳、劉雅子、黃秉紅、蔡壽等一批文化知識分子,擁護革命,崇尚民族情感節,反對滿族的腐朽統治。近日,上海曆史博物館(Shanghai Revolutionary History Museum)精選了部分南沙文物文獻收藏,在玉澤遺址博物館開展了"風與流——上海曆史博物館南沙文物文獻展",回顧了南方社會作為代表的中國現代民主革命知識分子在民族複興過程中的課程。

南社成立110周年,社友互贈照片中看柳亞子當年朋友圈

圖:1909年,蔡壽給劉亞子一張正式照片

清朝末年,内外部問題仍然頻繁,國家是日本人和非日本人。蘇州建國之初,以長江三角洲為腹地,以上海為活動主軸,是中國現代有影響力的知識分子革命文化團體。南沙幾乎聚集了現代中國政治、軍事、文化、教育、科學、新聞等領域的曆史名人,動蕩世界中的社會朋友用筆當刀,藝術當成工具,為中國的光不懈努力,他們的畫外音,至今。

展覽重點展出劉亞子先生在20世紀30年代負責上海同治博物館期間收集的南石文獻,以及劉亞子于1950年捐贈給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的南沙物品,并輔以其他南師朋友保留的繪畫、文獻和手稿。展覽分為"房子的名字"、"承載道路的文字"和"韓墨立信"三個部分,通過清初朋友的原文題詞照片、編纂的報紙、方志、遺留的手稿和書法作品,展現了以南方社會為代表的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熱愛祖國, 熱愛家鄉的國情。在展出的83件文物中,90%以上是首次見到觀衆的。近50張原創老照片是展覽的亮點之一。這些照片大多是清末南方社群朋友送給劉亞子的劉雅子的原照片,客觀地展現了清初、清初成員的精神風貌,也為我們提供了了解晚清和早代人民社會風情的獨特視角。雖然上一個月曆經曆了滄桑,但這批南方社會社會朋友的照片基本完好無損,保留了大量的曆史文化資訊。從這些照片中不僅可以回顧清末和許多南方社交朋友青年風采的開始,管理層窺視晚清人早期知識精英的人格意識;

南社成立110周年,社友互贈照片中看柳亞子當年朋友圈

圖:1909年姚世子送給劉亞子一張正式照片

這批中較稀有的照片有:1909年在上海耀華攝影棚的廣東蔡壽,以及用中英文題詞給劉亞子的照片。蔡壽(1879-1941),廣東順德,現代詩人,博物學家,石學家。清末年,他參加了"國家科學保護學會",并在上海擔任《國家民粹主義雜志》的主編,利用《國家科學》推動革命。1909年,他參加了南方社會的第一屆Yaji。民國時期,他曾為故宮博物院檢查金石、繪畫和陶瓷文物,并于1941年去世。

1909年前後,朱建曼給了劉雅子一張照片。建曼拿着一張雅子哥哥薩維的照片,是在徐志摩的家鄉,浙江省海甯市甘和街著名的藝術照相館"一起照相館"拍攝的。朱建曼(1890-1972),江蘇吳江人,現代教育家,書法家,作家,南方社會之友。民國時期,朱建曼是上海世界圖書局的編輯。

南社成立110周年,社友互贈照片中看柳亞子當年朋友圈

圖:1921年潘飛生黃雅收藏頁官方地圖

參觀者還可以在展覽中看到民國時期,南方社會的朋友參與創辦報紙、雜志,他們收藏的農村文學作品,以及社會朋友的繪畫和繪畫作品。陳雅子、姚世子等南方社會朋友不僅收集了大量農村文獻,還參與了江蘇、上海、廣東等地籍的翻版工作,他們對中國文化和曆史的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民國時期,沈瑜默錄了《說新語言》兩部贊美無仙世家的名人語言,陳濤遺留下來的馬向波95歲字軸、1912年黃興書法、1921年潘飛生壽黃雅收藏等都是首次亮相的展品。"現代壽黃雅詩集"是本次展覽中的重要文物之一。潘飛生(潘飛生,早年在德國柏林大學任教,晚年移居上海)和黃炳紅、王雲璋、王蘭軒、徐仲可、胡樸根等上海和華南地區的精美文集,保留了詩集。這本詩集長達 25 頁。潘飛生為紀念乾隆時代著名詩人黃忠澤先生的誕生,邀請了滬南聯誼會的朋友和吳昌碩、周夢坡等文化名人來到上海杏花館。

作為處處的文化名人,南沙社會朋友具有高度的文化意識,國情強,自覺承擔起開拓人民智慧、喚醒人民的責任,為傳播民主、民族思想、促進民族獨立而不懈努力。希望通過此次展覽,觀衆能夠汲取南沙傳承的曆史智慧,傳承南沙朋友忠實的愛國情懷,為振興中國、打造美麗上海、推出上海文化品牌增添助力。(新民晚報記者 徐一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