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神曲》難懂,但丁又憑什麼有名呢?好在有個貝雅特麗齊

作者:星星飛翔

自近代以來,歐洲文明引領世界。西方曆史上最著名的四位詩人是荷馬、但丁、莎士比亞和歌德。荷馬史詩是希臘文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學的源頭,其影響毋庸置疑,莎士比亞和歌德也有自己的觀衆,中國人可能對但丁略顯陌生;恩格斯曾稱他為"中世紀最後一位詩人,也是新時代的第一位詩人"。

《神曲》難懂,但丁又憑什麼有名呢?好在有個貝雅特麗齊

年輕的但丁(古畫)

今年9月14日是但丁逝世700周年,自今年年初以來,他一直受到歐洲和全世界的紀念。不僅因為他創作了《神歌》和《新生活》,對文學的貢獻,重點還在于他的藍縷縷,開啟了一個時代。

《神曲》難懂,但丁又憑什麼有名呢?好在有個貝雅特麗齊

"上帝之歌"在佛羅倫薩但丁之家的成績單。海龍照片

《神曲》難懂,但丁又憑什麼有名呢?好在有個貝雅特麗齊

佛羅倫薩舊宮殿的傳說是但丁死後被頌揚

"神之歌"難以了解,但不影響但丁的偉大

《神曲》難懂,但丁又憑什麼有名呢?好在有個貝雅特麗齊

但丁雕像在佛羅倫薩。攝影:王宇軒

但丁是"四大"中最糟糕的翻譯者。他的《神歌》已經翻譯成中文,版本很多,但坦率地說,幾乎沒有一個版本能讀得順暢,更不用說欣賞了。如果我,一個在高等教育學院教過歐洲文學史的人(因為教學的必要性)不得不捏住鼻子才願意讀它,那麼普通人應該很難欣賞它。它不僅被翻譯成中文,而且将"上帝之歌"翻譯成英文幾乎完全無趣。我讀過意大利語-英語翻譯的版本,發現英文版本讀起來是一樣的耐嚼蠟。"神歌"的典故,非常晦澀難懂,傳說中很強,而且充滿了象征意義。毋庸置疑,但丁生活在中世紀晚期,當時戰争仍然頻繁,政治動蕩不安,他的思想和文學觀點仍然滲透在豐富的中世紀文學的陰影中;普通讀者讀它,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有點像讀翻譯過來的古詩《離開悲傷》。

《離開悲傷》是中國文學中的瑰寶也是經典,但我讀過很多國外版本,很少有人能讓人讀得順暢。為什麼?因為它的結構很嚴密,寓言、語義按鈕也很多,它也具有獨特的調音美感和象征意義,這些都是幾乎不可能翻譯的——慢說是一門外語,也就是說,它被翻譯成與漢語一樣的現代白話詩歌來嘗試,相信譯者也會遇到翻譯困難和一些"無法翻譯"的性質。

既然《神之歌》這麼難翻譯,但丁為什麼出名呢?關鍵是要認識到,在但丁的時代,"詩歌"的概念與亞裡士多德的《詩學》中的詩歌是一樣的,詩歌不僅是狹義上的一首詩,而且是指整個文學甚至文學藝術。雖然但丁是一位著名的偉大詩人,但他的影響絕不僅限于詩歌和文學。

首先,但丁是歐洲文藝複興的發起者。但丁經曆了中世紀晚期,漫長的夜晚在舊歐洲已經苦難了一千年,他是那個舉起雙臂喚醒世界的詩人。作為Kesanzu的角色,他不僅是一位詩人,還是一位傑出的思想家和活躍的演員,也是意大利語的創造者,他不時開始用意大利語寫作。

但丁生活在一個整個意大利被分成幾個部分的時代,沒有一個統一的民族國家。但丁參與了佛羅倫薩的政治運動,并積極倡導改革。他既反帝國主義又反教育,結果他被包圍并夾在兩股力量之間。由于他最初的改革,他被選為佛羅倫薩的權力,隻是作為政治争議的受害者被永遠流放出佛羅倫薩。從37歲到一位遊客去世,他在國外生活了19年,在此期間他憤怒地寫下了不朽的"神歌";2008年,佛羅倫薩市議會通過了一項決議,撤銷了700年前對但丁的不公正判決,允許他回到他的城市,以向這位文學大亨緻敬。但現在道歉已經太晚了。

但那些離家出走的日子,經曆的起起落落,老花園不可磨滅的思想和前半生遭遇的黨的鬥争——宗教迫害,都讓他希望找到突破口發洩。而他的《神歌》,是早年因刻苦學習古典和最早的希臘和羅馬文明大師的人文主義者,結合自己童年的愛情經曆,構思了一本偉大的書。

但丁在拉丁語成為整個歐洲的官方語言的時代寫下了這部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作品。拉丁語根本不是普通人的語言。為了推廣他的新思想,但丁必須用他自己的民族方言寫作。但丁決定根據佛羅倫薩方言寫"上帝之歌",并在其上創作意大利語。然後,通過Petrac和Bogachu的延續和推廣,一種新的歐洲語言意大利語誕生了。歐洲各地紛紛效仿,法國、西方、英國、德國等語言逐漸出現。

"上帝之歌"的得失

《神之歌》整體可分為三個部分,即地獄、煉獄、天堂三個,每33章,加上序言中共100章,象征着完美。但丁非常注重整體結構的設計,例如,他在每首歌的最後一行都使用了"群星"這個詞。詩中這種均勻布局和三界的均勻結構,都是基于中古時代數字神秘和象征主義的概念。

在《上帝之歌》中,但丁通過穿越地獄和煉獄,寫下了當時意大利的人類狀況,通過這種描述,他深刻地批判了社會,尤其是當時政治人物的醜陋,被描述為百科全書式的描述。他還用他的筆為他的敵人報仇,把教皇和他的佛羅倫薩政治對手寫進地獄,遭受酷刑。在《天堂》中,他請求自己少女的愛情帶他去天堂旅行,形成了他神學思想的最高神秘狀态。

但丁是第一個把時間和新聞事件寫進經典的人,是一代詩史編年史家。但這樣做有利有弊。優點當然在于它的宏偉,但缺點在于它太貼近社會的時事,不可避免地在那些年裡引起了批評和政治糾紛,對後代來說,這些都是無聊的。随着但丁同時代人的個人不滿、隐私故事和政治鬥争的消散,這些細節和今天的意大利人一樣無聊和難以了解,更不用說外國人了。這種情況影響了上帝之歌的永恒性和傳播。

但後來意大利人總是稱贊上帝之歌的音節之美,節奏之美和象征意義。在紐約,我經常遇到意大利朋友,他們贊美"上帝之歌"的美麗。看到外國人不這麼認為,意大利人經常讀或背誦一段話,它的語氣優美而優美。我的意大利朋友也發給我意思——英文對比這首《神歌》,但與英文的翻譯相比,讀起來卻毫無意義——和歐語音文字一樣,翻譯後的差距竟然那麼大,那麼翻譯成中文,就把"可憐的無數山"隔開。

除了韻律和詩句形式的失美之外,《神歌》的一些失诙還在于情節不強。它的描述形式是遛馬看花,有點像看古廟懲罰惡行善18層地獄壁畫,雖然吓人但重複。

将但丁與他的同齡人橫向進行比較,即使在意大利,它也不像同期的佩特拉克和博加丘的作品那樣受歡迎。因為後兩者更像是平民文學的代表:佩特拉克寫的短詩比較抒情,通俗易讀,特别容易口口,而他的詩篇寫得贊美愛情和浪漫情懷,日常生活更貼近,據說是每個人心中卻沒有一句凝聚和抒情的感情。薄家秋的流行故事,就像中國的三個字兩拍一樣,深受大衆歡迎,因為自出版以來,它很快就傳遍了整個歐洲。

他們是但丁的年輕一代和忠實的追随者,但他們在普通讀者中比但丁更出名。但這并不影響但丁的文學史地位。因為作為開山祖,隻有他開創了用意大利語寫作的傳統,隻有後來的追随者,才是開創了一條獨立的意大利文學之路;正是由于三人的接力合作,他們推出了一些優秀的早期意大利各種流派的文學傑作,是以後來被文學史學家統稱為"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三大文學"。

對世界名著的評判,往往強調其時代意義和開創性作品,這是基于其對整個曆史乃至人類文化史的宏觀協調意義上的貢獻。按照這個高标準,但丁是合格和獨特的。

《神曲》難懂,但丁又憑什麼有名呢?好在有個貝雅特麗齊

但丁遇見了比阿特麗斯。亨利·霍勒迪(Henry Holledi)(古代繪畫,1883年)

《神曲》難懂,但丁又憑什麼有名呢?好在有個貝雅特麗齊

米開朗基羅的作品《聖母哀悼基督》由梵蒂岡創作。海龍照片

《神曲》難懂,但丁又憑什麼有名呢?好在有個貝雅特麗齊

但丁故居在佛羅倫薩。海龍照片

好在有一個比阿特麗斯

那麼,對于今天的讀者來說,既然很少有人能最終欣賞到這首歌,那麼它的生命力又是什麼呢?幸運的是,有一個比阿特麗斯。

文學史的傳播中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讀者沒有讀過《神之歌》,而是認識比阿特麗斯。雖然比阿特麗斯隻是《神之歌》中的一個角色,但她比《神之歌》更有名;但丁時代之後,比阿特麗斯甚至成為歐洲各種語言詞典中的一個術語,一個專有名詞和一個大師。在當代,《神歌》的傳播幾乎完全取決于她的名氣。

說比阿特麗斯是《上帝之歌》中的一個角色并不完全準确。因為她在《神之歌》誕生之前就出櫃了。她是但丁畢生寫作的靈感和保護之神,首次出現在但丁1293年的文學處女作《新生兒》中。此時,比但丁寫《神歌》早了14年!

那麼,誰是比阿特麗斯?作為一個九歲的女孩,她為什麼讓但丁成為西方文學史上的偉大詩人?據但丁自己說,早熟的他在九歲時的一天遇到了一個漂亮的小女孩,仿佛被雷霆的美貌震驚了,然後他聽說他這個年齡的女孩叫比阿特麗斯。他期待着在暮色中看到她,但她從現在開始在空中。

成年後,他在佛羅倫薩的老橋上再次遇見了比阿特麗斯。她攻擊着白色的長袍,安靜莊嚴,像天使一樣,它聖潔的光芒讓但丁眼花缭亂。但此時比阿特麗斯已經是他的妻子了。而這僅僅是但丁命運的開始。

比阿特麗斯的一生很短,隻有24歲,但她一生都被但丁想念。他是如何度過沒有比阿特麗斯的日子的?沒有人知道。但我們知道他的痛苦和悲傷。在比阿特麗斯死後的第三年,也就是但丁小時候第一次見到她18年後,這位通常精通當代的年輕政治家用他那篇辯論性的寫作寫了一本懷念這位美麗女人的散文集《新生》。使用的語言是他倡導的意大利語。而天使在他心中,也帶着這種新的語言風格,突然走向永恒。

在流亡的後半段,但丁愛上了他的祖國,從未忘記貝亞特利齊。在33年後但丁相遇的周年紀念日,但丁開始寫下他不朽的上帝之歌。它寫了14年,直到他去世。但丁隻活了56歲,但他想念比阿特麗斯47年。這個曆史事實最可悲的部分是比阿特麗斯和但丁不認識的傳說,在她短暫的一生中,她從未知道她曾經以如此充滿愛的生活仰望她。也有傳說說,比阿特麗斯認識但丁,但與他隻有淺薄的關系。

"這是怎麼回事?"直接教學是生死攸關的問題。""我不知道該怎麼辦,一個深入,活人可以死,死人可以活。那些生而不能死的人,那些死去而不能重生的人,都不是多愁善感的。這種經典的中國情懷其實可以在遙遠的意大利找到複制品,這是最容易引起中國讀者共鳴的地方。

當然,也有不少學者懷疑這個故事的真實性,甚至像中國研究的索音學派的紅色研究一樣,因為懷疑要篩選但丁年鑒和佛羅倫薩的城市曆史;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但丁的貝亞特·麗茲情結呢?

有了愛,就讓你心中的人不朽,這應該是愛的最高境界——雖然愛一定不能。愛情一定不能成為但丁時代那群人的主旋律。這個主題非常真實,非常充分,它象征着莫名其妙的生活。但是,時代所有的悲傷,世界的所有遺憾,生活的所有悲傷,都是如此巧合,如此集中在他們的群體身上,這是真的嗎?不一定。這是中世紀剛剛覺醒的冬眠時期,呼喚着文藝複興時期詩人在人類的聲音中,竭力推開黑暗,将人性中最珍貴、最微妙、最晦澀的感情呼喚出來。寶貴的人文主義在這個萌芽中成長,但丁氏卻帶着這種隐秘的愛情,艾愛迪時期就登上了文學界。

不出所料,但丁千載難逢的魔法愛情模式在他的兩個追随者佩特拉克和博加丘身上重新出現!他們倆都奇怪地遇到了自己的比阿特麗斯,她幾乎沒有愛上已婚的勞拉女士,直到她失去了她的香味,并為她寫了366首14行詩,"歌曲"。Bogachu也是那不勒斯國王的女兒,年輕時嫁給了貴族伯爵,寫了"Fiamida"等着名作品作為原型。根據檢查,他的大書"十天談話"女角Eda就是以他早期無望的情人為原型的。

如此難得的邂逅,竟然出現在他們三人身上,這樣的童話故事竟然發生過,絕非巧合。也許這應該被視為一組具有一定規律性的時代。

要了解這種現象,我們最好回顧一下那個時代。在近一千年後的中世紀,神學和帝國權力對人性進行了深刻的壓抑,當時世界唯一允許說的愛是宗教上帝和聖母的愛。然而,愛是人的天性,就像春天和逆流一樣,是無法抑制的。于是中世紀找到了一個巧妙的借口,用愛的聖母的形象,溫柔地表達愛意。後來甚至連繪畫和雕塑都刻意以視覺形式呈現出這種愛,讓對聖母的愛——美成為永恒的主題。

後來,人們似乎并不滿足于這種天上的聖愛,而是逐漸産生了忠于特定偶像的騎士和自己對高貴女人的虔誠愛情。這口口一張開,就蔓延開來,形成了騎士文學中聖母-王後-世俗之愛的轉變模式。在但丁試圖贊美心中的女神"新生命"中,我們可以看到老騎士抒情詩的影子,它構成了文藝複興前夕文藝複興的背景。

但佩特拉奇克·博加丘斯(Petraczyk Bogachus)失散已久的愛情,看似神秘,其實是人類愛情和愛情的艱難折射;

幾個世紀過去了,為了恢複但丁的心髒,作者來到佛羅倫薩,參觀了但丁的故居。當時,佛羅倫薩市很小,700多年後,它基本上保持了古代的樣子。但丁的家很安靜,高高在上,深藏在厚厚的曆史痕迹中,比如一個富有的老人,從聲望上不說話。這種相機讓你不得不屏住呼吸來閱讀和品嘗這裡一個微笑,感覺但丁被放逐到中古家之前,每天。當然,我不能不記得他多年來對比阿特麗斯的苦澀思考。在他七百年前走過的路上,古巷子的聲音正落在他的耳邊。突然之間,時間和空間都錯了,有一種神聖感和神秘感。但丁第一次遇到她的舊橋并不遙遠,距離但丁的家隻有十分鐘的路程。但丁心中的這十分鐘,卻是一生的一生。

橋還在那裡。阿爾諾河的流水流速與七百年前一樣緩慢。Beyatt Lizzie的房子就在Huasha的一座老房子旁邊。圍繞着古老的街牆森森,似乎每個家庭都埋藏在秘密之中......

為什麼他是意大利語之父?

如前所述,紀念但丁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創造了意大利語。事實上,意大利語總是在那裡,它不需要被"創造"。但說到意大利之父,世人還是豎起了大拇指。

但丁對意大利語創作的最大貢獻是他倡導的意大利語白人運動。他注重民族語言,反對對拉丁語的特權屠殺,主張用人民的語言寫作,用自己的文學作品實踐自己的想法。但丁的《神之歌》大獲成功,他寫《神之歌》的意大利語諺語被歐洲認可,成為奠定民族語言基礎的經典;

這自然讓人想起了中國的五四時期。在此之前,中國古代的書寫語言被稱為書寫。閱讀和寫作是一項特殊的技能。在過去,花了很長時間的訓練來學習閱讀這種語言表達。在中國古代,識字的人很少,讀書讀書成了讀書、成為官員的特權。但畢竟這種語言與日常生活脫節,是以白話的推廣很受歡迎。

然而,中世紀拉丁語統治歐洲的形勢,與當時的情況相比,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雖然語言與口語是分開的,但它卻是整個中華民族統一的标志性古典語言。歐洲由許多民族組成,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曆史淵源,不同的語言形式和不同的文化習俗。在中世紀,由于教皇和帝國其他地區的統治,拉丁語被頑固地作為整個歐洲的官方語言引入。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四散,分裂成許多小國。一千年的黑暗中世紀主義,政治和宗教紛争,全年的戰争,經濟衰退。雖然不同的民族說着不同的方言,但民族語言不能成為官方語言,在知識和教育壟斷的情況下,可以說,除了教會的神職人員之外,全世界都是文盲。就連歐洲的國王和貴族也不例外。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但丁的敵人是"十字架和劍",他在流亡期間繼續寫"上帝之歌",同時反對教皇和國王的革命。他以佛羅倫薩方言和當地口語相結合的形式撰寫詩歌和文學作品。這種榜樣的力量影響了歐洲,并為用民族語言寫作開辟了道路。他被正确地尊為意大利人的父親。

從那時起,歐洲人民發起了一場呼籲建立民族語言和民族獨立的運動。受這股風的影響,喬叟在14世紀後開始用國語寫《坎特伯雷故事書》,這被認為是現代英語寫作的開始。1536年,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在教皇面前發表講話,宣布西班牙語是新國家的官方語言,1539年,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宣布用法語取代拉丁語作為中文。德語後來誕生,直到16世紀,馬丁路德宗教改革才将聖經翻譯成國家語言,才被認為是德語書面語言的開始。有了獨立的語言,才能有獨立的文明文化和民族傳統,就能有現代民族意識。雖然在但丁之後,民族語言的誕生時間不同,但對但丁作為現代歐洲民族語言的創始人的認可并不算太多。

在他的政治和學術哲學中,但丁提倡口頭寫作,關注自己的民族語言絕不是突然的心血來潮或幸運的成功,不僅是實踐,而且是理論上的。早在不朽的《上帝之歌》用意大利語寫成之前,但丁就發表了自己的民族語言學論文《論名言》,闡述了意大利民族語言寫作的重要性以及民族語言與民族精神之間的關系。這項工作也成為歐洲國家倡導建立民族語言的經典之作。正是出于這個原因,但丁被尊為歐洲民族語言和民族覺醒意識的先驅。

在法語中,意大利語有時被稱為但丁和但丁的語言。我們也可以說,文藝複興以後,鄉土運動開始深入人心,這種民族獨立的意識由此為歐洲國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原标題:"人類,生來就是為了飛翔,你為什麼在微風中墜落?"——但丁的《上帝之歌》紀念了七百年後出生并飛翔的但丁

溫/海龍

來源/北京晚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