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慶市大同區9處遺址進行考古發掘,10月12日獲得黑龍江省文物局檢查專家組驗收,10月24日黑龍江大學考古系師生撤離,标志着分階段遺址發掘工作的結束, 現已進入考古簡報的後期整理和彙編階段。

經過調查勘探,九處遺址總面積約21萬平方米,2019年挖掘面積500平方米。雖然發掘面積不大,但成效顯著,發現遺址、灰坑等各類文物50餘處,出土陶器、鐵、石、骨、木、玉等文物500餘件。九個遺址儲存完好,遺迹密密麻麻,場地形狀良好,灰坑單體較大,灰坑之間似乎有結構聯系。九地出土的陶器也更具特色,大型陶器碎片占比很大,還出土了少量磚塊、山脊獸等建築構件。有迹象表明,該地塊可能不是普通的住宅用地。
發掘結果,受到省文物局驗收專家組成員的一緻好評,驗收專家向省考古上司建議,該遺址有必要繼續進行申報發掘研究。
九處遺址考古發掘負責人、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劉曉東(左二)向省文物局驗收專家(右四省文化廳文化遺産保護考古司研究員吳琦)介紹了遺址的立體模組化, 右六平原省文物保護與考古司司長孫長清,左三元省考古研究所所長李晨璆)。
發掘工作得到了國家、省、市、區、局、鎮、村等部門的高度重視。大同區落戶的挖掘工作,對遼津文化的研究、區域曆史文化的發掘和相關文化産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趙志軍(左四)參觀了考古遺址。
省考古研究所所長趙永軍(左)來到考古遺址慰問,了解發掘情況。
黑龍江大學副校長嚴明(右三)來到考古遺址,并與副校長張鳳琴、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劉曉東、城市文化管理站站長嚴香林等一起為黑人大學實習基地揭幕。
黑龍江大學副校長、黑龍江大學曆史文化旅遊學院副院長闫明(左四)等人來到考古遺址慰問,了解發掘情況。
黑龍江大學曆史文化旅遊學院黨支部書記趙恩忠(左四)和副校長魏影(左三)來到考古遺址慰問,了解發掘情況。
王東(右一)、副研究員張鳳麗(左一)、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張鳳麗(左一)來到考古遺址慰問,了解發掘情況,并與全省考古研究所所長李晨珂(中)一起觀看出土文物。
市文化管理站站長顔祥林(右二)向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王東(右一)介紹考古工作。
區委書記王崇廷(左四)前往考古遺址慰問,了解發掘進度。
區委副書記王立濤(右二)前往考古遺址慰問,并聽取劉曉東(右一)介紹發掘進度。
區副區長張鳳琴(前排左二)前往考古遺址表示哀悼,并聽取劉曉東(右二)介紹發掘進度。
區人大代表到考古遺址視察全區文物工作情況。
人民政協委員視察了整個地區的文物工作,來到考古遺址。
區委書記段丹飛(左二)、孫升鎮委書記方希兵(左三)、孫勝鎮九村支部書記李繼才(左一)等人讨論了九個地點的發掘準備工作。
大慶市"四縣"文博同仁參觀九大考古遺址。
市文化博覽社會員機關,大慶市第十屆中學師生參觀考古遺址。
區文體旅遊局成員開展專題教育活動,并參觀九處考古遺址進行研究。
2009年夏天,在第三次全國文物調查期間,省、市、縣相關上司走訪了9處遺址,發現遺址上有大量的布瓦,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2017年5月,大同區舉辦"大同區金源文化研讨會",區委、區政府、區文化風風局主要幹上司出席,并邀請權威考古學家、曆史學家以及市級文物管理站、主要、有能力的上司參加研讨會, 開啟了大同地區遼金文化探索的開端。
區委書記王崇廷在"大同區金元文化研讨會"上發言。
市文化局局長王東、廣信在"大同區金源文化研讨會"上發言。
2017年11月,大慶市文物管理站與大同區文物管理院共同探索九處遺址。
2018年12月10日,大慶文物管理站館長包曙光(左二)、梁慧立(右二)、闫香林(左一)到訪9處。
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市文化文化協會理事長張鳳麗(左)參觀了9處遺址。
2019年6月,九村村民在耕地發現了遼金時期的六耳鐵鍋等古物,市、區、鎮幹部到現場取景。
孫勝鎮黨委書記、市長、副市長等上司為考古工作組尋找工作站。
考古基地建設。
九個遺址的考古工作組與探礦者合作,了解現場調查。
劉曉東(前排左二)、執行上司包曙光(前排右二)等人讨論了挖掘現場的位置。
這九個遺址的考古工作組上司了黑人大學考古系實習學生的鏟土工作。
九個遺址挖掘工作負責人劉曉東(右三)、黑人大學實習負責人郭美玲先生(右二)、市文化管理站站長嚴祥林(右一)等研究工作。
挖掘工作專家驗收報告。
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今年九處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已接近尾聲,但對"九種文化"的探索才剛剛開始,凝聚成"團結協作、科學嚴謹、奉獻、勇于探索"的"九大精神",将激勵更多的人不忘初心,為挖掘區域曆史文化而不懈努力!
遇見,九!
一個七八百年前的故事,一個多年後的故事!
發現曆史,創造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