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彤:“十三五”以來,中國高耗能産業經曆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朱彤:“十三五”以來,中國高耗能産業經曆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能源經濟室主任朱彤26日在中新社國是論壇之“能源中國”上發表演講。 制圖 侯雨彤

中新網北京8月26日電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能源經濟室主任朱彤26日在中新社國是論壇之“能源中國”上提出,“十三五”以來,中國高耗能産業經曆了一個“脫胎換骨”的變化,包括産品性能、污染物排放的環保名額、企業的創新能力等都大幅提升。

朱彤提出,一方面,治霾的主要思路是“末端治理”——提升排放标準,關閉不達标企業、高耗能産能控制等;另一方面,“雙碳”目标确立後,高耗能産業成為制造業減碳的重中之重,除了進一步強化霧霾治理時期的上述末端治理措施之外,進一步增加了“能源雙控”等手段,通過控制企業的能源消費來推動其“減碳”。

朱彤認為,制造業減碳的關鍵點,一是依靠能源低碳轉型推進減少高碳能源消費,二是利用低碳技術改造生産工藝過程實作減碳。

朱彤說,中國具備發展“低碳”的高耗能産業的優勢條件,這是确立中國在低碳經濟時代競争優勢的最重要構成要素。

朱彤說,我國發展“低碳”高耗能産業的優勢條件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我國光伏發電、電動汽車等低碳能源技術推動我國電力行業和交通行業的低碳轉型,為高耗能産業提供越來越多的“低碳能源”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二是高耗能産業的龐大産能、先進技術和工藝為企業低碳技術探索和示範、加速低碳技術疊代和大規模推廣的市場條件。

朱彤說,比如,我國鋼鐵工業已經有了利用焦爐瓦斯制氫還原鐵技術示範項目,可以使長流程煉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三分之二,同時具有噸鋼生産成本優勢。這樣的技術一旦大規模推開,将大大加快我國鋼鐵工業的低碳轉型,實作産業發展基礎上的碳減排。當然,能源消費總量也會增加。

“從這個角度來講,中國在高耗能産業的低碳轉型邏輯下,我們真正要做的是,如何去發展一個低碳的高耗能産業”,朱彤說。

朱彤表示,總之,依靠限制能源消費和壓縮産能實作的“減碳”是不可持續的,高耗能産業的“低碳轉型”才是解決“發展”與“減碳”沖突的關節點,并與高度工業化和現代化基礎之上的“美麗中國夢”相向而行。(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