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一鳴:論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

作者:國際線上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一直為之奮鬥的夢想。緻力于民族複興的中國共産黨登上曆史舞台後,把實作現代化建設作為不懈奮鬥的偉大目标。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人民開創中國現代化新道路的過程,是一個艱苦探索、不斷創新的過程。中國現代化的新道路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公德心、社會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現代化道路,不僅為中國的發展、繁榮和進步創造了重要前提,而且改變了西方現代化模式長期主導的世界現代化格局,拓展了開發中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道路。 并有助于人類的發展和進步的中國智慧和中國計劃。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說,"走自己的道路是黨一切理論和實踐的基礎,是黨的百年奮鬥得出的曆史結論","我們堅持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公德心、社會文明、生态文明協調發展,開創現代化新道路和人類文明新形式"。從"走自己的路"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中國現代化新路"到"人類文明新形式",闡述了中國現代化程序的發展邏輯、本質特征和世界意義。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人民開創中國現代化新道路的過程,是一個艱苦探索、不斷創新的過程。中國現代化的新道路為中國的發展、繁榮和進步創造了重要的前提,也為中國的智慧和中國世界現代化模式的多元化發展綱領做出了貢獻。

中國現代化新道路是在艱苦探索和不斷創新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一直為之奮鬥的夢想。緻力于民族複興的中國共産黨登上曆史舞台後,把實作現代化建設作為不懈奮鬥的偉大目标。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共産黨的七大人物就明确指出,中國勞工階級的任務不僅是為建立民主新國家而奮鬥,而且是為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而奮鬥。新中國成立後,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苦的探索和實踐,開辟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新道路。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的經濟基礎極其薄弱,像洗得一樣差,垃圾要興旺。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我們現在能建設什麼呢?可以做桌椅,可以做茶壺,可以種糧食,可以磨成面粉,也可以做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個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建造。"針對這樣的國情,毛澤東同志明确提出了國家工業化的任務,中國共産黨肩負起了把落後的農業強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國家的曆史任務。

由于缺乏社會主義建設經驗,中國的工業化是從學習蘇聯模式開始的。在完成恢複國民經濟的任務後,中國于1953年開始實施第一個國民經濟發展五年計劃,為重工業的優先發展制定了指導方針。随着該計劃的實施,蘇聯模式的缺陷暴露無遺。毛澤東同志提出要以蘇聯的教訓為警示,獨立探索适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的"二次結合",找出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辦法。1956年,毛澤東同志經過認真系統的考察研究,形成了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具有指導意義的十國關系,标志着我們黨開始探索适合中國國情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三屆全國人大在社會主義建設進步的基礎上,提出了實作四個現代化的目标。

新中國成立20多年來經過鬥争,我國初步建立了獨立、相對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從農業大國向工業化新規模發展。中國現代化建設道路的這一階段,雖然經曆了曲折和磨難,但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偉大成就,為改革開放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物質基礎。正如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的,我們畢竟在工業、農業和科技領域已經初步奠定了基礎,即向四個現代化邁進。

1978年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創了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曆史程序。1979年,鄧小平同志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提出了"小康"的概念。他說,我們要實作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不是像你們這樣的現代化理念,而是"小康人的家園"。1982年,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提出要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指明了道路。

随着改革開放的發展,我們黨更加意識到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長遠性和艱巨性。黨在科學分析國際國内形勢、深刻總結曆史教訓的基礎上,重新部署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1987年8月中國共産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前夕,鄧小平同志明确闡述了"三步走"戰略:中國經濟發展是三步走,本世紀兩步走,實作飽和小康,下個世紀用30到50年再走一步,達到中發達國家的水準。中國共産黨以"小康"的理念創造性地诠釋了中國式的現代化,充分吸收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提出了現代化"三步走"的發展戰略,這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中國共産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明确指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共産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對第三步目标進行了新的戰略部署,提出21世紀第一個十年要實作國民生產毛額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群衆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并确立了黨的100年建設和建國百年目标。中共十六大進一步提出,在本世紀前二十年,要全面建設惠及十億以上人民的美好社會,使經濟更加發達,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繁榮, 并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标。基于國内外形勢的發展變化,中共十七大對實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對到2020年實作人均GDP比2000年增長四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現階段,中國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從1978年到2012年,中國的GDP已經超過意大利、法國、英國、德國、日本等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加快融入全球經濟體系,迅速擴大市場空間,迅速增加外貿和外商投資,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中國實作了從生産率相對落後向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曆史性突破,為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物質基礎,開創了中國現代化的新道路。

中國共産黨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一個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按照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衆的新期望,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實作城鄉居民個人所得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為整體小康賦予更高标準、更豐富的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就是造福全體人民的富裕,是城鄉共同發展,是更加平衡、更加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富裕國家,是"五位一體"全面進步的一條小康。

為確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标如期實作,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入手,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小康社會建設全局擺在戰略布局的上司位置, 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法治化、全面嚴治黨作為戰略舉措,確定實作戰略目标。黨中央提出突出重點,組成強弱闆,特别是把抗貧作為重中之重,采取許多獨創性強、獨具特色的重大措施,赢得了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最有力的脫貧攻堅戰,目前所有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的标準,困擾中華民族數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在曆史上得到了解決, 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建設中國小康社會,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光榮裡程碑,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一步。中等收入群體有4億多人。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均國内生産總值超過1萬美元的人口數量幾乎翻了一番,并且正在并将繼續深刻改變世界的發展格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全黨和全國人民滿懷信心地朝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世紀目标邁進。

中國現代化的新道路是五個文明協調發展的現代化道路

中國的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是獨一無二的,不同于資本主義。中國共産黨上司下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始終堅持社會主義的目标和方向,具有許多重要特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是廣大人民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與公德心和諧共處的現代化,是自然和諧共處的現代化,是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鮮明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基本特征。

中國式的現代化是人口衆多的現代化。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開發中國家,如此龐大的國家要實作現代化,世界上沒有先例可循,沒有現成的道路可走,必須探索現代化的新道路。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就是在實作人類現代化的過程中,開發人力資源,釋放人口紅利,推進國家現代化。中國14億多人口進入現代化建設,将徹底改寫現代世界版圖,重塑世界現代化格局。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社會主義的本質是實作共同富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定不移地促進共同富裕,自覺積極解決地區差異、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加公平地造福于全體人民,滿足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促進全人的全面發展。 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與公德心協調的現代化。現代化不僅是物質财富的積累,更是公德心的發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是在發展經濟促進整體物質富足的同時,不斷加強公德心建設,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弘揚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不斷增強人民的精神力量,實作物質文明與公德心的互相促進和互補。

中國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現代化,是對傳統現代化道路的超越,是對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就是要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綠色轉型,形成綠色發展模式和生活方式,堅定不移地走生産發展道路,走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發展的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的生産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貢獻。

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改變了西方現代化模式中蘊含的"擴張和掠奪"基因,為人類文明進步開辟了新道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就是要堅持與其他國家合作共赢,推動新型國際關系建設,推動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促進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提供新的機遇,中國的新發展。

中國現代化新道路,是黨和人民在探索創新中創造的現代化新道路,不僅遵循現代化建設的一般規律,而且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道路,"新"是新的,在政治上堅持中國共産黨的上司,發展人民民主的全過程,確定人民當家作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體制,促進有效市場與政府更好的結合, 堅持文化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社會主義公德心建設,不斷增強人民的精神力量;促進人類全面發展和社會整體進步,推進生态建設綠色發展,建構生态文明體系,建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總之,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新道路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公德心、社會文明和生态文明的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必由之路。

中國式現代化的新道路深刻改變了世界現代化格局

中國現代化的新道路不僅為中國的發展、繁榮和進步創造了重要的前提,而且改變了長期以來以西方現代化模式為主導的世界現代化格局,拓寬了開發中國家現代化之路,為人類的發展進步、中國的智慧和中國的綱領做出了貢獻。

首先,中國現代化的新道路打破了西方現代化模式的獨特性。

中國現代化的新道路,是一條以中國實際為基礎、堅持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代化新道路。近代以來,中國仁慈的人民認識到,要使中華民族在世界國家森林中自立,實作民族複興,就必須推進國家的現代化建設。但經過反複嘗試,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并沒有取得進步。直到中國共産黨上司下的新中國成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确立,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探索和開創,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緻富到強的偉大飛躍。中國現代化新道路的成功,從根本上打破了西方現代化模式的獨特性和"現代化西化"的思維定勢。中國全面實作了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标,中國面貌、中國人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姿态屹立在世界東方,充分展現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強大生機和活力。

第二,中國現代化的新道路拓寬了開發中國家現代化的道路。

中國現代化的新道路不同于西方的現代化,是建立在吸收和借鑒其他現代文明的基礎上,不僅遵循現代化的一般規律,而且注重"走自己的路",核心在于符合中國的實際和中國特色。一個國家或民族選擇走什麼樣的現代化道路,歸根結底取決于這條道路是否符合自身實際,能否解決現代化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中國花了幾十年時間完成了發達國家數百年來走過的工業化曆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的罕見奇迹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迹,證明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新道路是正确的,也是行之有效的。中國現代化新道路的成功,顯示了世界現代化模式的多樣性,拓寬了開發中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道路,為世界現代化模式的多元化發展提供了新的選擇。

第三,中國現代化的新道路為人類文明的進步貢獻了中國智慧。

中國式現代化的新道路是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它不僅繼承了5000多年來中華文明和平、和諧、和諧的傳統,而且順應了時代潮流,把握"和平與發展"的主題,堅持合作共赢的理念, 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超越"西中央集權"、"文明沖突"、"國力零和博弈"的思維模式,充分展現了中國現代化建設對解決全球性問題、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貢獻。我們将以中國現代化新道路所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式為基礎,推動世界各國超越制度與意識形态的隔閡,在交流和互鑒中實作共同發展,為人類文明進步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綱領。

今天,我們踏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在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目标方面,我們比曆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更加自信和有能力,同時又要準備作出更加艱巨和艱巨的努力。在新的征程中,我們要牢記我們最初的使命,以永無止境的無所事事、永無止境的鬥争精神,不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主任王一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