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一鸣: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作者:国际在线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一直为之奋斗的梦想。致力于民族复兴的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后,把实现现代化建设作为不懈奋斗的伟大目标。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中国现代化新道路的过程,是一个艰苦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国现代化的新道路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现代化道路,不仅为中国的发展、繁荣和进步创造了重要前提,而且改变了西方现代化模式长期主导的世界现代化格局,拓展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并有助于人类的发展和进步的中国智慧和中国计划。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说,"走自己的道路是党一切理论和实践的基础,是党的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我们坚持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开创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式"。从"走自己的路"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中国现代化新路"到"人类文明新形式",阐述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逻辑、本质特征和世界意义。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中国现代化新道路的过程,是一个艰苦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国现代化的新道路为中国的发展、繁荣和进步创造了重要的前提,也为中国的智慧和中国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元化发展纲领做出了贡献。

中国现代化新道路是在艰苦探索和不断创新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一直为之奋斗的梦想。致力于民族复兴的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后,把实现现代化建设作为不懈奋斗的伟大目标。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的七大人物就明确指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仅是为建立民主新国家而奋斗,而且是为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而奋斗。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实践,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经济基础极其薄弱,像洗得一样差,垃圾要兴旺。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我们现在能建设什么呢?可以做桌椅,可以做茶壶,可以种粮食,可以磨成面粉,也可以做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个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建造。"针对这样的国情,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了国家工业化的任务,中国共产党肩负起了把落后的农业强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的历史任务。

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中国的工业化是从学习苏联模式开始的。在完成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后,中国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为重工业的优先发展制定了指导方针。随着该计划的实施,苏联模式的缺陷暴露无遗。毛泽东同志提出要以苏联的教训为警示,独立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办法。1956年,毛泽东同志经过认真系统的考察研究,形成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指导意义的十国关系,标志着我们党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三届全国人大在社会主义建设进步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新中国成立20多年来经过斗争,我国初步建立了独立、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化新规模发展。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这一阶段,虽然经历了曲折和磨难,但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伟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物质基础。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我们毕竟在工业、农业和科技领域已经初步奠定了基础,即向四个现代化迈进。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历史进程。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了"小康"的概念。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不是像你们这样的现代化理念,而是"小康人的家园"。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道路。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党更加意识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长远性和艰巨性。党在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深刻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重新部署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87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夕,邓小平同志明确阐述了"三步走"战略:中国经济发展是三步走,本世纪两步走,实现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30到50年再走一步,达到中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共产党以"小康"的理念创造性地诠释了中国式的现代化,充分吸收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出了现代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这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对第三步目标进行了新的战略部署,提出21世纪第一个十年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群众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并确立了党的100年建设和建国百年目标。中共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在本世纪前二十年,要全面建设惠及十亿以上人民的美好社会,使经济更加发达,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繁荣, 并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基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共十七大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到2020年实现人均GDP比2000年增长四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从1978年到2012年,中国的GDP已经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加快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迅速扩大市场空间,迅速增加外贸和外商投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中国实现了从生产率相对落后向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性突破,为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物质基础,开创了中国现代化的新道路。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按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望,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为整体小康赋予更高标准、更丰富的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就是造福全体人民的富裕,是城乡共同发展,是更加平衡、更加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富裕国家,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一条小康。

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入手,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小康社会建设全局摆在战略布局的领导位置, 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法治化、全面严治党作为战略举措,确保实现战略目标。党中央提出突出重点,组成强弱板,特别是把抗贫作为重中之重,采取许多独创性强、独具特色的重大措施,赢得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最有力的脱贫攻坚战,目前所有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标准,困扰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在历史上得到了解决, 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建设中国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里程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步。中等收入群体有4亿多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的人口数量几乎翻了一番,并且正在并将继续深刻改变世界的发展格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和全国人民满怀信心地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世纪目标迈进。

中国现代化的新道路是五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独一无二的,不同于资本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方向,具有许多重要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广大人民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和谐共处的现代化,是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是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鲜明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特征。

中国式的现代化是人口众多的现代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此庞大的国家要实现现代化,世界上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必须探索现代化的新道路。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在实现人类现代化的过程中,开发人力资源,释放人口红利,推进国家现代化。中国14亿多人口进入现代化建设,将彻底改写现代世界版图,重塑世界现代化格局。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促进共同富裕,自觉积极解决地区差异、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加公平地造福于全体人民,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全人的全面发展。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的现代化。现代化不仅是物质财富的积累,更是精神文明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在发展经济促进整体物质富足的同时,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相互促进和互补。

中国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是对传统现代化道路的超越,是对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就是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绿色转型,形成绿色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道路,走生活富裕、生态文明发展的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改变了西方现代化模式中蕴含的"扩张和掠夺"基因,为人类文明进步开辟了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就是要坚持与其他国家合作共赢,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建设,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提供新的机遇,中国的新发展。

中国现代化新道路,是党和人民在探索创新中创造的现代化新道路,不仅遵循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而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新"是新的,在政治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展人民民主的全过程,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体制,促进有效市场与政府更好的结合, 坚持文化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类全面发展和社会整体进步,推进生态建设绿色发展,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总之,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深刻改变了世界现代化格局

中国现代化的新道路不仅为中国的发展、繁荣和进步创造了重要的前提,而且改变了长期以来以西方现代化模式为主导的世界现代化格局,拓宽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之路,为人类的发展进步、中国的智慧和中国的纲领做出了贡献。

首先,中国现代化的新道路打破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独特性。

中国现代化的新道路,是一条以中国实际为基础、坚持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新道路。近代以来,中国仁慈的人民认识到,要使中华民族在世界国家森林中自立,实现民族复兴,就必须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但经过反复尝试,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并没有取得进步。直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探索和开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致富到强的伟大飞跃。中国现代化新道路的成功,从根本上打破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独特性和"现代化西化"的思维定势。中国全面实现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国面貌、中国人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充分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强大生机和活力。

第二,中国现代化的新道路拓宽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道路。

中国现代化的新道路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是建立在吸收和借鉴其他现代文明的基础上,不仅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而且注重"走自己的路",核心在于符合中国的实际和中国特色。一个国家或民族选择走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归根结底取决于这条道路是否符合自身实际,能否解决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国花了几十年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数百年来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的罕见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证明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是正确的,也是行之有效的。中国现代化新道路的成功,显示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拓宽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为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

第三,中国现代化的新道路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是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它不仅继承了5000多年来中华文明和平、和谐、和谐的传统,而且顺应了时代潮流,把握"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西中央集权"、"文明冲突"、"国力零和博弈"的思维模式,充分体现了中国现代化建设对解决全球性问题、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我们将以中国现代化新道路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式为基础,推动世界各国超越制度与意识形态的隔阂,在交流和互鉴中实现共同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纲领。

今天,我们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方面,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更加自信和有能力,同时又要准备作出更加艰巨和艰巨的努力。在新的征程中,我们要牢记我们最初的使命,以永无止境的无所事事、永无止境的斗争精神,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主任王一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