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耄耋之年再登台,“老戰友”再唱《長征組歌》傳精神

作者:北京日報用戶端

"紅旗在飄揚,軍隊在鳴響。戰馬咆哮着,唱得很亮。鐵流兩萬五千裡,紅軍聞名于世。《一部大型中國音樂經典》、《長征群歌》,記錄了中國工農紅軍25000裡的偉大曆程,也成為幾代中國人心中永恒的記憶。近日,紀念《長征群歌》首演55周年音樂會在北京國家文化宮大劇院上演。

帶來這場演出的是老戰友合唱團,舞台上的演員大多白發蒼蒼,不少人都是70多歲、80多歲,其中十幾人都參加過1965年8月1日《長征群歌》的正式首演。他們走上舞台的劇院是第一次唱長征歌的地方。幾十年後,長征群歌的宏大旋律在這裡再次回響。

耄耋之年再登台,“老戰友”再唱《長征組歌》傳精神

1965年的首映式觸動了老紅軍

演出當天,老戰友合唱團88歲劇團成員謝公燦在舞台上,十首歌唱了下來,不知不覺地站了将近一個小時,她身邊的老戰友陸祖麗也在參加首演的演員們,他們互相扶着走下,雙腿都有點彎腰, 但謝公燦也興奮地送來了一圈朋友:"當大幕拉開的那一刻,我仿佛回到了55年前!我越來越年輕了!"

32歲的謝公燦是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歌舞團(以下簡稱"同志歌舞團")的女高音,雖然多年來,《長征群歌》的排練仍在進行中。1965年,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30周年,參加長征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元帥蕭華回憶了自己的真實經曆,譜寫了12部史詩。随後,作曲家陳犁、盛茂、唐宇、秋秋将其中的10首歌曲選為一首組合歌曲。同年8月,在指揮家唐江的指揮下,戰友歌舞團首演了這部作品。

"我們團的演員還比較年輕,沒人參加紅軍長征,排練要學長征的故事,很多大家都應該讀的學習材料,很多軍隊上司和老首長也來給我們講長征的故事,我記得最多的就是'一袋幹糧'的故事。謝公燦回憶說,由于《長征群歌》中的歌曲具有濃郁的民族氣息和區域特色,學習老師也會講好每首歌的背景和當地的音樂風格,整首歌學過,相當于跟着長征工作走。

當時的訓練也非常辛苦,每個人都要單獨評估,不僅要評估聲音,還要評估動作和舞台表演。經過一系列嚴格的訓練和小規模的試鏡,《長征之歌》于8月正式首播。"不僅我們很興奮,當帷幕拉開時,舞台上的部隊将軍們也特别興奮。謝公燦記得很清楚,演出結束後,很多将軍走過來說:"你們才是真正的紅軍!謝公燦謙虛地說:"我們不是紅軍,他們是長征後真正的人,但看着我們穿着紅軍制服,聽我們唱歌,他們感覺特别真實。"

老同志們重聚組成合唱團

《長征群歌》首演後極為人氣,唱遍了江南北。久而久之,首演這些歌曲的老同志們分批退休,或者分散到其他文藝團體。1998年,老戰友合唱團成立,當時老戰友們為《長征群歌》重聚,至今已有20多年,無數次演唱經典。

耄耋之年再登台,“老戰友”再唱《長征組歌》傳精神

"我們退休後每年都聚在一起,每次聚會結束時,我們都會唱"長征歌",社群裡有這麼多業餘合唱團,我們想為什麼不成立一個合唱團呢?"謝公燦回憶說,合唱團主張"軟高",但老同志繼續當年首演的《長征群歌》時,周總理的訓示,"周總理說,我們的《長征群歌》要貼近群衆,唱出群衆能唱的合唱。"

長征團歌首演指揮、戰友歌舞團原團長唐江也應邀前來,老同志數了聲數,聯系了參加首演的三四十位演員。唐江老上司本人捐出5000元啟動基金,并在他的指揮下編排了《長征群歌》。重演期間,唐江還找到了《長征群歌》首演時在總使團業務辦公室的一名從業人員肖振環。1965年,當時還不到20歲的肖振環拍了很多上架,她也是第一個做《長征之歌》首映的人。

蕭振環還記得《長征群歌》首演前後的場景。從創作之初,周恩來總理就一直關注着它的創作,"周總理說,我們的表演打破了合唱團在舞台上的風格,每首歌都有一點動作,也不影響演唱。"後來,長征群歌演的時候,周總理來看演出。我記得有一次,我認出周總理旁邊有一名從業人員,回頭一看,發現總理坐在後座上。蕭振環說,總理的入場演出已經開始了,為了不打擾觀衆,他靜靜地坐在後面,直到中場休息才走到前面。首相非常喜歡這十首歌,每次都唱,他最喜歡的是《雪山草甸》。"

如今,作為老戰友合唱團副團長的肖振環已經76歲了,加入了"老戰友",她經常擔任報社工作,有時還穿上紅軍制服的表演,和老戰友一起在舞台上唱歌。"首映禮上的老同志們都看着我長大,這些年來,我聽他們排練、抽煙。"蕭振環說。

以長征精神重唱《長征群歌》

2020年是《長征群歌》首演55周年,老戰友合唱團在石景山老幹部局的支援和幫助下,決定重演樂隊的歌聲。此時,"老同志"已經吸收了很多新勢力,總數近百人,當年參加首映的老同志越來越少,但隻要身體允許,還有十幾個老同志團聚。

蕭振環仍然擔任報社記者,幫助組織全團排練。有一次和樂隊排練,蕭振環忙着尋找合唱團成員,沒看到腳下兩步,一滑,走下台階。"我以為是腳骨折了,看到大家忙着排練,我一聲也沒發出聲音。

耄耋之年再登台,“老戰友”再唱《長征組歌》傳精神

當大家排練的時候,蕭振環坐下休息,需要她上前承受痛苦才能參加。直到上午排練結束,蕭振環下午剛到家就去醫院,醫生看到腳踝骨折,趕緊給她戴上鋼闆腕帶。按理,腳傷應該可以恢複,但小振環放心,表現也要報告,她給腿噴了一下,讓它先去掉腫脹。

"那一年出道的老同志很多都是70多歲、80多歲,而且通常身體不好,聽說55周年紀念秀,馬上就沒有病了堅持要來。她覺得這些老同志是用長征精神來堅持的,當然,他們一定要堅持。演出當天,她咬緊牙關,穿上高跟鞋。"可惜的是,我的腿痛在言語速度的影響下,按壓還是有點慢,我想能放松一下。我本來想介紹一下我們熱衷于演奏的活力愛樂樂團,一旦受傷,我就忘記了很多東西。"

雖然蕭振環自己也有些小小的遺憾,但《長征群歌》的重演,還是更是激動不已。她還召集了幾位老同志和她的戰友作為志願者,這些老同志也已經七十多歲了,那一年也是老演員的首映禮,他們在這場演出中幫忙拉開了帷幕,舞台合唱團的人一眼就認出了他們,淚流滿面。"我們唱得越興奮,就越想起首演,雖然合唱團裡有同志沒有參加首演,但他們和老戰友合唱團一起唱了20多年,他們有感情。

"傳承曆史是我們的責任。

完整的《長征群歌》共10首歌曲,時長約55分鐘,對于老同志來說是一個挑戰。不要說要唱歌就做動作,站在舞台上一個小時會很辛苦,但謝公燦、陸祖麗、王魯明等老同志都堅持着。

謝公燦一直身體健康,從她聽說上台唱了整個場景,一直在為演出做準備。"主要是感冒,我最近一直在注意。謝公燦說,節目快要結束的時候,她想洗個澡,但是老人洗澡很容易感冒,她不敢洗澡。演出當天,她中午一大早就吃午飯,休息了一會兒,被孩子們帶到了劇院。下午,她和樂隊一起走在舞台上,和樂隊一起玩,然後化妝,在背景吃了一盒米飯,表演了一個小時。

"很多人告訴我,當你在舞台上時,你是我們最大的靈感來源,我認為這對我來說也是。謝公燦很興奮,她想,要想着要《長征群歌》,隻要能堅持就一定要堅持。"我覺得很開心,現在這個年紀可以站在舞台上唱歌了;我也感到非常榮幸,我可以繼承長征的精神;最後,責任,我覺得我應該這樣做,我已經88歲了,我想告訴年輕人我所知道的!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記者 韓軒

編輯:關

流程編輯:郭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