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耄耋之年再登台,“老战友”再唱《长征组歌》传精神

作者:北京日报客户端

"红旗在飘扬,军队在鸣响。战马咆哮着,唱得很亮。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闻名于世。《一部大型中国音乐经典》、《长征群歌》,记录了中国工农红军25000里的伟大历程,也成为几代中国人心中永恒的记忆。近日,纪念《长征群歌》首演55周年音乐会在北京国家文化宫大剧院上演。

带来这场演出的是老战友合唱团,舞台上的演员大多白发苍苍,不少人都是70多岁、80多岁,其中十几人都参加过1965年8月1日《长征群歌》的正式首演。他们走上舞台的剧院是第一次唱长征歌的地方。几十年后,长征群歌的宏大旋律在这里再次回响。

耄耋之年再登台,“老战友”再唱《长征组歌》传精神

1965年的首映式触动了老红军

演出当天,老战友合唱团88岁剧团成员谢公灿在舞台上,十首歌唱了下来,不知不觉地站了将近一个小时,她身边的老战友陆祖丽也在参加首演的演员们,他们互相扶着走下,双腿都有点弯腰, 但谢公灿也兴奋地送来了一圈朋友:"当大幕拉开的那一刻,我仿佛回到了55年前!我越来越年轻了!"

32岁的谢公灿是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歌舞团(以下简称"同志歌舞团")的女高音,虽然多年来,《长征群歌》的排练仍在进行中。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参加长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元帅萧华回忆了自己的真实经历,谱写了12部史诗。随后,作曲家陈犁、盛茂、唐宇、秋秋将其中的10首歌曲选为一首组合歌曲。同年8月,在指挥家唐江的指挥下,战友歌舞团首演了这部作品。

"我们团的演员还比较年轻,没人参加红军长征,排练要学长征的故事,很多大家都应该读的学习材料,很多军队领导和老首长也来给我们讲长征的故事,我记得最多的就是'一袋干粮'的故事。谢公灿回忆说,由于《长征群歌》中的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区域特色,学习老师也会讲好每首歌的背景和当地的音乐风格,整首歌学过,相当于跟着长征工作走。

当时的训练也非常辛苦,每个人都要单独评估,不仅要评估声音,还要评估动作和舞台表演。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训练和小规模的试镜,《长征之歌》于8月正式首播。"不仅我们很兴奋,当帷幕拉开时,舞台上的部队将军们也特别兴奋。谢公灿记得很清楚,演出结束后,很多将军走过来说:"你们才是真正的红军!谢公灿谦虚地说:"我们不是红军,他们是长征后真正的人,但看着我们穿着红军制服,听我们唱歌,他们感觉特别真实。"

老同志们重聚组成合唱团

《长征群歌》首演后极为人气,唱遍了江南北。久而久之,首演这些歌曲的老同志们分批退休,或者分散到其他文艺团体。1998年,老战友合唱团成立,当时老战友们为《长征群歌》重聚,至今已有20多年,无数次演唱经典。

耄耋之年再登台,“老战友”再唱《长征组歌》传精神

"我们退休后每年都聚在一起,每次聚会结束时,我们都会唱"长征歌",社区里有这么多业余合唱团,我们想为什么不成立一个合唱团呢?"谢公灿回忆说,合唱团主张"软高",但老同志继续当年首演的《长征群歌》时,周总理的指示,"周总理说,我们的《长征群歌》要贴近群众,唱出群众能唱的合唱。"

长征团歌首演指挥、战友歌舞团原团长唐江也应邀前来,老同志数了声数,联系了参加首演的三四十位演员。唐江老领导本人捐出5000元启动基金,并在他的指挥下编排了《长征群歌》。重演期间,唐江还找到了《长征群歌》首演时在总使团业务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肖振环。1965年,当时还不到20岁的肖振环拍了很多上架,她也是第一个做《长征之歌》首映的人。

萧振环还记得《长征群歌》首演前后的场景。从创作之初,周恩来总理就一直关注着它的创作,"周总理说,我们的表演打破了合唱团在舞台上的风格,每首歌都有一点动作,也不影响演唱。"后来,长征群歌演的时候,周总理来看演出。我记得有一次,我认出周总理旁边有一名工作人员,回头一看,发现总理坐在后座上。萧振环说,总理的入场演出已经开始了,为了不打扰观众,他静静地坐在后面,直到中场休息才走到前面。首相非常喜欢这十首歌,每次都唱,他最喜欢的是《雪山草甸》。"

如今,作为老战友合唱团副团长的肖振环已经76岁了,加入了"老战友",她经常担任报社工作,有时还穿上红军制服的表演,和老战友一起在舞台上唱歌。"首映礼上的老同志们都看着我长大,这些年来,我听他们排练、抽烟。"萧振环说。

以长征精神重唱《长征群歌》

2020年是《长征群歌》首演55周年,老战友合唱团在石景山老干部局的支持和帮助下,决定重演乐队的歌声。此时,"老同志"已经吸收了很多新势力,总数近百人,当年参加首映的老同志越来越少,但只要身体允许,还有十几个老同志团聚。

萧振环仍然担任报社记者,帮助组织全团排练。有一次和乐队排练,萧振环忙着寻找合唱团成员,没看到脚下两步,一滑,走下台阶。"我以为是脚骨折了,看到大家忙着排练,我一声也没发出声音。

耄耋之年再登台,“老战友”再唱《长征组歌》传精神

当大家排练的时候,萧振环坐下休息,需要她上前承受痛苦才能参加。直到上午排练结束,萧振环下午刚到家就去医院,医生看到脚踝骨折,赶紧给她戴上钢板腕带。按理,脚伤应该可以恢复,但小振环放心,表现也要报告,她给腿喷了一下,让它先去掉肿胀。

"那一年出道的老同志很多都是70多岁、80多岁,而且通常身体不好,听说55周年纪念秀,马上就没有病了坚持要来。她觉得这些老同志是用长征精神来坚持的,当然,他们一定要坚持。演出当天,她咬紧牙关,穿上高跟鞋。"可惜的是,我的腿痛在言语速度的影响下,按压还是有点慢,我想能放松一下。我本来想介绍一下我们热衷于演奏的活力爱乐乐团,一旦受伤,我就忘记了很多东西。"

虽然萧振环自己也有些小小的遗憾,但《长征群歌》的重演,还是更是激动不已。她还召集了几位老同志和她的战友作为志愿者,这些老同志也已经七十多岁了,那一年也是老演员的首映礼,他们在这场演出中帮忙拉开了帷幕,舞台合唱团的人一眼就认出了他们,泪流满面。"我们唱得越兴奋,就越想起首演,虽然合唱团里有同志没有参加首演,但他们和老战友合唱团一起唱了20多年,他们有感情。

"传承历史是我们的责任。

完整的《长征群歌》共10首歌曲,时长约55分钟,对于老同志来说是一个挑战。不要说要唱歌就做动作,站在舞台上一个小时会很辛苦,但谢公灿、陆祖丽、王鲁明等老同志都坚持着。

谢公灿一直身体健康,从她听说上台唱了整个场景,一直在为演出做准备。"主要是感冒,我最近一直在注意。谢公灿说,节目快要结束的时候,她想洗个澡,但是老人洗澡很容易感冒,她不敢洗澡。演出当天,她中午一大早就吃午饭,休息了一会儿,被孩子们带到了剧院。下午,她和乐队一起走在舞台上,和乐队一起玩,然后化妆,在后台吃了一盒米饭,表演了一个小时。

"很多人告诉我,当你在舞台上时,你是我们最大的灵感来源,我认为这对我来说也是。谢公灿很兴奋,她想,要想着要《长征群歌》,只要能坚持就一定要坚持。"我觉得很开心,现在这个年纪可以站在舞台上唱歌了;我也感到非常荣幸,我可以继承长征的精神;最后,责任,我觉得我应该这样做,我已经88岁了,我想告诉年轻人我所知道的!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记者 韩轩

编辑:关

流程编辑:郭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