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傳唱至今的《長征組歌》曾有兩個版本,還珍藏着這樣一段趣事

"紅旗在飄揚,軍隊在鳴響。孩子和士兵,不要家鄉..."1965年,為慶祝紅軍長征勝利30周年,從此開始,北京軍區首演了一套大型聲樂歌曲《長征群歌》,軍工同志團首演。

傳唱至今的《長征組歌》曾有兩個版本,還珍藏着這樣一段趣事

1965年《長征歌》首演前合唱團合影(圖為馬子悅忏悔)

這部作品由肖華将軍、陳犁、盛茂、唐宇、玉秋組成,用音樂追溯了紅軍長征的艱難曆程。紅軍不怕遠征困難,正是長征的偉大精神為"長征群歌"注入了無窮無盡的力量。

1 蕭華将軍親手寫下了長征的故事

傳唱至今的《長征組歌》曾有兩個版本,還珍藏着這樣一段趣事

作為《長征群歌》的首演,歌手馬子月多年來收集了大量珍貴的素材,把自己的家變成了"長征群歌"博物館(圖贛南)

1964年,在周恩來總理的建議下,病了很久的蕭華将軍離開北京,到杭州休養。又過了一年,1965年将迎來紅軍長征勝利30周年,不少報刊雜志邀請蕭華,希望将軍能用詩歌來紀念這一偉大壯舉。

"有這麼多的盟約,我父親以為他寫不了,他想出了寫長征群歌的想法。蕭華的女兒蕭霞回憶說,1964年9月至11月,蕭華首先寫了《長征群詩》,裡面含12首詩,"寫完之後,父親想,如果能把《長征群詩》寫出來,唱出來就好了。"

蕭華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當時的北京軍區工藝兵團同志,作曲家晨耕、盛茂、唐琦,遭遇秋來接下任務,為《長征群詩》前10首詩作,創作為《長征群歌》,這些詩全部用了"三七句話" 四開八開"格式,每首詩一首押韻,幾首680字包括遵義會、四水紅水、飛越大渡河、白雪皚皚的草原、大會司等諸多重要事件。1965年初,四位作曲家将他們的作品帶到杭州征求蕭華的意見。

在一起的10天裡,将軍的快速思維讓作曲家們感到驚訝。比如,當我們提到《四名紅水驚魂兵》一段話,"毛主席以軍為神""精彩"字句不好唱,肖花留想,當場就把"毛主席帶兵真像神"這句經典歌詞改了過來。蕭華也給音樂帶來了很多靈感。長征期間,紅軍徒步穿越了許多地區,蕭華建議,不妨使用當地的民間音樂元素,"現在,我們可以在《長征群歌》中聽到江西采茶曲調、湖南花鼓演奏、陝北民歌等音樂風格,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與他父親的求婚有關。"小霞說。

排練也在進行中。貝斯手馬子月前年來到北京軍區戰友工藝兵團時年僅20歲。馬子月是58人長征合唱團中最年輕的成員之一,其中三分之一的榮民參加了抗日戰争,解放戰争和反美援助北韓。"三個月的排練是激情燃燒的時刻。馬子月記得,軍院和彩排廳上挂着鮮紅色的智語:"唱紅軍,學紅軍,誓成為紅軍接班人。"每天早上,我們要專心看毛主席的著作、詩歌和蕭華長征集團的原創詩,老紅軍也會告訴你們長征的第一手經驗。紅軍越過雪草,吃草皮等等,這些都是書中的文字。"從那些血淋淋的故事中,新兵馬月明白了長征的意思。

2 首映轟動,周總理愛有加

傳唱至今的《長征組歌》曾有兩個版本,還珍藏着這樣一段趣事

1965年夏天,蕭華移居天津休養。7月19日,他在天津人民大禮堂觀看了《長征群歌》,馬子嶽第一次見到了這位傳奇将領。盛夏時節,影院裡沒有電風扇,悶悶不樂,肖華和妻子王欣蘭卻很投入。

參加長征時,蕭華隻有18歲,沒有流淚,因為他"沒時間哭"。演出結束後,面對演員們,肖華的聲音哽咽着:"我早就想寫出偉大的長征,寫的時候,醫生勸我休息,我說,'絲帶漸漸寬了,終于不後悔了,為伊拉克人民消滅人'。你唱歌的時候,很多老紅軍人都哭了。那麼多好同志,有的或是孩子啊,在長征中死去,想起自己的心裡傷心。"

8月1日,《長征歌》在北京國家文化宮首演。沒有大肆宣傳,大門外一個小視窗兩分錢一張票,《長征群歌》很快火了起來,随後在全國巡演了50多場演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也應該是觀衆的要求,經常播放錄音。"過了一段時間,他周圍的人都在唱長征群歌,然後發現全國都開始唱長征群歌。"馬子月說。

當時隻有12歲的肖霞第一次聽長征群歌時,被深深地感動了。1965年春,她和姐姐蕭璐去天津探望父親,正好趕上四位作曲家彙報長征宋的最終稿。"有人唱貝斯,有人唱女高音,起初,我們倆玩得很開心,但聽着,我們記得很多曲調。

蕭霞心裡也珍惜着一件有趣的事情。最初,解放軍文部總政治部也創作了《長征群歌》的一個版本。周總理曾經問過大家,"戰友版"和"一般政治版"哪個更好?蕭華評論說,"各有秋",而其他人一時一時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周總理回頭看了看小霞,把她叫到身邊:"小霞,你說,你更喜歡哪一個?"小夏小孩子無所畏懼地說道:"我喜歡'同志版'!容易唱,容易記住!周總理笑得開心:"看,孩子不說謊。"

周總理對《戰友版》和《長征群歌》的喜愛有目共睹。周總理在1966年通路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和其他國家時帶來了這項工作。1975年,重新編排的《長征群歌》在北京展覽館上演,演出一天後,早上直到讓大家不化妝,總理辦公室打來電話,說生病的首相想再看一遍《長征群歌》。因為總理太虛弱了,無法露面,每個人都在空蕩蕩的劇院裡對着鏡頭唱歌。淚水順着我的眼睛流下來,每個人都滿懷承諾地唱着歌,希望電視轉播能把這首歌帶到總理身邊。

3 長征之歌也有博物館。

傳唱至今的《長征組歌》曾有兩個版本,還珍藏着這樣一段趣事

1965年8月24日晚,在北京人民劇院演出完《長征歌》後,周總理和演員們合影留念,在馬子月的印象中,這是總理唯一一次與大家合影。這張照片的底片"丢失"了三十多年,後來,工藝美術兵團倉庫裡的馬子月轉向了潮濕的舊底片,隻為大家彌補了這種遺憾(圖甘南)

在馬子月的房間裡,牆上挂着一張黑白大照片。相片 1965年8月24日晚,在北京人民劇院演出《長征歌》後,周總理和演員們合影留念,在馬子月的印象中,這是總理唯一一次與大家合影。

類似物品,馬子月也收藏了很多:《長征群歌》第一輯,第一本歌集,2002年8月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演了第1000期海報......他的家突然變成了長征歌的博物館。馬子月還整理了大量的文字資料。在他出生之前,他帶着一台小錄音機去面試,編纂了兩個半小時的錄音,多達數萬字,而這隻是衆多材料中的一個。

"創造經典的人走了,我們的許多前輩都走了,我們的任務就是把長征之歌照搬下去。以《去梧栖鎮》為例,原版中,女聲伴着小盤子,"懶洋洋的嘴下神兵,百崖時梯子"唱着氣氣,但馬子月發現現在一些合唱團把小闆子拿掉了。"長征群歌中使用的小闆、大闆、竹笛等樂器都在長征路上。是以,馬子月經常跑遍全國的藝術團體,希望能幫助更多的人了解和傳遞"長征群歌"的"節奏"。

"唱長征群歌,紅軍的心,紅軍的感情是必不可少的。當時,前輩們告訴Tomma子悅要把後來人們的陰陰的話傳達給後來的人,他已經在心裡被記住了。為了解釋《長征群歌》及其背後的故事,馬子南北跨河,小夏經常跟他一起。

今年,小霞特别忙。令她欣慰的是,長征群歌從未被遺忘:2010年,在江西省贛州市玉都縣紅軍長征的起點,100多名紅軍後代志願者組成了"長征源合唱團",目前,他們演出的"長征源歌"長征群歌已達到500場演出, 而今年4月21日,長征群歌演唱比賽決賽在肖華将軍故鄉漳州市興國縣長征群歌大劇院舉行。在為期兩個月的比賽中,來自105所高校的65000多名學生在歌曲中追随先鋒的腳步,今年5月4日,上海音樂學院與複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聯手,将長征之歌帶到了第37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的舞台上。去年,上海音樂學院重新編排了新時代版的《長征群歌》引起了轟動,其藝術顧問是肖霞...

"如果父親知道,他會非常高興。我想他一定希望我們不僅能唱長征群歌,還要了解長征群歌的内容和這段輝煌的曆史。蕭霞道:"雖然我老了,但我會盡我所能,把長征的精神告訴更多的人。"

時間資訊

傳唱至今的《長征組歌》曾有兩個版本,還珍藏着這樣一段趣事

蕭霞說:"長征的精神代代相傳,《長征群歌》将永遠被歌唱和傳播。我想父親一定希望我們不僅能唱長征群歌,還要了解長征群歌的内容和這段輝煌的曆史。雖然我老了,但我會盡我所能把長征的精神講給更多的人聽。"

傳唱至今的《長征組歌》曾有兩個版本,還珍藏着這樣一段趣事

結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