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刷屏的小米和雷軍,選擇了什麼人力資源戰略?

作者:钛媒體APP
刷屏的小米和雷軍,選擇了什麼人力資源戰略?

照片來源 smh.com.au

|穆生

核心觀點:

人力資源戰略主要有兩種類型:激勵和授權,而Rebus顯然選擇了前者。

小米的股權激勵方案是善意的,堪稱行業樣本。

大量中國企業的人力資源戰略是最忌諱的"夾在中間",背後是老闆的"不明朗"。

今天,讓我們回到聚光燈下談論小米。良好的經營業績背後一定是組織能力的支撐,而組織能力的提升沒有單向的,應該立足于人力資源戰略的堅定選擇。

小米和雷軍,在人力資源戰略上,究竟做了什麼正确的事情?

<h2>01 雷布斯以聲譽回歸

</h2>

2021年8月10日,在小米成立11周年之際,雷軍發表了題為《我的夢想,我的選擇》的演講,分享了自己創業依賴的艱辛和幾項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首先,小米幾天前第三次跻身财富500強,全球排名第338位,上升84位,這是"營收"口徑增長的規模。

其次,國際研究公司IDC報告稱,小米手機銷量在2021年第二季度超過蘋果,首次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全球市場佔有率為16.9%,"出貨"口徑規模有所增長(銷量同比增長86.6%)。

第三,小米在經曆了"說出來但上市破産"的困境後,以平均93.5港元(36億港元)的價格回購了大量股票,2021年1月4日收盤價已達34港元。雷軍原版終于兌現,讓IPO投資者翻了一番。這是"市場價值"口徑的增加。

刷屏的小米和雷軍,選擇了什麼人力資源戰略?

<h2>02 人力資源戰略選擇

雷軍擁有豐富的創業經驗,但在組織管理的成熟度上,卻不一定是最好的品類。客觀地說,雷軍應該是一個"市場導向"或"産品導向"的企業家。他有很多大膽的想法,比如超級扁平化、沒有KPI等等,這些都被證明是一條彎路。

然而,雷軍也是一位具有獨特組織管理能力的企業家。他抛出了自己一套棱角分明的人才理念,也在實踐中又一面又新舊,同時堅持到底,最終形成了小米獨特的人力資源戰略。這充分證明

創業者不需要18個國術,就夠了;

所謂人力資源戰略,就是企業提升核心人力效能(最關鍵的"窄口徑人效")和促進營運的戰略選擇。

具體來說,它包括如何建立"核心人才庫",推廣什麼樣的"北極星名額",以及人力資源工具的一系列選擇。

在我看來,人力資源戰略主要有兩種類型:

第一類是激勵性人力資源戰略。

其重點是提高核心人才庫的人力資源資本化率(CRH),直白地說,就是如何将人才與公司綁定。要麼以股權支付杠杆吸引成熟人才,其初期綁定,代表騰訊、阿裡等網際網路公司,要麼在他入公司後,為他的團隊,憑借良好的資源、沉沒的實力,再用項目和投資激勵将其牢牢綁定到項目中,代表海爾、萬科、貴源等傳統企業走在前列。

第二類是賦予人力資源權力戰略。

其重點是提高人才密度(DT)的核心人才庫,需要明确的是如何賦能人才增長。資源賦能主要是指促進資源聯接,方法論賦能的本質是人才培養。如果不花很多錢在引進人才上或者放出大的激勵措施,企業一定有足夠的底氣:一是自己的資源,能幫助普通人才成功;在這方面,海底漁業、中國海産品等企業是典型代表。

雖然在雷軍的哲學中,上述人力資源戰略可能沒有二進制論,但他明确選擇了激勵型人力資源戰略。

雷軍認為——"最重要的是團隊,其次是産品,有一個好的團隊就能做出好的産品。他甚至認為,"要找到最好的人,一個好的工程師不是前10名,而是前100名。需要明确的是,這種支援小米高速成長的核心人才倉庫,不能來自内部教育訓練,必須來自外部挖掘!

這就是為什麼在今年上半年,雷軍80%的時間都在尋找人。為了找到一個好的硬體工程師,雷軍連續打了90多個電話。為了說服這名男子加入小米,幾個合作夥伴輪流與他溝通了整整12個小時。這種精神感動了很多優秀的人才,小米在創業之初就能夠組建一支強大的人才隊伍,讓具有創業精神、在專業領域最牛、學習能力強的人和敢于挑戰自己人的人成為企業的"底色"。

現階段,小米的團隊可謂是明星:林斌是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前副總裁,擁有豐富的軟體開發經驗,周光平是手機硬體領域的頂尖人才,劉德在工藝設計領域是頂尖專家, 有助于小米性能的快速增長...

<h2>03 高成長企業股權激勵示範

小米的激勵性人力資源戰略也有助于将如此多的人才聚集在一起。這一政策主張首先運用股權激勵工具,将核心人才的命運與公司綁定在一起。這樣,讓這群最重要的人把小米當成一個共同的事業,也讓他們真正成為公司的"人力資本"。

除了将一定數量的股權配置設定給聯合創始人外,對于其他核心員工,雷軍定制了"現金加股權"的薪酬模式,核心員工加入小米的薪酬結構,可以從以下選項中進行選擇:

正常市場條件下的現金工資;

2/3 現金工資加部分庫存;

1/3 現金工資加更多股份。

事實上,由于小米發展前景看好,大多數核心員工都會選擇後兩種薪酬模式。通過股權激勵引進衆多頂尖人才,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初創企業的壓力。

小米授予員工三種類型的股權激勵股票:一種是購買股權(期權),另一種是限制性股票獎勵(限制性股票),第三種是限制性股票機關(RSU)。根據其招股說明書,截至2018年3月31日,該計劃的未執行購買和限制性股票涉及的B類股票總數約為25.13億股,占上市前總股本的11%。小米在全球擁有14,513名全職員工,超過5,500人(不包括高管)持有小米的股份,持有38%的股份。根據小米上市時的市值為543億美元,人均持股價值至少為100萬美元,基本上給了它财務自由。

根據小米的公開股權激勵計劃,其股權激勵非常"正義"(見表):

覆寫面廣:上市時,超過三分之一的員工持有公司股份;

激勵強度高:以買入股票為例,行權價定為0.03美元,幾乎相當于白色交割;

寬松的鍛煉條件:鍛煉不設定績效考核條件,隻能按照工況期開鎖。

表:小米股權激勵方案

刷屏的小米和雷軍,選擇了什麼人力資源戰略?

資料來源:小米招股說明書、年度财務報告、牧盛企業管理咨詢公司塗某表示...

這些"正氣"的激勵充分展現了公司的誠意,員工以同樣的工作熱情回饋公司。小米創業8年内部紀錄片有一句話:小米員工"心中會有一團火"。正是因為"火",小米滿6×12個小時的工作,堅持了近7年,甚至有一次不需要打卡,不設定KPI(随後小米又拿起來評定,這也被外界認為是其管理層陷入了誤區。但這種看似倉促的管理工具,也可以解讀為雷軍對小米激勵型人力資源戰略的信心)......

2020年9月4日,小米在香港聯交所公布了最新的股權激勵計劃:向本集團供款的人士共發出2.18億股認購股份,購買者每股認購股份的權益為24.50港元。股權有效期最長為十年。與此同時,前中興通訊副總裁、手機業務負責人曾學忠、前聯想副總裁、手機業務負責人常成等好手紛紛加入小米。

顯然,小米将執行激勵人力資源戰略到底。

<h2>04 寫在最後

大量中國企業的人力資源戰略是最忌諱的"夾在中間",背後是老闆的"不明朗"。他們既沒有投入成本引進人才的決心,精心雕琢的激勵機制,也沒有梳理資源、沉澱知識、耐心磨練的授權機制的決心。其實,人才與人力資源戰略之間有很大的可能性形成一種"不比對":成熟的人才不可能有耐心被企業深深賦予權力,而潛在的人才也很難在缺乏資源和能力之前,有勇氣與企業分享,之後是共同貧困的, 追逐夥伴關系。是以,這類企業在兩個方面都是簡單、漏洞百出的。

嚴格來說,老闆和HR一個敢想,一個敢于追随,有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