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64億!老年人力資源如何開發?

作者:人民網

來源:人民網-電力論壇原創草案

近日召開的全國老齡問題工作會議提出,應深入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将積極老齡化、健康老齡化的理念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支援老年人參與經濟和社會發展。

"人口老齡化是我國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基本國情,既有挑戰,也有機遇,老年人平均壽命的提高為促進老年人再就業提供了依據。閩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和老年學研究所教授孫偉告訴人民日報線上的"強力觀察"欄目,對于許多老年人來說,他們也願意在退休中發揮自己的作用,"做一些舊的事情"。

為何迫切需要開發老年人人力資源?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資料,過去10年來,中國人口老齡化有所加深,60歲及以上人口2.64億,占18.70%。據相關預測,"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将超過3億。

"由于人口老齡化,勞動力萎縮導緻勞動力供應格局發生變化,勞動力的持續下降可能導緻人口紅利減弱,導緻勞動力短缺。閩大學人口系主任楊帆表示,老年人的數量和比例在增加,社會養老的壓力在增加。

老年人人力資源也被稱為"銀發資源",主體是指退休後仍有意願和能力繼續工作的人。在孫中山看來,在新的人口形勢下,老年人人力資源的價值需要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

人口普查資料顯示,我國60-69歲老年人口占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55.83%。

"老年人人力資源的主要目标不受年齡、性别等因素的限制,但年輕、健康的老年人通常是主體。孫說,如果這部分老年人能夠得到更好的利用,那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潛在優勢,目前需要調動這些有就業能力和意願的老年人人力資源,以緩解老齡化的壓力。

此外,孫指出,我國仍有大量60歲以下的退休人員,女性的數量和比例比較明顯,也應重視這些"準老年"人力資源的開發利用。

銀發資源有哪些優勢?

随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的健康狀況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平均預期壽命也逐漸提高。孫說,老年人退休後還有很長一段時間,可以選擇是否繼續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為老年人人力資源的發展提供了先決條件。

"此外,老年人人力資源開發成本低,産值高。例如,孫說,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經過長時間的工作和學習後有堅實的基礎,他們中的大多數具有知識,經驗和技能的優勢,不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成本進行教育訓練或學習。許多科研人員退休後仍堅持科研,在各自領域做出突出貢獻。

此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釋出的2021年第二季度,全國招聘超過"效率最低"的求職100個職業排名,與上一季度相比,高技能人才的短缺更加明顯。30個新職業中有近一半與制造業、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等行業有關,需要高度的專業化。

"對于這些'最不充分'的職業,如果老年人能夠融入其中,讓他們積極參與其中,發揮自己的作用,不僅降低了人才培養的成本,也緩解了一些行業的勞動力短缺問題。"孫說。

對于許多老年人來說,他們也願意在退休後繼續工作,并以這種方式繼續實作自己的人生價值。"工作可以讓老年人在這個過程中忙碌和更專注,幫助他們保持良好的身體和精神狀态,"Sun解釋說。

那麼"做一些舊的事情"呢?

"我們應該鼓勵老年人以多種方式參與社會發展。孫說,在再就業的過程中,老年人可以正式的勞動者身份,也可以通過非正式的參與形式,如參與社會福利志願活動,提供公益服務,包括為家庭做貢獻,減輕家庭育兒壓力,這些都需要得到承認。

"要注意發揮老年人的作用,讓他們保持健康的态度和進取精神,形成積極的老齡化觀、健康的老齡化觀念,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發揮正能量,做出新的貢獻。"孫說。

"對于老年群體來說,鑒于他們的健康,有必要親自參加家庭和社會活動。我們還應該關注個人的健康,保持健康的身心狀态,延緩殘疾、癡呆的發生,減輕家庭和社會的照顧壓力。孫說,目前,很多老年人對預防了解不多,我們應該鼓勵老年人通過綜合評估、幹預或早期篩查來發現問題并及早做出反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