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歐洲曆史(10)法蘭克王國查理大帝(上)

公元768年,建立弗蘭克王國的加洛林王朝的矮人平平(714-768)去世,傳統上繼承了他的兩個兒子查理和卡洛曼,并平分了土地。他繼承了王國的唯一統治者,他掌權,在接下來的28年裡,他熱衷于戰鬥,在他執政的46年中,他打了50多場戰争,将王國的邊界向西帶到大西洋,向東到易北河和波希米亞河,向北到北海,南到意大利中部。 包括西歐大部分地區,這幅地圖大緻與476年去世的西羅馬帝國的歐洲部分相吻合,被稱為"查理帝國",查爾斯帝國的建立與查爾斯·得梅因的生活以及南北戰役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

769年,查理一上台,就繼續他父親的阿奎丹戰争,占領了阿奎丹和加斯科尼。773年,在教皇的要求下,他派兵擊敗了意大利北部的倫巴第王國,并給了自己倫巴底人的鐵王冠。然後,他攻擊了維西河谷和易北河谷的撒克遜人,從772年到804年,查理與撒克遜人進行了長達33年的戰争。

撒克遜人定居在萊茵河下遊和易北河之間的廣闊地區,在8世紀處于氏族社會的末期。撒克遜人很清楚,如果他們被法蘭克人征服,那将意味着成為農奴,他們堅決抵抗。782年,撒克遜人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起義,叛亂分子擊敗了法蘭克軍隊,殺死了弗蘭克的軍官和傳教士,橫掃了整個薩克森地區,但起義最終由于貴族的背叛和過度的權力而失敗。叛亂分子遭到查理的殘酷鎮壓,4,500名囚犯在Wissie河畔被處決,隻有一次嘗試。查理還重新安置了大約10,000名易北河居民,以及他的妻子和孩子。查理還頒布了薩克森法令,促進基督教文化并實施恐怖統治。根據該法的規定,任何人以暴力進入教堂,搶劫或偷竊教會财産,或放火焚燒教堂,任何殺害主教、神父或教堂職員的人,未受洗的人,蔑視洗禮的人,以及任何對國王不忠的人,都可判處死刑。 至死等此外,居民被迫繳納稅款(基督教會對居民征收的宗教稅,該稅于公元6世紀引入,使用聖經的諺語說十分之一的農業和畜牧産品"屬于上帝")。779年,查理大帝規定法蘭克王國的每位居民都有義務納稅。10世紀中葉,西歐國家紛紛效仿,直到近代才逐漸被廢除。薩克森直到804年才被完全征服,當時其居民被迫皈依基督教并接受法蘭克王國的統治。

随着撒克遜戰争的爆發,查理還遠征了巴伐利亞和東部的雪崩。巴伐利亞以巴伐利亞人(6世紀)的名字命名,曾經隸屬于梅洛文王朝,并于7世紀中葉獨立。787年,在查爾斯·陳萊茵河畔,巴伐利亞公爵屈服于弗蘭克蘭伯爵的輪到。雪崩可汗是巴伐利亞在帕諾尼亞的盟友。查理征服巴伐利亞後,他與雪崩者發生沖突。經過8年的戰争終于征服了它,燒毀和掠奪,使有一個荒涼,一點點的痕迹。

公元778年,查理率領他的軍隊越過比利牛斯山脈,首次入侵阿拉伯控制的西班牙,但失敗了。在傳回途中,一支警衛隊在經過比利牛斯山脈的蘭塞瓦爾山口時遭到了巴斯克土著人的伏擊,包括指揮官羅蘭·奈特在内的所有官兵都英勇犧牲。這場戰争後來被作家改編成著名的法國民族史詩《羅蘭之歌》。二十三年後,查理再次越過比利牛斯山脈前往西班牙,最終占領了巴塞羅那市,從阿拉伯人手中奪取了埃布羅河以北的大片山脈,建立了"西班牙邊境地區",并任命他的一個兒子為該地區的總督。到現在為止,查理的王國已經擴充到相當于法國,瑞士,荷蘭,比利時,奧地利以及德國和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區,成為中世紀早期西歐最強大的國家。

799年,教皇利奧三世被羅馬貴族驅逐,向查理乞求幫助。查理進軍羅馬恢複教皇地位。作為對查理的回報,在公元800年的平安夜,當查理在羅馬聖彼得大教堂集結和跪下時,教皇突然在他的頭上戴上了一頂金冠,并為他加冕,人群齊聲歡呼,稱他為"羅馬人的皇帝"。是以,在西羅馬帝國滅亡300多年後,西歐出現了另一個羅馬帝國,法蘭克國王查爾斯成為查理大帝,弗蘭克王國成為"查理帝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