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進入工業社會已經兩百年了。在這兩百年中,科技和生産能力迅速發展,各種産品(包括服務,服務也是産品)越來越豐富,過剩。從營銷的角度來看,這兩百年可以分為三個時代:工廠時代、市場時代和心理時代。
一、工廠時代

在工業文明的開始階段,産品極度短缺,需求巨大,市場短缺。這一時期,主要是增加生産規模和原産品,即擴大再生産。
哪個企業能生産出更多的産品,哪個企業能做大做強。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特别是西歐的許多資本家,在這一時期的冒險中大多取得了成功,并一直持續到今天。
同樣,在這一時期,哪個國家可以生産更多的産品,哪個國家可以成為世界強國。首先是英國,西歐,後來是美國,都是在這一時期積累和發展起來的。
這是工廠時代,核心是生産更多的産品。
英國無疑是這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國家,随着社會轉型時期的到來,世界科技、産品和文化開辟了一個新時代,一路将人類推向現代文明。
随着西歐國家,主要是英國,繼續向北美遷移,世界的發展中心開始轉移。在這個時代的中後期,美國出現了一位刺激生産的大師:弗雷德裡克·泰勒。1911年出版《科學管理原理》,标志着科學與人性在管理中的全面融合和弘揚,是現代管理科學發展的起點。
泰勒提出了配額制、标準化、計件工資等一系列管理方法,極大地調動了勞工生産的積極性,徹底規範了勞工工作的标準化,大大提高了其産品的品質和生産效率,使美國趕上西歐國家迅速成為世界生産大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向包括中國在内的世界許多國家提供了許多産品,特别是武器和彈藥等軍用産品,并且可能向一個國家出口的商品比所有其他參戰國家的總和還要多。曾幾何時,美國生産了世界上一半的工業産品和一半的農産品。
從這個意義上說,打敗法西斯主義、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基本曆史人物,不是所謂的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三人組,而是泰勒。二戰後歐洲的複興和日本的崛起,甚至後來亞洲和中國"四條小龍"的崛起,實際上都依賴于泰勒的工作方法。
在這個時代,工廠可以開滿馬力生産,由于對産品的需求旺盛,訂單不斷流動。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論是分析這個時代,預測未來。他們認為,以生産工具為标志的生産力的發展是社會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動力,但由于利潤不斷被資本家用來擴大再生産,勞工不斷被榨榨剩餘價值,變得比較貧窮,是以無産階級和資産階級必然要反對,最後勞工推翻了資本家, 無産階級推翻了資産階級,把資本主義社會推入了墳墓,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
這是兩位偉人的基本觀點,他們的核心著作《資本論》對此進行了深入而詳細的讨論。
但是,随着科學的進步、技術創新、生産率水準的提高,勞動生産率也上升得非常快,勞工沒有那麼多的勞動強度和那麼多的勞動時間,資本家也開始為勞工提供更高的工資,這樣勞工不僅能養家糊口,還能提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水準。 勞工自己和子女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醫療、休假等待遇,也逐漸擁有住房、汽車等資産。資本主義社會的勞工并沒有變得更加多産和貧窮,而是變得更有生産力和更富有。
這已經不複存在了,無産階級突然變成了無産階級,無産階級的數量越來越少。這也許是馬克思和恩格斯沒有預料到的。是以,我們必須而且隻能用馬克思主義辯證法觀點和發展觀來看待問題,而不看人的具體用語,否則就完全無法解釋。當然,認為人的生産力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的基本觀點似乎仍然是正确的,隻是發達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狀況不再是他們所預測的。
對于資産,教育,度假和旅行,這顯然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當勞工成為中産階級,中産階級成為社會的大多數時,他們必須開始要求民主、自由和法治,問題從經濟層面上升到政治層面。
更出乎意料的是,這些政治要求大多已經實作。資本主義社會的民主、自由和法治處于世界最前沿。全世界不僅在努力學習資本主義現代化,而且在向資本主義的管理制度學習。
但随着資本家無限擴大再生産,産品越來越多,市場出現供過于求,大量産品導緻經濟危機的局面。這似乎是傳統資本主義無法逃脫的詛咒。
為了擺脫經濟危機,資本家甚至将多餘的牛奶直接倒入大海,資本主義國家開始搶占市場,奪取土地,希特勒争先恐後地生存空間,日本主張建立更大的東亞共榮圈,是以在這個時代有兩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消耗了大量的産品,炸毀了很多工廠,摧毀了大量的基礎設施,市場面臨巨大的需求,然後繼續生産,然後大量過剩,然後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然後消耗大量産品,炸毀了很多工廠, 摧毀了大量的基礎設施,市場正面臨着巨大的需求。似乎仍然需要第三次世界大戰,是以這個循環繼續下去。
從這個時代的營銷角度來看,其實并不需要專門研究什麼産品銷售,隻需要生産就上去。産品生産就是銷售的産品,多少生産可以賣出去。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大到貨就是這樣,市場緊缺,供不應求。
這是工廠時代,産品在工廠銷售,而不是在市場上。
二、市場時代
企業産品過剩或經濟危機,畢竟不能總是靠最終多餘的産品扔進海裡或發動戰争來解決。
大量産品無法銷售,镗頭隻有管生産顯然是不可能的,必須根據市場需求開始生産。市場缺少什麼,生産什麼,市場上最暢銷的是什麼,生産什麼。
銷售這兩個詞也演變成營銷,生産者需要做市場調研、分析和判斷。
事實上,現在是進行全面公司治理的時候了。
時代的要求催生了一代精英。至此,另一位大師級人物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誕生了,他是美國人。我們不得不承認,美國在這方面做得如此之好,以至于它繼續成為自然和社會科學領域的頂級人物,這讓其他國家遙不可及。
德魯克先生在1954年的傳記《管理實踐》中,以人與實踐為核心,創立了以人為核心的管理,可以說,人類從此開始對管理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進行系統而深入的研究和實踐。德魯克也成為世界公認的管理創始人、管理之父,在管理上地位無人能及。
管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但它更像是一種實踐。德魯克的這種管理在促進和平衡我們世界的穩定共存和有效運作方面發揮了根本性作用,無論是在生産和銷售方面,在政治和經濟上,在社會上還是在軍隊中。
二戰後十多年,對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恐懼已經過去七十多年了,而且據預測,這種恐懼在未來幾十年内都不會發生。無論是聯合國等政治組織,還是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亞洲開發銀行等經濟組織,還是中國、北約等軍事組織,以及各國,特别是政府的主要大國,都處于不同程度的科學管理制約之中。還應該說,現代管理制約了世界軍事戰争的可能性,調解了搖搖欲墜的世界經濟危機。
管理科學的發展和應用到今天,即使是一黨制或專制政府的國家,也不僅僅是一個人可以完全掌握,而且要受到黨自身管理的各種制約。各國也處于互相系統管理之中,很難看到另一個希特勒,墨索裡尼或東區人。
世界也更多地轉向經濟發展。這個時候一個企業,一個國家想要做大做強,必須生産出你沒有我擁有,你有我的優秀産品,二戰後在美國的支援下,日本似乎是這個時代的典型代表。德魯克的管理在日本更受尊敬,被視為一個吉吉。面對人們日益增加和變化的需求,日本的電子、汽車等工業産品以其優越的品質、外觀、低能耗、舒适性等比較優勢在世界上占據了大量市場,包括美國市場。
20世紀90年代,日本産品在美國随處可見,有超越美國的巨大趨勢。索尼、東芝、松下等電子企業、豐田、本田等汽車企業,衆多日本工業企業躍升,不少企業跻身世界500強,其管理經驗得到了世界的一緻好評,紛紛效仿。南韓和中國,充滿民族怨恨,在這方面也不得不佩服"小日本"。
在這種情況下,各國把重點放在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科學管理上。特别是在以美國、日本和德國這三大經濟體為代表的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國家和人民越來越富裕,勞工不僅完全成了無産階級,而且有的勞工成了"資本家",無産階級基本上已經完全消失了。即使對于極少數不工作的無産階級來說,國家也得到了福利保障的支援。大多數人不僅擁有理想的工作,而且擁有生活的自由,休閑、娛樂已成為最基本的生活常态。
人們還受到更高層次的教育,擁有更多的民主和自由,更令人滿意的人權狀況和法治的環境。西方社會的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從事文化創新、技術創新、經濟創新、政治創新和社會創新而成為資本家、大師和總統。
一個文職人員工作後,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可以成為世界上最富有、最有權勢的國家的總統,可謂是"為田雪郎,暮光之城"。比爾·蓋茨,奧巴馬不是這樣的,一個是大學生,一個仍然在一些人對黑人的歧視的看法。蓋茨在40年代成為最富有的人,而巴拉克·奧巴馬隻有47歲。
這在三代人中是不可想象的,當時貴族和黑人受到種族歧視。
經濟發展徹底改變了階級的格局,不僅沒有無産階級,資産階級也沒那麼重要。資本逐漸變得不如技術智能,而更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說,代表智力資本的知識産權已經成為新的全球貨币。權力從資本主義轉向知識分子,事實上,比爾·蓋茨和巴拉克·奧巴馬都沒有多少傳統資本,隻有智力資本,但很快就超過了擁有大量傳統資本的資本家,并以個人智慧登上了世界之巅。
自1960年左右以來,美國靠知識生活的人數已經超過了靠體力謀生的人數,而今天的體力勞動者可能隻有10%左右。泰勒的機器增強人類力量的時代早已被德魯克的時代所取代,人們可以在世界各地的各行各業找到成功的機會,國家、社會和人類之間直接沖突的風險大大降低,這是沒有新世界大戰的内在原因。如果泰勒出生,德魯克創造了這個知識分子社會,這是有充分理由的。
從這個時代的營銷角度來看,即要做好市場調研,要識别市場的真實需求,科學管理整體營銷,營銷主要是在市場而不是在工廠,工廠必須根據市場需求來生産。
這是市場時代,營銷的核心是市場,而不是工廠。
三、心靈的年齡
随着市場時代的全面發展,市場上有什麼樣的産品,什麼型号的産品,什麼優質的産品,什麼價格的産品,可以說是擁有了一切。人們走進店裡,各種商品都滿眼,眼花缭亂。
據估計,美國市場有100萬個标準庫存機關(SKU),一個超市平均有4萬個标準庫存機關,一個普通家庭80%到85%的生活需求來自隻有150個标準庫存機關,這意味着超市裡有39,850個庫存機關被忽視。
在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市場購買一輛汽車,并從三種車型中進行選擇: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到20世紀70年代初,市場上有140多種型号,今天有300多種。就算換輪胎,随便走到市場看看,也有幾十種到幾十種。
消費心理學家說,很多選擇正在讓人瘋狂,我們稱之為"選擇暴力"。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如何推銷我們的産品?單獨做傳統的市場調研可以嗎?因為市場調查的結果可能是所有産品都飽和甚至過飽和。
看來市場已經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這個時代的特點是消費者在購物之前決定去哪裡和買什麼。
雖然有些産品比他肯定會買的産品品質更好,更周到,甚至更便宜,但他不會選擇。
也許他不知道有這樣的産品,但即使你告訴他,他也不一定會買它,因為它不是他認可的品牌。同時,他不會相信你說的比他心裡确定的要好,雖然真的好多了,但他還是不會聽。
那麼,您如何讓客戶了解您的産品,識别您的産品并購買您的産品呢?
在他的《定位》一書中,美國營銷大師特勞特提出了一種實用的方法,也可以稱為理論創新。
唉,它仍然是美國人!
如果想更懂特勞特先生的著作,素有中國夥伴、弟子之稱的定位專家鄧德龍先生,也寫過《兩小時的品牌素養》,應該更習慣,更便于中國人閱讀。
縱觀今天的美國和日本,可以說在市場時代又超越了日本,如今被美國遠遠甩在後面。多年來一直從事這一業務的日本公司也被一群頂級美國公司所掩蓋。近二十幾年來,很少有人聽說過日本新的世界知名企業,美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企業之一。
在2018年财富500強名單中,美國公司以126個席位排名第一,日本以52個席位排名第三。在市場鼎盛時期,日本經濟是美國的70%,但2018年僅占美國經濟的24%左右,即使在蕭條的1990年代,仍有近150家日本企業跻身世界500強。美國經濟已經完全擺脫了日本産品的圍攻,進入了一個新時代,特勞特稱之為"心靈時代"。
心靈的年齡是什麼時代?
這是一個以知識為基礎的成功競争激烈的時代。它的競争力、殘酷性和文明性遠高于市場時代,最直接的表現形式就是資訊爆炸,每天産生數十億條新消息。在過去的30年裡,人們産生的資訊比過去5000年的總和還要多,在瑞典,每個消費者平均每天收到3000條廣告資訊,科學家研究人們忘記了他們認為在24小時内學到的80%的内容,你怎麼能記住你轉瞬即逝的促銷資訊呢?
不要說先買你的産品,首先,你怎麼能從如此大量的資訊中知道有你的産品呢?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這麼說吧,我們自己的手機通信記錄和微信,肯定比外界整個資訊量少很多,而且任何時候到處都可以看很多遍,但常年能記幾下嗎?
是以在這個心靈的時代,首先要讓人們認識你,記住你。否則,我該如何與您打交道,如何購買您的産品?
是以,你的産品必須占據客戶的心目,讓客戶知道你的産品,并認為你的産品是最好的。事實上,客戶認為最好的産品大多不是真正最好的産品。
那麼,以思想為核心資源的經濟發展模式,将催生出什麼樣的社會形式的上層建築呢?資本主義的價值觀會繼續主宰或主宰世界,還是會出現一種新的社會價值形式?是人類社會偉大進步的開始,還是人類社會消亡的前奏?恐怕現在還很難回答。
其實,曆史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但其中的人類卻感受不多。我們思考人類是否幾千年來一直依靠戰争來獲得大國,但近幾十年來,中國已經和平崛起。這種模式本來可以在沒有戰争的情況下從根本上改變,但很可能給人類帶來一個意想不到的世界,因為資訊和生物技術的結合會撕裂舊模式,但沒有新的模式來維持它。這在商業世界中已經得到證明,其中區域鍊和比特币是符号,傳統中心可能不再存在。
如果我們樂觀地看待這個問題,如果世界上所有國家自願合并成一個完整的組織,或者因為人類需要保護地球的家園,真正成為一個地球村,我們站在社會政治的角度來預測80後紮克伯格是否更有可能當選"世界總統"或"地球村村長"?因為他建立Facebook時隻有大約20億活躍使用者,誰能比社交網絡的"派對"獲得更多的支援?!反正你無論如何都不能當選,因為認識你的人很少,但馬雲、馬化騰有機會,中國人也可能站在人類社會的最高點。
這是心靈的時代,睿智的家庭将真正超越資本家,營銷的核心在頭腦中,不在工廠,不在市場(不要把客戶心當市場)。
總之,工廠時代産品營銷在工廠,市場時代産品營銷在市場,心理時代産品營銷在頭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