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阜陽銀湖街邀請了市場監管和環保部門的專家,推動豆腐皮行業轉型,為省級非遺物項目"伊斯特伍德山豆腐皮革生産技能"傳承人和企業上司建立"一村一品一标",傳授食品安全、污水處理等方面的知識。
東木山是銀湖因富陽街道上的一個山村,在古代有九座13廟,許多山民制作豆腐皮供僧尼食用。東木山豆腐皮以"薄如大衣,輕如紗線,油白,美味"而享譽海内外,素有"金衣"之稱。它的制作技藝,尤其是"三口風"特技,隻在父子、兄弟之間傳授,已有1300多年的曆史。
據富陽市國慶食品有限公司老闆周國慶介紹,當豆漿在鍋邊最初起皺時,沿鍋口微微吹了一圈,這是"微風",使皮膚初步形成,然後吹"頭口風",一根兩尺長的竹條随風跟上, 順勢調理将皮膚攪拌,輕輕地附着在竹棍上,接着吹"兩口風",借助風,竹條提取,豆腐皮留在竹棍上,再吹"三口風",皮膚就會被鼓起來,像肥白的魚肚,趁着竹鎬刮掉多餘的豆漿, 保持皮膚薄,每公斤160至240張。
據傳說,唐朝僧人從西邊歸來,皇帝設立了素食宴會招待,特意派朝南到杭州,購買東木山産的豆腐皮,南宋、明朝被列為貢品。東木山人還以豆腐皮為主要材料,制作各種菜肴,如幹炒黃、玉龍水、鳳飛南山、全家合影等。目前,東木山村擁有一定規模的豆腐皮生産企業9家,年産量約1000噸,造就了"伊斯特伍德山"、"戴爾"等知名品牌。杭州大廈外樓、品味觀、天祥大廈、蘇春彩等"老"豆腐皮成分均由伊斯特伍德山村企業提供。
為了進一步提升東木山豆腐皮的傳統産業,確定群衆在舌尖上的安全,今年,該村籌集了400萬元用于農民的活水截獲污染管道,目前正在實施村内所有豆腐皮生産企業截獲污染管道。針對豆制品保存期限短的問題,積極推進高溫殺菌後延長真空包裝保存期限的工藝,并通過QS認證銷售。在繼續舉辦東木山素食文化節的同時,村裡打算建一個展廳,向遊客展示豆腐皮制作技藝的傳承曆史、"九元西寺"的傳承文化、"飛龍鳳舞綏錢塘"、"東木獅子蹲大象"和"白雲深東碼頭"的風水景觀文化, 仁裡鳳起是我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