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時光記者 石偉 記者 郭偉 朱甯喜
"哈哈哈,爸爸,你把媽媽埋在沙子裡!"
藍天,藍海,沙灘,444,000平方公裡的管轄水域,6630公裡的海岸線......廣闊的海域和豐富的資源已成為浙江獨特的發展條件。

今天(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每小時的記者來到美麗的海濱城市甯波。在北侖眉山灣的金色沙灘上,我們不僅是無與倫的海景,更是遊客玩耍的無限快樂和歡樂,而這些美麗卻來之不易。
同日,由浙江省自然資源廳主辦的第十三屆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意識日活動在甯波市北侖眉山港舉行。
"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與自然和諧相處"。圍繞今年海洋日活動的主題,浙江發起了"愛護蔚藍,我們共同行動"的倡議,号召廣大市民從側面着手,堅持綠色生活、綠色消費、不浪費、不污染,為保護海洋做出應有的貢獻。
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是浙江近年來一直在努力的事情。
早在1990年,溫州南仙群島國家海洋自然保護區成立,這也是浙江早先建立的國家級海洋保護區。保護區自成立以來,打擊保護區核心區捕魚、緩沖區捕魚挖掘等非法活動,禁止外國漁船非法捕撈南陶保護區水域,嚴格監督旅遊業發展和島民生産活動。
紅樹林不是紅色的,它們是沿着海岸線生長的森林,可以抵禦台風并保護海洋生物。浙江是我國紅樹林栽培的北緣,紅樹林也經曆了從無到有,進而不再有生态恢複的過程。2005年,溫州西門島海洋特别保護區正式獲批,該保護區的海灘開始種植大面積紅樹林。
2008年,國家海洋局準許成立甯波象山漁山群島國家海洋生态特别保護區,總面積57平方公裡。
近年來,海洋生态保護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十三五"以來開展的國家"藍灣"整改行動。
自2016年溫州市(通頭國家海洋公園核心區)藍灣整治行動項目、舟山市藍灣整治行動項目、甯波市藍灣整改行動納入中央島域和海域保護基金計劃後,獲得中央10億元補貼,浙江進入"藍灣"時代,曾經肮髒的沿海環境迅速改變。
以溫州東頭島為例,經過整改的驚天動地的變化,斷堤後穿過大海,穿過渭江河口鲭魚、鳳尾魚、鳗魚等魚蝦洄遊通道,形成溝渠,為魚蝦貝類創造新的繁殖栖息地,這就是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 恢複渤江口海洋生物生态系統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2018年,《浙江省海岸線修複修複三年行動計劃》啟動。經過三年的努力,浙江完成了342.58公裡的海岸線修複,其中大陸生态海岸線185.06公裡,舟山島生态海岸線88.24公裡。
浙江也為改善近岸水域的水質做出了一些權衡和努力,包括削減海上污水排放口和關閉一些離岸污染企業。
自2017年以來,浙江已将排放量從462次減少到122次。近岸水質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對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起到了關鍵作用。
今年5月,浙江省完成了全國首個省級海洋生态綜合評價名額體系,為全國沿海省份樹立了浙江省海洋生态綜合治理标杆。
你要藍海藍天沙灘一直線上,而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浙江将永遠在路上。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編輯、重寫和網絡傳播所有作品著作權使用,否則本報将依據司法管道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