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在上海吃桂林米粉,帶上一碗滿滿的湯粉,我都會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悲傷,湯粉大概是對桂林米粉最深的誤解,要知道,幹混——幹混合鹽水粉才是真正的桂林米粉!

清新濕潤的米粉,在沸水中将煮熟,将水扣入一個小碗中,先鋪上薄薄的一層紙狀鹽水肉,再放幾塊金黃酥脆的鍋燒,深不可測的鹽水,在半空中畫一圈,均勻地撒在米粉上。
米粉拿到手,端到小桌上,桂林每家米粉店都免費提供小食材:酸芽酸豆、辣椒粉蘿蔔、洋蔥炒大豆......自由組合搭配,适合當時的心情或口味,做一碗自己的米粉。
吃飯的時候,先把溫熱的米粉混合打開,貼近那有鹵素味,桂林米粉店裡,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秘鹽水,一年四季的味道都不一樣。
安安靜靜地吃完,還有一口小口,離開座位玩半碗骨湯、熱米粉、配菜和鹽水,作為迎來一個新的境界,頭去喝,是惬意的。
以上,隻能是多,不能少,才是桂林米粉的真谛。
為了探索桂林米粉的真谛,我們身邊有兩江四湖,吃一天米粉,每個家庭都是獨一無二的,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人民路同泉巷的米粉,是很多桂林人的思鄉之情,當我們來吃飯的時候,店裡的客人也急切地幫忙直接停車。
在潮濕的廚房裡,阿姨總是溫柔的,叫兩片二鹵素粉,切幾片薄牛肉。
店内的食材,除了平時的配置外,還有炒花生和海帶絲,各加一勺,用酥脆鹹鮮挂出濃郁的鹽水味。
酸芽我也喜歡,發酵後略帶異味,很清醒,鍋燒的是去皮豬肉,炸得耐大氣泡,蟒蛇肉嫩滑。
大概是因為店裡熱米粉水保持在85度左右,出來的米粉特别光滑,挂着鮮豔的腌料,吃起來又蹦蹦跳跳,為了細膩店裡老鹵的味道,我讓阿姨加了一勺,比較優雅。
同樣的米粉,是鹿城胡同裡奇特的家常味道。
七星岩附近的老東江是市内最受歡迎的米粉店,店鋪璀璨,生意蒸蒸日上,中間蜿蜒曲折,從奧特萊斯到收銀台。
當地食客不與遊客争奪座位,用米粉加成品,同時攪拌邊走到門外,門口排着,都是站着吃米粉。
煮米粉鍋,用蜂窩煤加熱,慢慢加熱,米粉出軟而棉質堅韌,特别要吸收鹽水的味道。
店裡的鍋都肥了,一層金黃的貝殼,阿姨切下來一刀切,酥脆的皮咔哒咔哒。
這裡用的青紅辣椒比一般人辣,鹵素味也濃稠,底部混合,煮沸鍋出油......
老東江米粉,是一種七星搖滾般的華麗變幻莫測的味道。
東西巷的明貴米粉已有百年曆史,參觀靖江望城和正陽步行街後就來品嘗了。
老店最引以為傲的,是祖傳鹽水的生産過程,已成為城市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産"。
明桂的鹵水據說用十一味香草,十五香、八角、麝香、肉、肉桂等牛骨,火煮九小時,然後自然發酵一整天。
可能是因為靠近旅遊景點,産品略顯令人失望,米粉軟爛了一些,鹽水牛肉微幹木頭,但鹽水真的很深,濃郁帶有一絲藥味,略帶甜味,記憶猶新。
明桂米粉,是保留祖傳技藝和略帶旅遊味道的。
唐家米粉店開在桃花河邊,離象鼻山不遠,招牌上挂着一家百年老店,走進去的是外表夫妻店,孩子們還在店裡做作業。
這裡是米粉,品類齊全,除了基本的鹽水粉外,還有叉燒肉、馬肉和蘑菇鮮肉,《唐麗家合照》就是每塊肉來兩塊。
唐麗是老闆媽媽的名字,她确實很漂亮,在廚房裡煮米粉,也是風水。
客人自己到籃子裡扔錢,一個年輕人顯然是熟悉的顧客,扔錢咕噜咕噜,老闆的媽媽從箱子下面拿出一塊黑肉,切了兩塊給他。
我發現,除了老鹵素和香醋油,似乎多加了一勺鹵素,好奇地問那是什麼?唐麗笑了笑,壓低了聲音。
白亮米粉,襯有各種肉,牛肉鹵素很徹底,酥脆的叉子燒還香,我特别喜歡蘿蔔和豆類的小菜,酸甜,清爽爽爽。
唐家米粉,是山水之靈的可口可和。
桂林米粉店,總是簡單,一碗鹽水米粉,不超過十元。
要問我,桂林米粉的真正味道是什麼?
我要說的是,這是多年來煮熟的香料的味道,它充滿了郁郁蔥蔥的桉樹,它是廚房阿姨整天辛勤勞作,它是桂林山水的美麗外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