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正史中找答案:劉備托孤于諸葛亮,趙雲持劍藏在幕後準備動手?

劉備托孤于諸葛亮的時候,曾經說了這樣一句話:“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諸葛亮一聽就哭了(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這是記載于《三國志·卷三十五·諸葛亮傳》的一段文字,這也是劉備諸葛亮被稱為君臣典範的由來,隻有清聖祖康熙皇帝玄烨看了之後直撇嘴:“以谲詐相尚,鄙哉!”

有人順着康熙的話茬往下聯想:“劉備托孤的時候,趙雲正按劍坐在幕後,隻要諸葛亮表示接受劉備的盛情,或者劉備看諸葛亮有不臣之心,隻要咳嗽一聲,趙雲沖出來就把諸葛亮砍了!”

從正史中找答案:劉備托孤于諸葛亮,趙雲持劍藏在幕後準備動手?

康熙是不是以己度人,劉備有沒有防範甚至斬殺諸葛亮之心,這個且不去管他,我們要問的是:劉備白帝城托孤于諸葛亮的時候,趙雲在幹什麼?如果趙雲也在白帝城,劉備為啥對他沒有半句囑托,反而讓降将李嚴當了顧命大臣?

這些問題,看《三國演義》是得不到準确答案的,我們隻能從三國正式史料中去尋找答案,首要要回答的問題,就是劉備駕崩前,趙雲在哪裡?

裴松之在給《三國志》做注的時候,引用了《雲别傳》的記載,證明趙雲當時已經到了白帝城:“(趙雲勸阻伐吳)先主不聽,遂東征,留雲督江州。先主失利于秭歸,雲進兵至永安,吳軍已退。”

從正史中找答案:劉備托孤于諸葛亮,趙雲持劍藏在幕後準備動手?

趙雲到了永安,曹丕又派遣曹休、張遼、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須,曹真、夏侯尚、張郃、徐晃圍南郡,吳将陸遜害怕腹背受敵,就撤兵回去了,孫權也再次向劉備認慫求和:“孫權聞先主住白帝,甚懼,遣使請和。先主許之,遣太中大夫宗玮報命。”

這叫牽着不走打着倒退,如果孫權第一次求和的時候劉備就答應談判,即使不能要回荊州全境,讨回一兩個郡還是有可能的,已經沒有利用價值的糜芳、士仁、範強、張達也都會被綁着送到劉備面前。

劉備打了敗仗才答應講和,已經沒有資格講什麼條件了——正史中這四大叛徒,沒有一個受到懲處。

劉備與孫權講和的時候,趙雲正在永安拱衛“陪都”,也就是說,趙雲就在劉備身邊。

從正史中找答案:劉備托孤于諸葛亮,趙雲持劍藏在幕後準備動手?

這時候可能有讀者要問了:趙雲不是在永安嗎,怎麼跑到白帝城去了?

這個問題也很好回答,因為白帝城托孤,在正史中就叫永安托孤:“先主自猇亭還秭歸,由步道還魚複,改魚複縣曰永安。章武三年春二月,丞相亮自成都到永安。先主病笃,托孤于丞相亮,尚書令李嚴為副。”

《華陽國志·卷一·巴志》記載了魚複、白帝、永安的沿革:“魚複縣(巴東)郡治。公孫述更名白帝,章武二年改曰永安,鹹熙(魏元帝曹奂年号)初複。”

上述史料可以證明,劉備托孤的時候,趙雲就在白帝城(永安宮),但是他的官爵實在有點提不起來:獲得“一身是膽”、“虎威将軍”的名号後,趙雲好像就被劉備忘記了,從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拿下成都,直到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劉備駕崩,趙雲十年間一直是雜号翊軍将軍,至于爵位,很不好意思,既不是關内侯也不是亭侯,按照當時的說法,那就是“白身”。

從正史中找答案:劉備托孤于諸葛亮,趙雲持劍藏在幕後準備動手?

劉備要托孤寄命,當然要找比較聽話而且地位比較高的大臣,諸葛亮和李嚴都符合這個标準:諸葛亮以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并在張飛遇害後領司隸校尉;李嚴是犍為太守加輔漢将軍,章武二年晉升尚書令(相當于荀彧的職位),劉備伐吳,諸葛亮并沒有表示反對,展現了丞相的大局觀——在正史記載中,諸葛亮并沒有公開反對劉備伐吳(也不可能反對,因為沒有荊州,隆中對就成了空談,興複漢室也遙遙無期),國有大事,丞相必須與皇帝步調一緻,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在三國正史中,趙雲不但是一位猛将,更是一位诤臣。在蜀漢集團,敢跟劉備當衆叫闆的,隻有關羽和趙雲——關羽曾經拒絕接受劉備加封的前将軍名号,趙雲兩次批評劉備:劉備要把蜀中有主田宅分給功臣,趙雲反對,劉備聽了;劉備要伐吳,趙雲還是反對,劉備沒聽,結果一敗塗地。

從正史中找答案:劉備托孤于諸葛亮,趙雲持劍藏在幕後準備動手?

趙雲有個性有想法兒敢說敢做,這樣的人當顧命大臣,顯然是不合适的,前有霍光後有鳌拜,顧命大臣太硬了,對誰都沒有好處。

個性耿直再加上地位較低,趙雲是不會成為顧命大臣合适人選的,至于劉備托孤的時候,趙雲會不會手握“蜀主劍”躲在帷幕之後,這種事情還真不是一點可能性都沒有。劉備為了劉禅能順利接班,狠心除掉了比較剛強的養子劉封,就是因為養子和義子有本質不同:養子改姓,有繼承權;義子不必改姓,也不享有同等繼承權。劉封恰恰是有繼承權的改姓養子——他原本姓寇。

不管劉備有沒有指令趙雲藏在幕後,趙雲都不會有意見,因為當時的事情明擺着呢:劉禅是趙雲從萬馬軍中救出來的,後來劉禅差點被孫夫人拐跑,又是趙雲孤身涉險搶了回來,趙雲既是劉禅的保镖,也是劉禅的保姆,這兩人感情之深,已經不需要劉備絮絮叨叨,趙雲會一直把劉禅當親兒子一樣呵護。

從正史中找答案:劉備托孤于諸葛亮,趙雲持劍藏在幕後準備動手?

這裡面還有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劉備故意把加封趙雲這個人情讓劉禅來做,而且可能已經事先安排好了,于是劉禅剛一即位,趙雲不但升官封爵,而且成了軍中實權人物:“建興元年,為中護軍、征南将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将軍。”

中護軍掌管禁軍、主持選拔武官、監督管制諸武将,也就是說,自大司馬大将軍以下,趙雲有監管所有将軍的職權,而且還兼任禁衛軍司令,隻聽命于皇帝劉禅一人。

不管是諸葛亮還是李嚴,都沒有權利對趙雲發号施令。趙雲薨逝後,他的兩個兒子接了班,禁衛軍還是歸趙家管:“雲子統,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領軍。次子廣,牙門将。”

有人說現行的《三國志》斷錯了句或印錯了字,趙統的官職是“虎贲中郎督、行領軍”或“虎贲中郎将、行領軍。”

從正史中找答案:劉備托孤于諸葛亮,趙雲持劍藏在幕後準備動手?

不管怎麼了解,趙雲的在劉禅即位之後,都是官不高但權很大,顧命大臣也動他不得,這就是劉備給劉禅的最後一道護身符——有趙家将在,劉禅的皇位可保無虞。

這樣一想,一切問題就都迎刃而解了:劉備是當世枭雄,不可能對任何人給予百分之百的信任,他讓趙雲按劍坐于幕後觀察諸葛亮的表現,也不是不可能的,因為當了父親的人都知道,為自己的兒子做什麼事情,都不算過分……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