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38年,李品仙盜挖楚王墓始末,整個過程堪稱民國版《盜墓筆記》以下為鄧峙一在事後講述的盜墓經過:

作者:大獅

民國二十七年,也就是1938年,在這一年裡,全國都發生了一起震撼人心的李品賢盜竊《楚王墓》,他說案件的起源,以及盜墓的全過程,絕對被稱為中華民國版的"盜墓筆記"。

1938年,李品仙盜挖楚王墓始末,整個過程堪稱民國版《盜墓筆記》以下為鄧峙一在事後講述的盜墓經過:

也就是說,距離壽縣30公裡,有一個諸甲地,位于諸甲基東南約1.5公裡處,有一個李三谷堆,當地人隻以為是高坡,沒人意識到下面藏着很多寶藏。

早在1932年,這個地區就發生了一場災難,幾個鄉紳想為救災籌集資金,但一時一時找不到好辦法拿到錢。一位地質學專業的學生,在勘察了李三谷河的地形後,以為這不是一個普通的土坡,而是一座古墓,如果試着挖墓,可以拿出裡面的古物賣掉,這樣就可以拿到很多錢用于救災。

這個修古墓的建議讓鄉紳們陷入了困境,這不是一件光彩奪目的事,很難說,這種行為有些傷人,但如果不是,就沒有第二條路可走,是以隻能委托壽縣的共同保險總監和保安隊長,全權負責此事。

然後,500多名當地農民被召集起來,開始有序的挖掘。果然,經過挖掘,獲得了3000多件文物,其中包括貴重産品。在這些古物中,它們很大,重達七八百磅,雕刻着龍或任何其他野獸。因為當地人知道的很少,是以受托人到上海、南京等地出售,經過鑒定,認為這些古物是楚淮王的墓葬品。(是否真的是楚淮王的墳墓還有待确認。)

出售古物,換取一大筆錢,但不用于救災,一層一層。時任安徽省主席的陳敦源得知此事,立即下令禁止挖掘,并派出軍隊和警察警衛,防止任何人接近墳墓。

1938年,李品仙盜挖楚王墓始末,整個過程堪稱民國版《盜墓筆記》以下為鄧峙一在事後講述的盜墓經過:

來自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衆多考古學家蜂擁而至,到現場進行實地考察,有的手拉手,以認定文物為借口,近600件文物被帶走。

時間到了1938年,日軍猖獗的時候,一路向守衛都做好了準備面對,第11大隊總司令李品賢奉命留在壽縣,壽縣專員馬吉為了取悅李司令,得知老李極愛古董,于是投下了他的好東西,将收到好幾件寶物給李品賢, 并将楚王墓發掘給李品賢。

李品賢貪财,也是古色古香的瘋子,認為李三谷堆下面有很多寶物,如果他們不趁機發财,等到他們離開後,别人一定要去挖掘。

于是,李品賢随後找到參謀長何玄商量此事。何玄随後任命通信科科長鄧正義為實地調查的負責人。在接到墓葬尚未被完全摧毀的消息後,鄧小平立即奉命率領三支車隊挖掘墓穴。同時,賀玄為了保險,派出自己的侍從傅獨生負責監視鄧小平的一舉一動。

1938年,李品仙盜挖楚王墓始末,整個過程堪稱民國版《盜墓筆記》以下為鄧峙一在事後講述的盜墓經過: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11">以下是鄧小平在事後盜竊墳墓的故事:</h1>

傅渡生和我到達李三谷河後,我們先用收集的水車從周圍的池塘裡抽水,相當耗時,花了半個多月才把水清理幹淨。

原來開挖的地方不能再用了,是以在山頂的斜坡開挖,挖到一個深度,下面是滿是白泥般的土,顯然是手工加工的,見風,馬上硬化,是以不敢停工,晝夜輪流挖掘。

挖了差不多十英尺寬,十多英尺深,隻看到墳墓。裡面隐約可見的是一對棺材,全長三英尺,兩英尺見方的木頭,有上百個。顔色是栗色的,堆疊成大約兩米高的十字方塊,大小不一。

至于這些木條是用來幹什麼的,大家都不清楚,令人吃驚的是,木條本來會很軟,用一隻手按,立刻就出現了一道深深的痕迹,但是風吹過之後,瞬間就會變得異常堅硬,必須用非常鋒利的大鋸子才能看掉。

1938年,李品仙盜挖楚王墓始末,整個過程堪稱民國版《盜墓筆記》以下為鄧峙一在事後講述的盜墓經過:

棺材就在木條下面,有三十多個大銅鈴(真的,春秋到漢代樂器),有很多花綠,一顆大寶石,小磚塊一樣大,放在木條下面,非常耀眼。

看到寶物,就得去拿,很快就弄到了一個大銅碗,銅娘又奇怪地看無名銅,那些銅很大,也很重,一個人的力氣還不足以動彈。

棺材旁邊,有三個巨大的銅丁,每個少說有兩三百斤,丁的腳上有浮雕的水龍頭,周圍也有水龍頭。棺材兩邊,有兩個巨大的燈架,也是用銅做的,每個也有一百斤,一個人撿不到。

在中間位置,放一把劍,三英尺長,劍柄上還浮雕龍,擦掉地上的劍,耀眼,非普通劍可以比拟。劍的旁邊,有一個色彩非常鮮豔的玉球,上面刻着龍印,直徑約一英尺,手拿,才發現那已經從中間裂開了。

這時天已經變暗了,所有的青銅器和寶石,在黑暗中閃閃發光,不用手電筒就能看到周圍的一切,隻知道棺材其實是朱紅的。

棺材長約九英尺,高三英尺,寬三英尺,雕刻有龍和其他神靈。仔細看,發現沒有釘子,于是一起推開蓋子,身體裡面已經變成了白骨,但頭發還在裡面,長袍繡着龍和各種圖案。有人的手快了,伸手去拉,長袍和骨頭立刻變成了粉紅色。

1938年,李品仙盜挖楚王墓始末,整個過程堪稱民國版《盜墓筆記》以下為鄧峙一在事後講述的盜墓經過:

棺材内部是白色的,幹淨的,沒有受到污染。奇怪的是,墓裡隻有内棺,沒有外棺,古皇帝的墓葬,都是有棺材的,據說有幾層,最裡面的一層就是棺材。然而,墳墓隻有一具棺材而沒有棺材,出于什麼原因,它不得而知。

試着擡棺材,感受三四百磅的重量,人群一起把它搬到外面,把所有能帶走的東西都拿走。有人認為下面一定有更多的寶藏,于是掙紮着挖了一尺深,沒有找到其他古物,再加上天亮即将來臨,是以急忙停止了挖掘。

挖掘工作利用了三家運輸公司的人力,花了将近三個月的時間才結束。

回去的路上,我和傅都生私下商量,如果都給李品賢和何玄,那就一點也不分,不如帶走一些比較小的,這樣就不忙了。

傅獨生雖然是賀玄派來監視我的,也是貪婪的金錢鬼,他馬上就和我求婚,于是我們拿了六個銅鈴(元),每口一分為三。

剩下的寶物交給了李品賢,李品賢和賀玄商量着如何配置設定,他向棺材求婚,還把三分之一的寶物還交給了。李品賢欣然答應,和賀玄将寶物配置設定,隻提此事。正如我所料,沒有一個給我和傅。傅渡生很感激我讓他得到三個黃銅鈴铛,足以讓他換三個大房子。

何玄知道,這種東西一旦露出來,就會從搖桿上掉下來,于是一夜之間指令傅獨生把他收到的所有寶物都帶回湖南益陽的家鄉。

1938年,李品仙盜挖楚王墓始末,整個過程堪稱民國版《盜墓筆記》以下為鄧峙一在事後講述的盜墓經過:

另一方面,李利用他的參謀黃少波先生将他所有的寶藏運到香港,并把它們儲存在劍道的一個大房子裡。二十四小時一個拿着槍的警衛,因為害怕有人會搶劫他的孩子。

此事雖然保密,但還是走了,報紙周遭報道,讓李品賢極為尴尬。陳誠、方志等桂系政敵,趁機攻擊桂系,讓桂系首領李宗仁、白沖猶大為火,連發電報都罵李品賢。

另一方面,李品賢則擺出一對三的姿态,無視李和白的電報。并讓人們從古墓中取出那些木條,鋸成兩半,轉移到信陽,然後乘火車運到桂林,到廣西荊井公職,暫時存在的鐵佛寺。勝利後,我聽說木條是人賣的,利潤巨大。

李品賢貪得無厭,以為附近有古墓,聽說楚莊王墓也在附近,并打算也挖這個墓。但此時日軍已經逼近了60英裡外的壽縣田家璇,第31、48軍正在殊死搏鬥。

李品賢知道自己不是日軍的對手,隻能下令守賢撤退。不久之後,壽縣落入敵手,李品賢繼續偷古墓的野心,也破滅了。

文章引用了安徽省文化曆史辦公室的存檔資料,其中一部分是鄧小平對峙的口頭記錄,關于真實性有待核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