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孫熊永鑄追憶辛亥革命元勳熊秉坤,祖父教育後人要坐穩站直行正

作者:極目新聞

極限記者李青

攝影記者肖偉

"直到今天,老人的聲音和笑容看起來都像,教義還在耳邊......"昨日,辛亥革命袁熊炳坤的長孫熊永成談起他的爺爺,心中充滿了懷舊和驕傲。他說,他從小就受到革命思想的啟發,他的祖父是一個正直和節儉的人,這些品質隐含地影響了他。

長孫熊永鑄追憶辛亥革命元勳熊秉坤,祖父教育後人要坐穩站直行正

熊永遠鑄

熊秉昆是著名的革命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擔任湖北省人民委員會委員、省政協常委、全國政協委員,1969年在武漢去世。

鼓勵孫子下鄉,做好工作

71歲的熊永成與祖父一起生活到19歲。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的祖父就是我。熊永成回憶說,在老人的意識中,家庭作風非常重要。比如,每頓飯前,一定要先把老人放在桌子上搬筷子,孩子可以跟着吃飯、吃飯,不能漏米漏菜,坐着站着,"他很省吃,如果發現碗裡有米,他會被狠狠地責罵,請我回到餐桌上, 一碗米粒吃幹淨。"

雖然當時家庭條件不錯,但熊秉坤卻很節儉。"我買回來的綠葉上有一些圓洞,我本來想把它們打掉,但他阻止了它們。熊永成說,爺爺拿出一把剪刀,慢慢地把洞周圍的樹葉剪掉,讓大部分都留下了。

除了敬畏,他還崇拜他的祖父,"他經常參加活動,遇到名人,我覺得他知識淵博,喜歡聽他告訴我曆史,分析情況。"

1968年冬天,熊永成響應号召來到天門鄉,爺爺勸他:别哭,幹得好,一定有機會回來。

但沒過多久,熊秉坤就住院了,熊永成趕回醫院照顧他。1969年5月,在他去世之前,熊秉昆對熊永誠說:"你爺爺的一生是血淋淋的。"希望我的孫子也能像他一樣。

長孫熊永鑄追憶辛亥革命元勳熊秉坤,祖父教育後人要坐穩站直行正

熊永成講述爺爺的故事

教育未來 - 從現在開始應該是正确的

處理完爺爺的事後,熊永成回到天門鄉下,每年的清明節和10月10日武昌起義紀念日之後,他都會去"見"爺爺,陪他"說話"。

盡管身居高位,但熊秉坤從未自取其責,經常教育後代坐穩腳跟,站直身子,做正确的事,"這些教誨,我想傳承到我們家,傳給後代。"

1974年,熊永成回到武漢工作,進入一家公司,後來從事管理工作,2005年生意情況不好,他被解雇了,"有人對我說,'你是熊秉坤的接班人,如果家裡有困難,可以去政府。熊永成說:"我有困難,我找到了克服的方法,我爺爺經常告誡我們,不能找麻煩跟政府。然後他找到了一份更好的工作。

熊秉坤說,作為革命的後代,他出去"自帶光環","别人介紹我的時候,總是加一句話:他是熊秉坤的孫子。"

2014年,為紀念熊秉坤誕辰130周年,熊永成參與了《共和聲音——辛亥武昌第一位義元勳勳熊炳坤紀念文集》的編纂,其中收錄了熊秉坤的著作和散文,他經常向遊客和年輕人講述這段曆史,鼓勵大家肩負起曆史賦予的重任, 在實作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實作自己的人生價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