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途書影」中共黨史學史的一部力作——《胡華學術思想研究》

作者:北京日報用戶端

胡華(1921年12月-1987年12月)簡介:中國共産黨優秀黨員,著名馬克思主義史學家、教育家。浙江奉化人。1938年赴延安市北部公立學校學習,後任教于華北聯合大學、華北大學、華民大學。他畢生緻力于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革命史和中國共産黨史的教學和研究,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和中國共産黨史的主要創始者和先驅。著有《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中國曆史概要》(與翟伯贊、于儀征合著)、《少年周恩來同志》和《南昌起義史》。主編有《中國共産黨史傳記》(1-50冊)、《中國革命史講義》、《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史與建設講義》、《五四曆史人物》、《周恩來的思想與理論貢獻》等大型系列叢書。2013年出版了六卷本的胡華集。

「紅途書影」中共黨史學史的一部力作——《胡華學術思想研究》

胡華

1938年10月,面對祖國的破山亂河和中華民族的危險,16歲的胡華作為父母膝蓋下唯一的孩子,決定告别父母,告别江南魚米之地——浙江奉化,前往陝西延安北部貧瘠的山東, 加入中國共産黨上司了抗日民族鬥争。從此,半個世紀以來,無論是槍、雨、餓、寒,無論是霜、雨、路颠簸,無論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他都不會忘記向中國人民祈求幸福,時刻牢記中華民族複興的使命;從敵後的反日基地到中國新首都北京,從戰時持槍對抗敵人的政治教師,成為中外革命家、曆史學家、教育家。他為中國革命史、中國共産黨史奠定了基礎,開拓、創新、前進、敬業......他是無限忠誠于黨的共産主義戰士,是新中國共産黨曆史圈的一面旗幟。

「紅途書影」中共黨史學史的一部力作——《胡華學術思想研究》

胡華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于1950年3月出版,1950年代印刷13次,印數百萬冊。

努力工作的研究人員

在堅持中國革命史、中國共産黨曆史教研崗位的半個世紀裡,胡華培養了一代黨史、黨的建設人才和革命骨幹;

1.《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胡華)(由新華書店、人民出版社出版)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革命史、中國共産黨史的第一本教科書和讀物。

2.《中國曆史概要》(人民出版社出版)(1956年2月),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本關于中國通史的教科書和讀物。

3.《中國革命史講義》(胡華總編)(1959年)(閩大出版社出版)是《新中國革命史上第一本高校史》中常見的教科書和閱讀材料(1956年開辦)。

4、《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史講義》(胡華主編)(閩大學出版社出版)是改革開放後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史的第一本國家級教科書和閱讀書。

5.《少年時期的周恩來同志》(胡華)(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是新中國第一本寫周恩來生平的書,由鄧英超審閱和改版。

6、《中國共産黨史傳》(胡華主編1-50冊)(1979-1991年)(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中國共産黨在新中國曆史人物的首個大型傳記系列。胡華在1986年全國最佳暢銷書獎中榮獲最佳編輯獎,該獎項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新華書店主辦。1987年,他獲得吳玉章曆史獎一等獎。

7、胡華也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學科評審組成員,中國共産黨曆史上第一位高校博士生導師。

8.胡華是第一位用中國共産黨的立場、原則和思想方法,面對面地向西方學術界和思想界介紹中國革命的中國共産黨曆史學家。

......

作為國民黨曆史上的上司人,胡華享有很高的聲望。越來越多的頭銜讓他的負擔更加沉重。在華民大學,曆任中共曆史系主任、名譽主任、博士生導師等職務,并随着時代的進步,擔任過越來越多的社會職務,如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術評審組成員, 政治學社會學小組召集人,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委員(後更名為中國共産黨曆史學會) 國家黨史學會常務副會長 中國共産黨曆史人物傳記主編(以上兩個社團由他自己的組織成立), 中國曆史學會常務理事、北京曆史學會副會長、《中國百科全書》編委會、科學社會主義編委會、《中國社會主義》卷主編、中國國際交流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職稱評定委員會副主任, 等等。繁重的教學、科研、編輯、組織上司工作,各種會議、會議、參觀,使胡華日常工作超負荷。有強烈使命感和責任感的胡華,盡力忘了吃飯。他的研究成果與日俱增,但他的健康狀況卻在日複一日地下降,使舊病複發,變成無法治愈的肝癌。1987年12月14日,胡華在66歲生日那天病逝,兩天後去世。

中國共産黨的曆史是火傳開來的

胡華的道德作風、學術精神、學術思想和突出成績,為後來者留下了極其寶貴的财富。應該說,不僅現在,而且在未來,黨史圈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自胡華去世30多年前以來,一方面,他的許多研究成果被重新發表,收藏了他一生的努力,被列入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六卷的《胡華收藏》;另一方面,學術界對胡華本人的研究從未停止,相關文章散布在各種報刊雜志上,《紀念史家胡華》、《革命史家胡華》等書籍,以及多次紀念胡華紀念座談會演講。而從學術史的角度,全面回顧了胡華的學術生涯,學術貢獻,當時這"胡華學術思想研究"。

「紅途書影」中共黨史學史的一部力作——《胡華學術思想研究》

胡華的學術思想研究,石洪亮

史洪亮,中國青年共産黨史學者,曾就讀于中共大學黨史系攻讀博士學位,是胡華的二線弟子。在大學任教後,他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繼續追尋胡華的人生軌迹,深入研究胡華的學術精神和成就,對胡華的學術生涯和成就有了更全面的把握。他系統梳理了胡華學術生活的起起伏伏和獨特的學術貢獻,結合時代變遷和黨史學科的發展曆程,從曆史唯物主義的角度對胡華的學術成就進行了客觀的評價,完成了本書的寫作。

中國共産黨著名曆史學家、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景儒教授,高度重視黨史研究及其研究成果的發展,特别是對作出突出貢獻的黨史家和影響深遠的黨史著作。改革開放之初,胡華在黨的曆史圈給予了胡華的高度贊揚,勇敢地沖入禁區,拓展了研究領域,提出"在中國共産黨的曆史史上要認真記錄"。2018年,他與人合著了《胡華對中共黨史中學科建設的反思》。他希望黨史領域的研究者在這方面作出一些努力,促進曆史學家和曆史學家的工作。這本書的作者石洪亮後來成為中國共産黨曆史的後來者。

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牢記使命"教育總結會上強調:"不要忘記開始,記住使命,必須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和全體黨員、幹部終身不懈努力的話題。"學習了解黨的曆史和新中國的曆史,是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徑。胡華是中國革命史和新中國共産黨成立後中國曆史的重要創始者和開拓者,他一生對共産主義理想信念堅定不移,有全面視野和勇于承擔責任的原則立場,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态度, 嚴謹的紀律、毅力和奉獻精神,紀律、正直、公仆作風,是共産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典範。胡華的《學術思想研究》回顧和評價了胡華在中國共産黨曆史學科建設中的革命和學術事迹,是學習和學習中國共産黨曆史和新中國曆史,繼承和發揚紅色傳統的生動教材。

2021年恰逢胡華誕辰一百周年,胡華《學術思想研究》的出版也是對胡華的一個很好的紀念。(負責人:曾子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