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節家書︱1972·胡華:作一個高尚正直的人,雖苦猶樂

作者:澎湃新聞

胡華

編者按:春節即将來臨,一家人都在慶祝。新聞、民辦曆史與華人大學家庭讀物博物館聯合策劃推出"春節全家書"系列,精選了10本與《春節》相關的家庭讀物,展現了不同時代人們的生活,展現了中國人70年的春節氣息。

1972年2月14日 胡華之丘甯等子女

春節家書︱1972·胡華:作一個高尚正直的人,雖苦猶樂

原始家庭書籍

胡甯安,荊剛,方哲兒:

你沒事吧!

我9日從江西出發,由于春節班車不斷延誤,而且買票難,在杭州、甯波每次入住一晚,到中午12點才能到家。剛剛華清的表弟還來奉化家探望,在車站見面,聊得很開心,在我家住了兩晚,今天早上他去了蠡山老家。奶奶大病過後,雖然龍鐘老化了,但精神很好,還在廚房火下洗碗,日夜忙碌。屋内外都靠着阿姨們跑來努力照顧。我半百多歲了,過了餘生,離家三十四年後,第一次在家鄉過春節,感情深沉。期待黨和國家,在毛主席和黨中央的上司下,未來越來越好。林瞲失事,(編輯:指1971年9月13日,林瑜和妻子葉群、兒子林立國等人在蒙古文都汗機器毀滅之死的事)極"左"思潮,歪歪扭扭的氣氛,正在被打,積極崛起,黨的幹部知識分子政策正在實施,情緒激動, 革命意志是堅強的。好在,這個機構越來越強,還能為黨工作幾年,黨的幹部政策和智力政策是深信的,總有一天要執行。

你們五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英勇奮鬥,辛勤拼搏,消息迅速,也讓我們的長輩們開心,你們互相鼓勵,百尺,走得更遠,珍惜每一天,珍惜每一步,努力進步。王鐵曼《北風時扇,雪是炒面條》(編者:這是1960年冬季石油勞工王金熙等大慶油田開發作的詩句。整首詩是:"北風時電風扇,雪是炒面條。天南海北必争,誓言奪取頭号油田。幹!幹!幹!這句話,以艱苦換榮耀,以辛苦換幸福,精神自尊,值得好好學習,作為一個高尚誠實的人,雖然苦澀快樂。青年的艱苦奮鬥,是毛主席對下一代的刻意培養,你們要體會黨和主席的苦難,不辜負黨的期望。我出去的時候青年革命,十年不歸,戰亂,生死,十年,以糧食為主的食物,蘿蔔,卷心菜湯作為配菜,但一年吃一兩次米飯;随着這一天的進展,人們寄予厚望。用心做一句話:

秀黑、E、姬、北京小子

天涯是西方和東方的革命者,他想念月亮。

五七的旅程一定要勤奮,珍惜眼前的無限春天。

1972年春節

......

我将在21日離開家,然後回家。正是魯迅的"回國不長,離家"的雲彩,(編:"家"應該是"家",這是魯迅在1900年創作的一套七字絕對句"三兄弟兩子"合二為一。整首詩是:"離家不遠,離家不遠,白天和暮色新的悲傷加了。三明治路萬棵柳樹,希望在腸花的截斷下。")他的詩《我有一句話要記住,文章不能被天而逝》,(編輯:這兩首詩也出自魯迅的《三歌别兄弟二月》。整首詩是:"千裡之久,千裡之久的風送客船。我有一句話要記住,文章不能一天丢失。您也可以被借出。就是這樣

這是一個美好的願望

春節快樂,進步!

爸爸

1972.2.14 在 奉化

首頁 書籍背景

胡華(1921-1987),原名胡家璇。他畢生緻力于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革命史和中國共産黨史的教學和研究,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和中國共産黨史的主要創始者和先驅。

春節家書︱1972·胡華:作一個高尚正直的人,雖苦猶樂

胡華1921年12月出生于浙江奉化市的一個職工家庭。1937年,就讀于浙江省高等師範學校,在家鄉參加了抗日救援運動。1938年10月5日,當時年僅16歲的胡華多次被勸說征得家長同意,踏上了前往延安的道路,與奉化中學校友張偉一起抗日抗争救國。這是11年沒有回報。在火煙下好幾年都不能郵寄,沒有消息。父母懷念千裡之外唯一的孩子,日夜恐懼,看穿。胡華在經曆了一段艱難的時期後進入陝北省的公立學校,并于1939年2月加入了中國共産黨。直到1949年初,胡華才得以給家人寫信。他在河北省正定(華北解放區下屬)擔任華北大學第8區區長,父母和妹妹胡亞慶收到一封喜悅的來信并抽泣,立即回信并發來照片。看到多年未見的母親因為痛苦和衰老的面孔,胡華百感交集,特别詩句:"母親在江南,透過錦溪水看。火了十年,讀懂母親的臉被毀了。夢見離别日,母親淡淡的淚水。将唱風,從三春開始。"

春節家書︱1972·胡華:作一個高尚正直的人,雖苦猶樂

胡華和父親、母親、妹妹1928年在上海,當時甯波人前往上海桐鄉威爾佩本國小讀大三

春節家書︱1972·胡華:作一個高尚正直的人,雖苦猶樂

抗日戰争期間在北越亨山邊教遊擊隊的胡華

1949年9月,胡華回到已經離開11年的家鄉,遇到了日夜想念他的父母和親戚。1951年初,胡華安排父母到北京生活,過晚年生活。1953年,這位66歲的父親死于腦出血。

新中國成立後,胡華滿懷激情地緻力于中國革命史和中國共産黨史的教學和研究。1950年至60年代初,曆任閩民大學中國革命史教研室副主任、中共曆史系主任、中共曆史系主任,1956年任教授。申請首屆政協學習委員會學習幹事,在周恩來主任親自上司下,參加組織全國政協理論學習。不幸的是,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迫害和折磨。

1970年1月,胡華從北京到江西省玉江縣,閩民大學"五七幹學校"勞動改課,與他同住多年的母親被迫回國。在幹學校裡,胡華被配置設定到養豬班,帶着病态的身體開始打水,玩豬草,喂豬,打響鈴等髒累的體力勞動。

春節家書︱1972·胡華:作一個高尚正直的人,雖苦猶樂

1971年,胡華被拍到在江西省玉江市5月7日幹校養豬

1972年1月,胡華獲準在春節期間回家鄉奉化探望母親。這是他離家34年後,"第一次在家鄉參加春節,感情深厚",于是他給孩子們寫了上面的家書。五個孩子,兩個在黑龍江軍團,一個在吉林,一個在湖北,一個在北京工廠,一個在天空的一邊。孩子們曾寫信給他報道《先進勞工》"五名好戰士"等稱号,"報紙頻頻",作為父親自然很開心。節上,胡華懷念"西東三方"的孩子們,同時告訴他們要"為辛勤付出驕傲"、"做一個高尚誠實的人""珍惜我們面前的無限春天"等等,并給革命戰争年代的戰争中的校園經曆, 教育他們在困難的環境中接受鍛煉和測試...在黨的培養和胡華的教育中,受到鼓舞,他的五個孩子都在努力砥砺前行,已經獲得了大專或大專以上學曆,中級或進階職稱,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奉獻。

1972年,胡華被任命為中國革命博物館顧問傳回北京。1978年回華文大學後,曆任主任、名譽主任、博士導師、中共中央黨史征集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紀律審查組委員、政治學小組召集人、中國曆史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大百科全書》編委會、北京曆史學會副會長等著有《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少年周恩來同志》、《南昌起義史》和《中國曆史概要》(與翟伯贊、于儀政合著)。主編有《中國革命史講義》、《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史》、《五四曆史人物》、《周恩來的思想與理論貢獻》等。

春節家書︱1972·胡華:作一個高尚正直的人,雖苦猶樂

1972年春,胡華被調回北京,在中國革命博物館擔任黨史顧問。

春節家書︱1972·胡華:作一個高尚正直的人,雖苦猶樂

1978年4月21日,胡華在臨時木制教室裡拍攝的大學生(77班)的課是1978年4月21日,為返校後主修黨史的大學生拍攝的

胡華發起并組織了"中國共産黨曆史人物研究會",擔任《中國共産黨曆史傳記》(1-50冊)大型叢書的常務副會長兼主編。他還作為常務副會長,參與創辦了全國共産黨曆史研究會(後更名為中國共産黨史學會)。1987年12月在上海逝世,享年66歲。2013年出版了六卷本的胡華集。

春節家書︱1972·胡華:作一個高尚正直的人,雖苦猶樂

1987年春節期間,胡華(左三)、宋濤(左一)與袁寶華夫婦合影留念

負責編輯:鐘元

校對:徐一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