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春节家书︱1972·胡华:作一个高尚正直的人,虽苦犹乐

作者:澎湃新闻

胡华

编者按:春节即将来临,一家人都在庆祝。新闻、民办历史与华人大学家庭读物博物馆联合策划推出"春节全家书"系列,精选了10本与《春节》相关的家庭读物,展现了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展现了中国人70年的春节气息。

1972年2月14日 胡华之丘宁等子女

春节家书︱1972·胡华:作一个高尚正直的人,虽苦犹乐

原始家庭书籍

胡宁安,荆刚,方哲儿:

你没事吧!

我9日从江西出发,由于春节班车不断延误,而且买票难,在杭州、宁波每次入住一晚,到中午12点才能到家。刚刚华清的表弟还来奉化家探望,在车站见面,聊得很开心,在我家住了两晚,今天早上他去了蠡山老家。奶奶大病过后,虽然龙钟老化了,但精神很好,还在厨房火下洗碗,日夜忙碌。屋内外都靠着阿姨们跑来努力照顾。我半百多岁了,过了余生,离家三十四年后,第一次在家乡过春节,感情深沉。期待党和国家,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下,未来越来越好。林瞲失事,(编辑:指1971年9月13日,林瑜和妻子叶群、儿子林立国等人在蒙古文都汗机器毁灭之死的事)极"左"思潮,歪歪扭扭的气氛,正在被打,积极崛起,党的干部知识分子政策正在实施,情绪激动, 革命意志是坚强的。好在,这个机构越来越强,还能为党工作几年,党的干部政策和智力政策是深信的,总有一天要执行。

你们五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英勇奋斗,辛勤拼搏,消息迅速,也让我们的长辈们开心,你们互相鼓励,百尺,走得更远,珍惜每一天,珍惜每一步,努力进步。王铁曼《北风时扇,雪是炒面条》(编者:这是1960年冬季石油工人王金熙等大庆油田开发作的诗句。整首诗是:"北风时电风扇,雪是炒面条。天南海北必争,誓言夺取头号油田。干!干!干!这句话,以艰苦换荣耀,以辛苦换幸福,精神自尊,值得好好学习,作为一个高尚诚实的人,虽然苦涩快乐。青年的艰苦奋斗,是毛主席对下一代的刻意培养,你们要体会党和主席的苦难,不辜负党的期望。我出去的时候青年革命,十年不归,战乱,生死,十年,以粮食为主的食物,萝卜,卷心菜汤作为配菜,但一年吃一两次米饭;随着这一天的进展,人们寄予厚望。用心做一句话:

秀黑、E、姬、北京小子

天涯是西方和东方的革命者,他想念月亮。

五七的旅程一定要勤奋,珍惜眼前的无限春天。

1972年春节

......

我将在21日离开家,然后回家。正是鲁迅的"回国不长,离家"的云彩,(编:"家"应该是"家",这是鲁迅在1900年创作的一套七字绝对句"三兄弟两子"合二为一。整首诗是:"离家不远,离家不远,白天和暮色新的悲伤加了。三明治路万棵柳树,希望在肠花的截断下。")他的诗《我有一句话要记住,文章不能被天而逝》,(编辑:这两首诗也出自鲁迅的《三歌别兄弟二月》。整首诗是:"千里之久,千里之久的风送客船。我有一句话要记住,文章不能一天丢失。您也可以被借出。就是这样

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春节快乐,进步!

爸爸

1972.2.14 在 奉化

首页 书籍背景

胡华(1921-1987),原名胡家璇。他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史的教学和研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史的主要奠基人和先驱。

春节家书︱1972·胡华:作一个高尚正直的人,虽苦犹乐

胡华1921年12月出生于浙江奉化市的一个职工家庭。1937年,就读于浙江省高等师范学校,在家乡参加了抗日救援运动。1938年10月5日,当时年仅16岁的胡华多次被劝说征得家长同意,踏上了前往延安的道路,与奉化中学校友张伟一起抗日抗争救国。这是11年没有回报。在火烟下好几年都不能邮寄,没有消息。父母怀念千里之外唯一的孩子,日夜恐惧,看穿。胡华在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期后进入陕北省的公立学校,并于1939年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直到1949年初,胡华才得以给家人写信。他在河北省正定(华北解放区下属)担任华北大学第8区区长,父母和妹妹胡亚庆收到一封喜悦的来信并抽泣,立即回信并发来照片。看到多年未见的母亲因为痛苦和衰老的面孔,胡华百感交集,特别诗句:"母亲在江南,透过锦溪水看。火了十年,读懂母亲的脸被毁了。梦见离别日,母亲淡淡的泪水。将唱风,从三春开始。"

春节家书︱1972·胡华:作一个高尚正直的人,虽苦犹乐

胡华和父亲、母亲、妹妹1928年在上海,当时宁波人前往上海桐乡威尔佩本小学读大三

春节家书︱1972·胡华:作一个高尚正直的人,虽苦犹乐

抗日战争期间在北越亨山边教游击队的胡华

1949年9月,胡华回到已经离开11年的家乡,遇到了日夜想念他的父母和亲戚。1951年初,胡华安排父母到北京生活,过晚年生活。1953年,这位66岁的父亲死于脑出血。

新中国成立后,胡华满怀激情地致力于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史的教学和研究。1950年至60年代初,历任闽民大学中国革命史教研室副主任、中共历史系主任、中共历史系主任,1956年任教授。申请首届政协学习委员会学习干事,在周恩来主任亲自领导下,参加组织全国政协理论学习。不幸的是,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迫害和折磨。

1970年1月,胡华从北京到江西省玉江县,闽民大学"五七干学校"劳动改课,与他同住多年的母亲被迫回国。在干学校里,胡华被分配到养猪班,带着病态的身体开始打水,玩猪草,喂猪,打响铃等脏累的体力劳动。

春节家书︱1972·胡华:作一个高尚正直的人,虽苦犹乐

1971年,胡华被拍到在江西省玉江市5月7日干校养猪

1972年1月,胡华获准在春节期间回家乡奉化探望母亲。这是他离家34年后,"第一次在家乡参加春节,感情深厚",于是他给孩子们写了上面的家书。五个孩子,两个在黑龙江军团,一个在吉林,一个在湖北,一个在北京工厂,一个在天空的一边。孩子们曾写信给他报道《先进工人》"五名好战士"等称号,"报纸频频",作为父亲自然很开心。节上,胡华怀念"西东三方"的孩子们,同时告诉他们要"为辛勤付出骄傲"、"做一个高尚诚实的人""珍惜我们面前的无限春天"等等,并给革命战争年代的战争中的校园经历, 教育他们在困难的环境中接受锻炼和测试...在党的培养和胡华的教育中,受到鼓舞,他的五个孩子都在努力砥砺前行,已经获得了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中级或高级职称,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1972年,胡华被任命为中国革命博物馆顾问返回北京。1978年回华文大学后,历任主任、名誉主任、博士导师、中共中央党史征集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纪律审查组委员、政治学小组召集人、中国历史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北京历史学会副会长等著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少年周恩来同志》、《南昌起义史》和《中国历史概要》(与翟伯赞、于仪政合著)。主编有《中国革命史讲义》、《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五四历史人物》、《周恩来的思想与理论贡献》等。

春节家书︱1972·胡华:作一个高尚正直的人,虽苦犹乐

1972年春,胡华被调回北京,在中国革命博物馆担任党史顾问。

春节家书︱1972·胡华:作一个高尚正直的人,虽苦犹乐

1978年4月21日,胡华在临时木制教室里拍摄的本科生(77班)的课是1978年4月21日,为返校后主修党史的本科生拍摄的

胡华发起并组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人物研究会",担任《中国共产党历史传记》(1-50册)大型丛书的常务副会长兼主编。他还作为常务副会长,参与创办了全国共产党历史研究会(后更名为中国共产党史学会)。1987年12月在上海逝世,享年66岁。2013年出版了六卷本的胡华集。

春节家书︱1972·胡华:作一个高尚正直的人,虽苦犹乐

1987年春节期间,胡华(左三)、宋涛(左一)与袁宝华夫妇合影留念

负责编辑:钟元

校对:徐一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