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山:沈從文為何與弟子蕭乾決裂?沈從文對蕭乾恩重如山師徒都挨了郭沫若的罵沈從文曾落井下石師徒二人離奇分手兩個沈從文

作者:古籍

摘要:沈從文是蕭謙的老師,也是第一個帶領蕭淺走上文學道路的人,但兩人在文革期間意外發生沖突。沈從文甚至親筆信,不讓蕭謙參加自己的追悼會,是什麼一直以來和平的沈從文這麼果斷?

唐山:沈從文為何與弟子蕭乾決裂?沈從文對蕭乾恩重如山師徒都挨了郭沫若的罵沈從文曾落井下石師徒二人離奇分手兩個沈從文

沈從文

"1988年春天,《人民日報》記者李輝告訴我,沈先生對我有同樣的看法。李輝出差時,約定他一回來就陪我去崇文門先生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看望他。沒想到,五月份沈從文老師這位文學巨星,突然跌倒了,失去了機會。"這是小千寫下來的。

著名記者、作家、翻譯家肖謙曾說過,沈從文是"我的老師之一,也是第一個帶領我走上文藝道路的人(1930年)"。

然而,1974年兩人發生意外時,沈某甚至給妻子張昭和寫了一封親筆信,後者傳給了肖謙,說在他死後,蕭謙不準參加追悼會或寫追悼會,也不訴諸法律訴訟。

是什麼讓一向平和的沈從文如此果斷?兩人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h1>沈從文 vs. 肖謙</h1>

<h1>Eneron像山一樣重</h1>

蕭倩1910年出生于北京人,名蕭冰謙,小企琴,小沈從文近8歲。

1929年秋,蕭謙憑畢業證書考入燕京大學國語課程,任教現代文學,因為蕭謙在燕達月刊上發表了小說《梨皮》和《人散後》,1930年,楊振生介紹蕭謙采訪時任文學領袖沈從文。

我們第一次見面時,沈從文邀請小錢到東安市場的小廳吃飯,沈從文手寫的菜,小錢想收集,對那家夥說:"這個菜單給我,我再給你抄一遍。沈從文道:"你想要菜單幹什麼?"我以後會給你寫一封長信。"

1931年,沈從文到中國青島大學任教,給蕭謙寫了很多封信。

1932年,蕭謙跑到福州某中學當了一年的語言老師,1933年回到北平,正好沈叢文也回到了北平,然後寫信邀請蕭倩到家玩,并鼓勵他:"希望你一個月隻寫三兩篇短文, 然後挑選出最滿意的人再來看我。沒寫就不來見我。同年9月29日,蕭謙将他的新短篇小說《蠶》寄給了《大公報》主編沈從文。

11月1日,在浏覽《大公報》時,小錢意外發現蠶已經出版了。幾天後,沈從文寫了一封信,說一位"聰明多才"的女士想見小千。這個"小姐"就是林慧英。林輝因為蠶蠻備受尊敬,蕭倩就這樣走進了"太太客廳",成為"北京學派"的新作家。

後來,小錢的《小江》《郵票》《花與老黃》《鄧山東》《印制車的命運》等,由沈聰文親手在《大公報》上發表。

1935年初春,蕭謙還沒有畢業,因為沈從文,楊振生推薦,被大公報聘用。

"抗日戰争"爆發後,《大公報》取消了補助金,蕭謙流放到武漢,沈從文和楊振生幫他找住處和工作,蕭倩失業8個月後,沈、楊從月工資中攢下50元給肖。

1938年,在巴金的鼓勵下,蕭謙根據自己的初戀故事寫了一部成長小說《夢之谷》,引起轟動,被譽為"中國現代文學中最重要、最迷人的自傳愛情悲劇之一",但此後蕭謙就不再寫小說了。

對此,肖謙的解釋是,他發現自己"隻在一小塊畫面中勾勒出輪廓,無法參與大量人物的創作","我及時發現了自己的能力"。蕭謙本來想寫一部諷刺小說,但後來翻譯了《好兵帥可》,歎了口氣,"每當我的手癢想寫的時候,我總是立刻控制住它。蕭謙也喜歡詩歌,但"很早就發現自己缺乏詩歌"。我喜歡讀詩,但我這輩子沒有寫過一句台詞。

筆者曾咨詢過蕭謙的妻子溫潔茹,文老說,主要原因是蕭倩留下了很多創意筆記,想在以後再寫一遍,這些筆記都是後來丢失的,沒有素材,自然寫不起來。改革開放後,蕭謙曾寫過幾部短篇小說,還給巴金寫了一封信,彙報喜樂,但文老認為,這些小說的水準并不高,無法與蕭謙的早期創作相提并論。

1939年,蕭謙赴英國,成為二戰期間歐洲戰場上唯一的中國記者。

<h1>師生遭郭沫若責罵</h1>

1946年,蕭謙回到中國,至今仍在《大公報》上任職。

1947年,洪申負責《戲劇電影》周刊,張珞給田涵祝生,電話裡要求人們寫生日賀詞,對方不願意,洪大聲責罵:"這碗飯的戲劇你想吃嗎?小千聽着,無比厭惡。

正好趕上"五四"周年紀念日,該報發表社論,肖謙寫道《中國文藝何去何從?",評論道:"最近在文壇上,彼此都叫老了,已經感染了很多腐朽的氣氛,而中年人,當時大張守軒,尤其是人感受到了暮色。去年去世的蕭伯納(Bernard Shaw)享年九十歲,他在生日那天給該報寫了一封關于原子問題的信。中國文學革命才28年,真是恐怖。"

蕭乾本針對的是田涵,卻引出了郭莫羅、毛墩的不滿。因為在1941年,郭沫若50歲的時候,他有了《大張守宣》,而在1945年,當毛墩50歲的時候,他在文壇上有一封賀電。

按照慣例,社論沒有署名,但郭沫若"我怕已經做了徹底充分的調查研究",知道内幕消息。多年後,蕭謙曾寫過遺憾:"罵老,已經是民族的好傳統,沒有任何借口......毛敦先生是一位忠心耿耿的長者,當然不高興,但在解放初期在"翻譯"的社論中,他仍然不斷給予我支援和指導。另一位長老一到香港,就把糞便倒在我身上,恨得死。"

所謂"糞水"指的是十個月後,郭沫若在1948年2月10日寫道,"斥責反動文藝",稱蕭謙是"黑文藝",沈從文是"桃文藝"。對于這篇文章,肖謙後來說:"我掌控着自己的政治命運三十年了。

1949年1月初,北平和平解放,北京大學學生将郭沫若的《斥反動文藝》抄錄成大版報紙刊登,沈從文的長子沈龍珠一看,感覺"粉紅"也可以,但沈從文的精神壓力很大。同年3月28日,沈選擇自殺,獲救入精神病院。

關于沈的自殺有很多不同的描述。張昭和認為,"外界壓力沒有想象中那麼大,自己的心壓先是把自己打倒了。

錢立群認為,沈的自殺也有家庭糾紛的原因。1936年春節,沈從文與福建女作家高雲秀(筆名高清子)有染,持續了好幾年,是以輕易切斷了這段關系,沈從文和嫂子的關系就暧昧了。1949年5月10日,張朝和到華北大學學習,沈從文擔心張永不回來,導緻精神崩潰。

郭沫若和沈從文有舊怨,1930年,沈從文寫道:"讓我們把郭沫若的名字寫在英雄、詩人、煽動者或任何名字上,尊重和同情。在小說中,他應該放棄自己的位置,因為那不是他培養天才的地方","郭沫若誇張地與英雄,有時讓人發笑"。從那以後,沈從文的文章隻要涉及郭沫若,就遭到了猛烈的回擊。

1964年,沈從文專注于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在一次宴會上,沈和郭,郭向沈某提出作序,幾天後将文章寄給沈,表達了和解的意向,但該書直到1981年才被準許出版,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沈從文都沒有使用郭文。

<h1>沈從文已經落到地下</h1>

1957年,蕭謙被選為"右派",在文聯召開的會議上,沈從文文突然說:"我知道蕭謙早在1930年就與美帝國主義勾結了。溫潔如也在場,在自己耳邊聽到了這些話。

所謂"勾結"是指1931年6月1日至1931年7月29日,美國青年安蘭創辦英文《中國報刊》,請肖千當編輯,肖在上大學時共發行了8期,由于銷量不佳,安蘭賠錢後又停止出版。對于這段曆史,沈從文再清楚不過了,為什麼要掉到地下?

這可能與1949年後雙方環境的變化有關。

1949年後,沈從文告别文學界,在曆史博物館擔任翻譯。據林先生說,"曆史博物館有很多辦公室,其他人都有,也就是說,不是給沈從文的。有一次,沈某被告知要參加市上司招待會,他早早就去了,等等很久,來到副市長吳偉面前,沈匆匆躲開了,上司問,沈說:"恐怕他恭敬地對待我。"在吳偉是他的學生。但張雲和表示,沈從文追張昭和的時候,寫了很多情書,吳偉也寫了一些。

現階段,沈從文相當孤獨迷茫,而蕭倩則恰恰相反,堪稱春風。

1951年,蕭謙出版了《在土地改革中學習》,受到毛澤東的稱贊,他說:"寫得好,請廣播,到處張貼,可以制作一行。"1956年,肖謙成為《文學雜志》副主編,當年冬天,他享受了3噸陽泉煤的"特殊待遇","噴火"和"不臭",住房條件得到改善。

不過,肖謙的好運氣并沒有持續太久,因為在"反右"的講話中不小心,進而跌入谷底。

1957年,曹瑜寫道:"小錢是文化界的知名人士,他很聰明,會寫字,中英文都不錯。但他的缺點之一是他圓滑,深沉,無法觸及他的屁股。過去,他一直在混水裡鑽,以為自己是龍一樣的身影,但在今天清澈的海水中,我們可以看得很清楚,他顯然是一塊泥。他補充說:"他的前妻梅薇同志說,蕭倩一生做事是靠兩條船,從來沒有失敗過。他的座右銘是,為最壞的情況做準備,希望最好的...蕭謙,你這個踩着兩條船的政客,你踩在共産黨的船上,你踩在誰的船上?"

蕭倩晚年在自傳中,毫不客氣地回擊:曹瑜是個大泥巴,一輩子都在演戲。

曹瑜的評價反映了一些作家對蕭謙微詞的看法,錢千舒說"在他的全盛時期太過前方",沈從文也說"他(蕭謙)總是一個不合适的人"。沈從文被冷落了,遠至上海的巴金到北京,都會來參觀,沈增歎道:"那些在北京市的人,也像在北京市找不到我的位址,從來沒想過要找我。"

一位蕭謙陪同外賓參觀紫禁城,剛才沈從文負責解釋,蕭覺得很苦澀,不得不躲得很遠。據林金蘭說,蕭謙對沈從文也有不愉快的話:"他賣鄉下人。沈從文隻是說:"他很聰明。"

沈從文對蕭謙的不滿,還有另一種可能。1957年蕭曾代表《文學雜志》找到沈,鼓勵他唱歌,溫潔如說:"沈搖了搖頭,不在乎蕭......不難想象,與肖建華一起競選會帶來什麼樣的政治後果。"

1964年6月,蕭謙被"摘帽",為沈從文、張昭和舉辦了一場家庭聚餐。

唐山:沈從文為何與弟子蕭乾決裂?沈從文對蕭乾恩重如山師徒都挨了郭沫若的罵沈從文曾落井下石師徒二人離奇分手兩個沈從文

小錢

<h1>老師和學生奇怪地分手了</h1>

文化大革命期間,蕭謙和沈從文的家人都遭受了苦難,但雙方的信件仍在繼續,沈給蕭寫了幾封長信,表明兩人關系密切。

1973年2月,蕭謙從"幹校"請假回北京看病,看望沈從文,看到沈某人住在平房裡,妻子和孩子住在别處,沈患有高血壓和心髒病,很不友善,于是受托人到沈從文解決住房問題, 但未成功,便随口告訴張昭和。不久,小千收到了沈從文的一封措辭強硬的信,指責他太忙了。很快,兩個人遇到,沈從文斥責:我的住房問題,不需要你張珞。你知道嗎?我也想申請入黨。

小錢留下來了,然後他說,"希望我從來沒聽說過。

針對沈從文的離奇回應,肖謙認為沈從文并不是真的要入黨,而是表明他沒有像蕭謙那樣成為二等公民。

後來蕭謙給沈從文解釋信,但沈從文回了幾封長信罵蕭,這些信後來蕭謙還給張昭和,沈從文後來的助手、考古學家王宇也見過,說"狠話是不可思議的",并說沈從文晚年小錢生氣, 對家人說,百年後,不要讓蕭謙背着他參與,"不要碰他"。

對于沈從文的過度反應,有三種常見的解釋。

首先,沈從文當時很幸福,不想讓張昭搬家住在一起。因為張朝和和孩子們追求進步,經常批評沈從文認為太固執,需要改革,每當沈從文說"雨人很傷心"時,孩子說"翻身農民不會這麼想"。但當時的沈從文,全都靠張昭和在側面投下一副眼色,幫他"過關",可以看出沈從文離不開張朝和。

二、涉及沈從文和丁玲之間的沖突,兩人都是村民同胞,關系一直很好,但在1980年3月的《詩》中,丁玲突然譴責沈某40多年前創作的《記定玲》,稱這本書為"胡說八道",并說作者"無知、無情",是"貪得死的懦夫, 金金更多的是個人的得失。

沈從文沒有公開回應,但在她晚年私下裡提到丁玲時,語言很嚴厲:"她可以說亂七八糟(指私生活錯了點),外表不好......我和小錢玩得很開心。"斯大林的獎賞(丁玲獲得斯大林二等文學獎),那完全是政治性的。這是表演,這是"造神"運動。"

蕭倩和丁玲的關系較好,文化大革命後,小錢是最早發表丁玲文章的編輯之一,外界得知丁玲還活着,丁玲複工,肖倩作為下屬,已經和她一起工作了一段時間。但在1974年,沈從文和丁玲還沒有發生沖突。

第三,沈從文可能會聽到一些關于小千的傳聞。據著名詩人牛晗介紹,蕭謙喜歡打小報告,經常重寫四五本,分發給社會上司、人事辦公室等。文化大革命期間,人事檔案被公之于衆,他的小報告被展示給所有憤怒的人。編譯開啟了一批戰鬥會議,對蕭倩坦白,蕭倩說:"我是老記者,癢癢的,不寫哪個......"牛晗還說,文化大革命,有一天軍隊宣傳隊帶大家到潮白河遊泳,蕭倩被卷入漩渦,看下沉,是牛人救了他。事發後,有人抱怨牛人,說要救他為什麼,死人應該活下去!

筆者曾就此事咨詢過文傑茹,文老說,小倩所有的供詞材料都是她舉手送出的,從來沒見過一份小報告。在供詞材料中,小倩從不提任何人,但小倩有把事情記在心裡的習慣,不管是抄襲,給别人惹麻煩,都不能保證。

沈從文是否聽到了相關的謠言,尋找車轍,在千裡之外拒絕蕭倩?但這并不能解釋為什麼沈從文在文革後仍然拒絕原諒蕭謙。

<h1>兩個沈從文</h1>

或許,沈霄沖突應該放到具體的曆史情境中去了解。

沈從文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巨人,生活中苦苦于磨難,但他一直試圖保持自由知識分子的風格,這讓來世不自覺地将他提升為人格的典範,卻忽略了沈從文也是多面的,甚至是沖突的。

1956年,沈從文當選為政協特邀委員,他說:"我相信共産黨。我必須善待優秀的黨員...努力成為毛澤東時代的新知識分子。沈從文強烈支援對胡峰運動的批評,他寫信給老大哥:"這是對胡峰問題的全面讨論。這個人曾經是(在抵抗戰争之前和期間)我一直認為他是代表黨,批評這個,打那個。現在明白是他自己的一套,有一小群人,這裡設在那裡,争奪上司!更不用說黨的發言人了!"

1959年,蘇聯成功發射了"月球1号"探測器,沈從文非常興奮,寫道:"我認為,隻有要求加入黨紀念這一重要事件,才足以表達社會主義陣營全面支援的理想和對成功的深厚信心。但他的朋友丁錫林把他拉進了派對,沈從文也表示沒有興趣。

1960年初,在"三年自然災害"中,沈從文在井岡山住了三個月,收集了10萬字的素材,但沒能寫出小說,後來又寫了幾首"詩",如:

延安市面積不大,毛珠族群為英語。

男勤奮學習,拼搏共進。

青春是一座熔爐,集體成巨人。

1970年,沈從文在給蕭謙的一封長信中說:"我寫了一首《紅衛星上天》的長詩,如果有機會的話,可以在别的時間公開。不幸的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根本看不到這首詩的出版。這沒關系,因為時代是偉大的,而個人是可笑的小。"

1949年以後,沈從文的内心不穩定,在"認識自我"和"否定自我"之間反複徘徊、猶豫不決,有時被"左"潮流所左右,有時回歸自由,應該說,兩人沈從文的結合,才是真正的沈從文,否則很難了解沈從文的行為是飄忽不定的。

僅舉一例,梁士秋晚年曾寫過很多昔日朋友的回憶,隻記得老舍有三個,他回憶起冰心的文章讓冰心"非常感激,曾寫過一封信,從美國托付給他,并懇切地請他回來看看新中國的真實情況,"但沈從文看到梁先生的文章,卻說"最無聊的識字的梁士球,還在西雅圖寫一篇文章向我緻敬","為台灣宣傳鹽醋",梁士球誤以為沈從文死于文革,卻沒有惡意,對于激烈的回應,沈從文聲稱是"與政治合作", 但學者們認為,沈的回應可能與梁小軍對沈某文章的贊美有關。

1988年4月21日,人民日報記者李輝問沈從文:"你老了嗎?如果他(小倩)來看你,你抓不住他?沈沉思了一會兒,道:"來看看我,我和他一起幹什麼?"李輝和小謙同意在出差回來時一起去探望沈從文。

出乎意料的是,5月10日,沈從文因心髒病發作去世,兩位老人都無法在這岸上獲釋。

(原載于《鳳凰周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