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這堂課上講的都是幹貨

作者:上遊新聞

“你的孩子快樂嗎?”“孩子最大的心願是什麼?”當重慶市家庭教育研究會成員、國際注冊心理咨詢師彭敏向現場家長提問時,大多數家長以沉默回應。

近日,重慶市榮昌區檢察院聯合區婦聯共同開展的“芳心未愛·守護‘家’倍”家庭教育指導活動,邀請了20多位未成年人家長來現場參與。主辦方向家長發放了《家庭教育促進法》,并邀請兩名家庭教育指導師分别就“有效的親子溝通”“幹預手機成瘾”開展專題講座。

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這堂課上講的都是幹貨

家庭教育從有效的親子溝通開始

“不是我們不教,是娃兒他不聽,他不聽我也沒辦法。”“我們不知道怎麼問,每次問小孩,他都不太願意理我們。”……提到與孩子間的交流問題,現場家長提出不少疑問,彭敏說這是因為家長與孩子的溝通無效而導緻。

怎麼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彭敏說,最關鍵的是做到“不做批評家,做建設者”。在與孩子溝通中,要避免唠叨、抱怨和說教。“還有負面否定也要避免,常見的有家長與‘隔壁家的孩子’進行比較,還有對未發生的事情進行判斷和責備孩子。”

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這堂課上講的都是幹貨

家長們應該如何溝通呢?彭敏表示,家長需要了解孩子心裡想什麼,他需要什麼。精髓在于用“心”與孩子溝通,八字要訣是真誠、信任、尊重、智慧,可以用傾聽、提問、以帶有同理心的方式與孩子溝通。

彭敏還特别提到家長可以試試用“裝傻法”溝通。“裝傻”不但能夠幫助孩子成長,還有助于拉近父母和孩子間距離。一個認真求教的、謙虛的父母比高高在上、發号施令的父母更易于讓孩子接受。這種溝通過程中,父母和孩子會成為朋友,建立起快樂、平等、和諧、融洽的親子關系。

如何引導孩子不沉迷于手機

手機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一些孩子更是離不開手機。“我家小孩很依賴手機,看卡通片、打遊戲都是小事,讓他做作業,他也不想動腦,拿着手機去找答案,你說氣人不氣人。”現場,張女士說起兒子對手機的依賴顯示出無奈。還有家長稱,孩子沉迷于網絡遊戲,無心學習,還想将來靠打遊戲賺錢生活,讓他感到頭痛。

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這堂課上講的都是幹貨

如何讓孩子不沉迷于手機?助理社會工作師蔣啟瑞在現場為家長支招。“這方面需要家長對孩子進行正确的引導,多給予孩子陪伴。可以培養孩子一些書法、樂器等方面的興趣;也可以跟孩子一起運動、一起閱讀,比如孩子喜歡打籃球,可以培養他在這方面的愛好,對此要鼓勵他們去參與;還可以鼓勵孩子多和他人交往,增加孩子投入生活的樂趣。另外,家長自己也要給孩子樹立榜樣,避免自己每天手機不離手,用自己的行為影響孩子。”

“看來我以前教育孩子的方式确實有問題,經常對小孩進行說教,拿他和其他娃兒比較,原來這些都要不得。另外,作為家長也沒有深入去了解小孩的内心。”家長陳先生表示。通過這次活動,不少家長表示自己收獲頗豐,以後會改變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問題備受關注。家庭作為孩子成長的第一課堂,對于塑造孩子的性格、價值觀和行為習慣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許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時,往往感到力不從心,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政策。是以,我們希望通過此次活動,為家長們提供一個學習和交流的平台,共同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助力。”榮昌區檢察院檢察二部主任劉芳說。

上遊新聞記者 何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