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讓他人為你辦事/博學的愛默生竟不如家中女傭有“學問”

作者:飛越之羽

今天的故事是分享的,請看官員贊賞,學生會可以作為作文材料,作為作文的範例。

在炎熱的夏天,許多人經常去釣魚。有些人喜歡用草莓和奶油作為誘餌,但發現魚不喜歡吃它們,而是喜歡吃蟋蟀。結果,有些人在釣魚時會抛棄自己的喜好,照顧好自己的魚食。也就是說,不再用草莓和奶油作為誘餌,而是将蟋蟀和蛞蝓的鈎子串入水中,很快,就會有很多魚鈎。

釣魚就是這個想法,那麼如果你想把人們的心關在籠子裡,你能嘗試同樣的方法嗎?

(1)這就是當時的英國首相勞埃德·喬治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所做的。有人問他:為什麼其他戰時将軍,如威爾遜、奧蘭多和克萊蒙索,在他仍然擔任進階職位時,卻從記憶中消失了?他回答說:"如果非要我找個高位的理由,可能是因為我知道"因為魚而誘餌"的道理。

如何讓他人為你辦事/博學的愛默生竟不如家中女傭有“學問”

大衛·勞埃德·喬治

為什麼我們總是記得我們需要什麼?這很幼稚,很荒謬,不是嗎?當然,你關心自己的需求,永遠關心的是人性;但其他人,他們不在乎你看重什麼,因為像你一樣,他們隻在乎自己想要什麼。

是以,談論他人的需求是影響他人的唯一途徑,并在此基礎上告訴他們如何獲得他們需要的東西。

(2)事實上,即使是知識淵博的愛默生,在某些方面甚至不如家裡的女仆。看看這個故事:

有一次,愛默生和他的兒子打算讓一頭小牛進入牛舍,但小牛不想進去,是以無論愛默生的父子多麼努力,小牛都會伸直腿,向後推,拒絕向前移動。父子倆堅持把牛拉進棚子裡,沒有屈服,雙方就陷入了僵局。一位愛爾蘭女仆看到了父子倆的困境,走上前,輕輕地把手指放在小牛的嘴裡,同時讓小牛吸吮它的手指,牛棚的一側退了出來,最後成功将小牛犢引入牛舍。

雖然女仆知之甚少,但至少在這種情況下,她比愛默生更了解特立獨行者的思想以及如何與他們溝通。

如何讓他人為你辦事/博學的愛默生竟不如家中女傭有“學問”

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

(3)安德魯·卡内基(Andrew Carnegie)是一個窮小子,他的第一份工作隻是每小時幾美分,但他最終向社會捐贈了3.65億美元。當他還是個年輕人的時候,他深深地知道,影響他人的唯一方法就是從彼此的需求開始。雖然他隻受過四年的教育,但他知道如何與人相處。

卡内基有兩個侄子在耶魯大學上學,他們的母親松了一口氣,一度寫信給他們。但他們在耶魯忙于自己的事情,無視母親的擔憂,從不回複家人。

卡内基說,他有辦法讓他的兩個侄子回信,和某人打賭100美元。後來,他給侄子寫了一封信,整篇文章都是八卦胡說八道,隻在随附部分随口說:

"給他們兩個人每人寄一張5美元的鈔票。

然而,他沒有把錢放在信封裡。

奇迹出現了,他的兩個侄子回信了。在信中,侄子寫道:

"謝謝安德魯叔叔的關心,但是......"

我想即使我不說接下來寫什麼,你也應該猜到。

如何讓他人為你辦事/博學的愛默生竟不如家中女傭有“學問”

不可否認,你從出生起所做的每一個行為都來自你内在的某種欲望。你可能會争辯說,向紅十字會捐款不是為了你自己。它應該這樣看待它:你捐贈是因為你想幫助别人,做一些無私和神聖的事情,你想對它感到滿意。

如果你對這些情緒的渴望低于你對金錢的渴望,你就不會捐贈它。當然,你可能會因為不好意思拒絕而捐款,或者因為有人要求你這樣做。但無論如何,你之是以捐款,是因為你渴望得到一些東西。

《影響人類的行為》(Behavior Impact Humanity)一書的作者哈裡·奧斯特雷特(Harry Overstrett)說:"行為的最基本動機是人類的欲望......無論是在商界、在家裡、在學校還是在政治上,如果你想讓別人傾聽你,第一個方法就是激起別人的慾望。獲勝者獨自坐在世界上。"

明天也許你會做些什麼來說服别人。在你開口之前,停下來問問自己,"我該怎麼做才能讓對方願意做我想讓他做的事情?

從别人的角度思考事情,了解他們真正需要什麼,并努力滿足他們,這樣你就可以很好地說服别人,他們可以滿足你的要求,實作你的目标。

請點贊、關注、收藏支援小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