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永遠的長征——革命老區人民的“新長征”

作者:春河月亮

視訊加載...

新華社貴陽6月18日電(記者李志雅、潘德新、陸秋平)在47歲的羅建華,80多年前,長征勝利的關鍵在于革命烈士們堅定的信念和不怕苦難的精神。這種精神也是他成功創業的秘訣。

羅建華在中國西南部貴州省遵義市出生和長大。1935年初,著名的遵義會議在這裡召開,這是紅軍長征的重要轉折點。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紅軍第一、第二、第四軍和第25軍進行了一次偉大的長征。革命先輩跨越了十多個省,克服了無數的困難和障礙,粉碎了敵人的圍困和攔截,實作了中國革命事業從挫折走向勝利的偉大轉折點。

"堅定的意志讓紅魔赢得最後的勝利,也激勵着我不要害怕困難,勇于迎接挑戰。"羅建華說。

羅建華經營着一家洗煤廠、養豬場,目前經營着一家有機水稻種植公司。

羅建華因太累住院。"手緊繃着,張開着,醫生說這是神經損傷。"與老一輩相比,這種痛苦不算什麼,一切都必須堅持,"他說。有了這樣的毅力,也是長征的精神滋養着我。"

永遠的長征——革命老區人民的“新長征”

羅建華騎馬,丁玉梅開車,夫妻倆回到長征路(2017年10月26日攝)。(勘測地圖)

2017年,羅建華和妻子決定重返長征,體驗紅軍的艱辛。羅建華買了一匹馬,夫妻一匹馬,一輛車,花了一年零九天,穿越了11個省、81個縣。

在松盤草地上,羅建華蓮人帶着馬被困在沼澤地裡,幸好馬腿長,拼命掙紮了很久才爬出沼澤。"心情很沉重,以為很多革命者在挨餓,頂着風、雪、冰雹,走在草地上,不小心摔倒了就起不來了。"羅建華說。

2020年11月,貴州最後九個貧困縣将被脫帽,标志着中國所有貧困縣的"歸零"。

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國家,包括遵義等革命老區,已經消除了絕對貧困,紅軍寶貴的精神财富繼續激勵着當地人民朝着振興農村的目标前進。

随着紅色旅遊的發展,遵義市索周區華茂村村民王志強告别了在家鄉田間勞作的日子,開了一座農舍。"今年到目前為止,每天都有很多客人,最繁忙的時間是每天30桌。"王志強說。

幾十年前,王志強的牆壁漏水,屋頂漏雨。為了填飽肚子,他在山上挖了根吃。現在,他的新房子樓上和樓下都有十幾個房間。農舍每年為他帶來近20萬元的利潤。

永遠的長征——革命老區人民的“新長征”

羅建華、丁玉梅和陪伴他們的馬匹進行長征"長征"。新華社記者 李志雅

在旅遊帶動下,華茂村村民人均淨收入超過2萬元。村裡一半的家庭買了一輛車。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特色農産品等産業已成為當地人民的重要收入來源。

在遵宜德莊食品工業有限公司工廠中的房間,機器人裝箱、碼垛機器人醒目,自動流水線,各種辣椒産品都裝箱入庫。

公司于2020年8月正式投産,預計今年實作産值2億元。"我們有信心在遵義打造完整的農業、産銷環節産業鍊,實作三産融合發展。"公司總經理嶽琴松說。

"十三五"期間,遵義市人均GDP年均增長9.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長8.3%和9.7%。

去年新冠肺炎爆發時,羅建華自告奮勇地為學校檢疫人員送去食物和水果。他的兒子羅海和父親一起加入了志願者隊伍。

羅海在貴州大學學習電子資訊工程,經常向同學們講述長征和父母回到長征的故事。羅說,畢業後,他想參軍磨練自己的思想和靈魂,為祖國服務。

"我們要發揚長征精神,不畏艱難。他說。(參展記者:吳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