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永远的长征——革命老区人民的“新长征”

作者:春河月亮

视频加载...

新华社贵阳6月18日电(记者李志雅、潘德新、陆秋平)在47岁的罗建华,80多年前,长征胜利的关键在于革命烈士们坚定的信念和不怕苦难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他成功创业的秘诀。

罗建华在中国西南部贵州省遵义市出生和长大。1935年初,著名的遵义会议在这里召开,这是红军长征的重要转折点。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军和第25军进行了一次伟大的长征。革命先辈跨越了十多个省,克服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粉碎了敌人的围困和拦截,实现了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

"坚定的意志让红魔赢得最后的胜利,也激励着我不要害怕困难,勇于迎接挑战。"罗建华说。

罗建华经营着一家洗煤厂、养猪场,目前经营着一家有机水稻种植公司。

罗建华因太累住院。"手紧绷着,张开着,医生说这是神经损伤。"与老一辈相比,这种痛苦不算什么,一切都必须坚持,"他说。有了这样的毅力,也是长征的精神滋养着我。"

永远的长征——革命老区人民的“新长征”

罗建华骑马,丁玉梅开车,夫妻俩回到长征路(2017年10月26日摄)。(勘测地图)

2017年,罗建华和妻子决定重返长征,体验红军的艰辛。罗建华买了一匹马,夫妻一匹马,一辆车,花了一年零九天,穿越了11个省、81个县。

在松盘草地上,罗建华莲人带着马被困在沼泽地里,幸好马腿长,拼命挣扎了很久才爬出沼泽。"心情很沉重,以为很多革命者在挨饿,顶着风、雪、冰雹,走在草地上,不小心摔倒了就起不来了。"罗建华说。

2020年11月,贵州最后九个贫困县将被脱帽,标志着中国所有贫困县的"归零"。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国家,包括遵义等革命老区,已经消除了绝对贫困,红军宝贵的精神财富继续激励着当地人民朝着振兴农村的目标前进。

随着红色旅游的发展,遵义市索周区华茂村村民王志强告别了在家乡田间劳作的日子,开了一座农舍。"今年到目前为止,每天都有很多客人,最繁忙的时间是每天30桌。"王志强说。

几十年前,王志强的墙壁漏水,屋顶漏雨。为了填饱肚子,他在山上挖了根吃。现在,他的新房子楼上和楼下都有十几个房间。农舍每年为他带来近20万元的利润。

永远的长征——革命老区人民的“新长征”

罗建华、丁玉梅和陪伴他们的马匹进行长征"长征"。新华社记者 李志雅

在旅游带动下,华茂村村民人均净收入超过2万元。村里一半的家庭买了一辆车。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特色农产品等产业已成为当地人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在遵宜德庄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车间,机器人装箱、码垛机器人醒目,自动流水线,各种辣椒产品都装箱入库。

公司于2020年8月正式投产,预计今年实现产值2亿元。"我们有信心在遵义打造完整的农业、产销环节产业链,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公司总经理岳琴松说。

"十三五"期间,遵义市人均GDP年均增长9.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和9.7%。

去年新冠肺炎爆发时,罗建华自告奋勇地为学校检疫人员送去食物和水果。他的儿子罗海和父亲一起加入了志愿者队伍。

罗海在贵州大学学习电子信息工程,经常向同学们讲述长征和父母回到长征的故事。罗说,毕业后,他想参军磨练自己的思想和灵魂,为祖国服务。

"我们要发扬长征精神,不畏艰难。他说。(参展记者:吴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