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書評 |“讓文化光芒照亮世間萬象”——評韓浩月《萬物皆有光》

作者:讀創網

高浩/溫

書評 |“讓文化光芒照亮世間萬象”——評韓浩月《萬物皆有光》

《對世界的文化洞察》是韓浩月新書《萬物皆有光》的副标題,總結了這本文化評論集最鮮明的特色。韓浩月,散文作家、文化評論員、影評人,他的散文,文字幹淨、簡潔、精緻,如上一輪郎朗宇宇,他從事評論寫作已經二十多年,二十多年的積累沉澱,使他的文字顯得毫發無損,卻有精神力量集中在論文的背面。

韓浩月詢問了目前的"雙倍速度時代"。他主張文藝作品要挖掘人性的深刻面貌,如電視劇《秘境》對捕捉社會現實痛點,打開了年輕人心靈的冷門窗,獲得了觀衆的認可。

人性始終是文學作品中永恒要探索的主題,當代文藝作品中,不僅有内容和思想,而且善于探索人性之美,反思人性複雜的一面,作品具有深度和感染力,這無疑是治愈了目前一些作品的"膚淺", "特效"卻缺乏生命力這個症結的治标。韓浩月也表達了自己對寫舊信的執着。網絡文化給信文化帶來了強烈沖擊,書寫儀式感開始逐漸被複制粘貼所取代,字裡行間隐含的意味微小,深厚的友誼已經被符号所取代,漫長的送信、取信、讀信的過程也逐漸縮短, 人與内涵表達之間的真理逐漸消失,數字表達還能承載靈魂,傳播詩意嗎?陸遊詩在那種"窗紙小玄印月印,幾聲新河村"的長距離心情,依然值得現代人的腳步懷舊。紙短,從韓浩月細膩的文字中我們可以讀到:紙的背後往往承載着不僅情感,更多的是文化内涵。這種悠久的曆史、豐富的文化内涵,不僅應該容易被取代,更值得再次被拾起,甚至要注意傳承。"這個美麗、詩意、永恒的靈魂需要一個新的綻放平台。

韓浩月思考生命的終極意義。他琢磨着,現在的年輕人,在匆匆忙忙地過着所謂的"理想生活"之後,是否已經失去了創造力、原有的理想和原有的心。他們缺乏時間的輕松和緩慢的獨特體驗,大多數人隻能停留在生活的淺層表面,卻無法感覺生命深處的内在醇厚,讓人想起90年代作家陳春成的小說《夜之潛艇》,原有的想象中人們在機械地重複生活時被夢所熄滅, 心靈像藤蔓一樣肆意生長,想象中的世界逐漸消失。這種現象值得立即擔心和反思。人生苦短,如匆匆忙忙,目前物質過剩後的精神虛無主義現象并不少見,很多人迷茫,一天過關,找不到人生的意義和方向,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虛無主義。韓浩月告訴我們,"發現生命意義的人就是英雄",再次展現了他極其深刻,也極其平和,抛棄了功利主義的人生觀。

如何找到生命的意義?面對生活的虛無主義和時間的浩瀚,我們常常感到恐懼。韓浩月給出的答案是"愛",當功利主義盛行時,精緻的利己主義猖獗,最初的心和愛特别珍貴,金錢和名利或許一時半的驅動将成為人類奮鬥的内在動力,這種内在的驅動力要持久,仍然需要從愛的心中驅使。回望八十年代,當文學之火燃燒時,"那是一個自我覺悟和解放的時代"。郎朗星空,星光熠熠。"一批個性鮮明、思維深刻的作家茁壯成長,秉承熱愛文學,拼搏拼搏,努力創造,如蘇彤、如馬遠、如格飛......他們把文學看成是照亮生命的光,正是這種愛和堅持,讓他們直面苦難,甚至寫下來,讓讀者感受到他們文字中真誠的情感和無盡的生命力。

海德格爾曾經說過:"清澈就是快樂。正如韓浩月所說,"評論寫作的魅力在于,即使文字是理性和平靜的,寫下來的時候,心是起伏不定的,是宏偉的。"韓浩月的評論文章,清晰的觀點,深刻的思考,文字的平和,傳遞和表達往往是熱點,準确地切出問題的痛點,并找到治愈之道。讀完他的文字,收獲的不僅是内心的清晰,更是精神世界的充實和充實,他的話語,讓文化的榮耀照亮世界,這束文化之光,不僅是脈搏,更是一閃而過。

評論:孫世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