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電影》主編推出首部中篇小說集 李睿珺、韓浩月稱贊細節動人

作者:星星飛翔

《看電影》雜志主編、資深影評人阿郎首部中篇小說集《肥夢》由作家出版社最新推出,新書分享會近日在skp rendez-vous舉辦,阿郎和導演、編劇李睿珺,文化評論人韓浩月亮相。

《肥夢》收錄了《如山》《過五關》《正月初六》《畢業生》《肥夢》五部作品:其中《如山》講述了20世紀90年代初一家人在挫折困難阻擾下仍舊不放棄,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過五關》是講一個中年男人在喪妻之後的遭遇;《正月初六》是講一個新入職的年輕警察的見聞;《畢業生》講述了走出校園的困惑;《肥夢》是一個熱血、躁動不安的青春期故事。

《看電影》主編推出首部中篇小說集 李睿珺、韓浩月稱贊細節動人

韓浩月與阿郎相識多年,是阿郎小說創作的見證者,他表示兩人關于創作方面的問題探讨了很多。阿郎暫停了長篇的創作,轉投中篇小說,他很懷念阿郎早期的長篇小說,在創作青澀期的作品更能暴露創作者的内心。現在的阿郎,已經成長為成熟的小說家,《肥夢》中收錄的5篇作品,讓他感歎阿郎的成長如此之快。

李睿珺表示在認識阿郎之前,就對阿郎的文字很熟悉,阿郎主編的《看電影》雜志他期期不落。阿郎的小說精彩又易讀,故事中的一切讓人感覺既熟悉又陌生,人物的遭遇又讓人揪心,是一種獨特的閱讀體驗。書中的5個故事,背景都是位于東北的富拉爾基,營造了一種富拉爾基往事的意味。作為一名西北人,他雖然沒有去過富拉爾基,但在阿郎的描述下,讓他有種故事就發生在身邊的感覺,這是阿郎的故事中普遍性的一面,但這并不意味着普通,正是阿郎發現了生活中的廣泛性、必然性,找到了講述生活的技巧,才讓自己的故事既熟悉又陌生。這種感覺讓讀者沒有距離感,閱讀起來沒有障礙,畫面感很強,就像在看一部電影,而不純粹是文字。

《看電影》主編推出首部中篇小說集 李睿珺、韓浩月稱贊細節動人

阿郎也笑說很多看過小說的人以為他來自富拉爾基,雖然他的故鄉離富拉爾基很近,但是他并沒有去過那裡,也許是這種旁觀者的身份,讓他在描述的時候雖然有生活參照但仍能保持理性。

提到故鄉,韓浩月表示,自己是山東郯城人,曾經一度找不到故鄉寫作的意義,但後來明白對故鄉的記錄是最有意義的,如果對于故鄉的描述沒有形成文字留下來,那麼随着時間的流逝,誰會記得曾經的人和曾經的事,隻有文字讓故鄉長久地留存于時間的長河。這也是小說的創作意義,能夠讓很多人知道故鄉存在的意義,各色人物的故事讓人津津樂道。就像《肥夢》其中一篇《如山》裡的老姨夫,這個具有時代标志性的人物,很容易喚起人們的記憶。阿郎沒有直接與故鄉糾纏,而是把它融在字裡行間,拉開距離,這樣反而增加了創作空間。阿郎在自己的故事中,都有一個回到家鄉的角色,且都是以旁觀者的身份,有一種審視的意味,這樣的安排以及表現出的意味更有小說家的眼光與娴熟。

阿郎講到,這樣的安排是因為他喜歡平靜生活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波瀾,模糊真實和虛幻之間的關系,更能發現自己生活的痕迹,而文字幫助他把這些經曆都很好地記錄了下來。李睿珺也表示,文字對閱讀者以及創作者來說,閱讀和創作過程都像是進行了一場旅行,生活則作為一面鏡子,讓人保持警醒,不斷反思。

《看電影》主編推出首部中篇小說集 李睿珺、韓浩月稱贊細節動人

談到這本書的創作時,阿郎表示:“十幾年來,我一直作為一個評論者,以評論别人的作品為職業。等我真正轉換立場,開始嘗試去創作一個小說的時候,我才知道我需要回到國小生的狀态裡,從最基礎的架構、最基本的對白表現開始學習。”

阿郎在小說中重視生活細節的把控,他認為這樣塑造出的人物才有真實感,講述出來的故事才能打動人。韓浩月也對阿郎在小說中的細節展現大加贊揚,他表示讓他印象最深的是《過五關》,這是一個關于婚姻的故事,阿郎在這個故事裡運用的心理描寫,很容易讓讀者産生共鳴,這種感情不會流于表面,會讓人回想起自己的家庭、曾經的生活,産生共情。李睿珺也表示,阿郎的文字是克制的,他對細節的捕捉,像一台攝影機,精準理性;他對故事的掌控,像一名導演,平行蒙太奇的運用讓故事跌宕起伏。這種技巧在《肥夢》篇目中最為明顯,把青春期面對成人世界的無措折射得無處不在,讓故事慘烈遺憾。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肖揚

編輯/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