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上黃山”後,95歲的劉海粟為何再登科羅拉多大峽谷寫生?31年前的錄像帶牽出鮮為人知的往事

作者:文彙網
“十上黃山”後,95歲的劉海粟為何再登科羅拉多大峽谷寫生?31年前的錄像帶牽出鮮為人知的往事

今年是劉海粟誕辰125周年。三十一年前,一盤錄像帶,引出了劉海粟美術館新開的特别展《黃山回升——劉海粟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紀錄片展》,也揭示了一個鮮為人知的往事——1990年,在完成"十大黃山"藝術壯舉兩年後,劉海粟居然攀登了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 當他95歲時。

關于這次人生經曆,劉海粟的《艾爾家譜》中隻有一句話。當時寫的作品,由于種種原因,現在也在大衆視野中。劉海粟,不分年齡,為什麼堅持憑自己的能力去大峽谷寫作?草圖總共留下了幾天的作品?對于一系列問題,展覽給出了一個接一個的答案。

展覽的核心部分,就是這盤珍貴的錄像帶,時長8個多小時,連同60多張圖檔的場景,都是劉海粟大峽谷素描之旅留下的詳細第一手資料。它們來自海外華人張善禮的捐贈,張善禮也是劉海粟此行的重要見證人。新聞紀錄片的許多檔案為展覽提供了更多細節。由此,在本次展覽中,人們可以看到劉海粟在美國的生活和大峽谷的足迹,也再次咀嚼了藝術創作的意義。

“十上黃山”後,95歲的劉海粟為何再登科羅拉多大峽谷寫生?31年前的錄像帶牽出鮮為人知的往事

劉海粟《大峽谷》油畫1990

95歲高齡時,他寫了關于美國大峽谷的文章,被譽為"中國現代畫史上的新紀錄"。

劉海粟于1990年5月22日至24日出生于科羅拉多大峽谷。同年4月,他和妻子沙伊喬第二次通路美國,住在張善麗在洛杉矶的河畔别墅裡。當時,張善麗和劉海粟談起了美國的世界自然遺産,亞利桑那州科羅拉多神奇壯觀的大峽谷,讓劉海粟隐約動了。未來不止一次,他說他必須去大峽谷,描繪世界自然奇觀,說甚至流下了眼淚。如果是情感圖檔,則出現在視訊的記錄中。

最終,劉海粟在做好充分準備的時候,夢想成真了。他在大峽谷度過了三天,完成了三幅畫,兩幅油畫和一幅中國畫。劉海粟的叙述被當時的洛杉矶媒體譽為"中國現代繪畫史上的新紀錄"。

“十上黃山”後,95歲的劉海粟為何再登科羅拉多大峽谷寫生?31年前的錄像帶牽出鮮為人知的往事

5月21日,劉海粟乘坐小型飛機換乘汽車進入大峽谷,醫護醫生陪同,帶着所有的急救藥品,臨走前,他親自到畫店準備素描材料。在接下來的三天裡,他每天都要完成一幅素描。

第一部作品于5月22日11點開始.m。在人生抉擇的第一天,身着淺色連帽風衣的劉海粟坐在輪椅上,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下。從視訊中可以看出,他拿起油畫筆,用藍色油漆悶燒,擡頭看了一會兒眼前的風景,然後把第一支筆落在畫布上。第一幅素描,他畫了将近兩個小時,畫了一幅相當典型的大峽谷景觀,色彩豐富:畫布的右側是一座刀切成的"桌山",左邊是一簇綠樹,中間是一根蘑菇形的懸崖柱,遠處是一座疊成一片的紅山。

在第二幅圖中,劉海粟隻畫了一棵古松柏樹,綠葉茂盛,使用了大量的靛藍和綠色。張山麗透露,這張照片來自此行的偶遇——在老印度遺址瞭望塔附近的一棟樓裡,劉海粟發現了這棵古柏樹,樹幹剝落,卻迸發出滿是新綠色,在陽光下生機勃勃,外面快樂,忍不住把筆投了進去。

“十上黃山”後,95歲的劉海粟為何再登科羅拉多大峽谷寫生?31年前的錄像帶牽出鮮為人知的往事

劉海粟《庫珀》油畫1990

最讓人吃驚的是,第三幅素描,劉海粟居然畫了一幅中國畫。山間大風在峽谷有些大,薄紙會不注意就被吹起皺紋,隻看到四塊原位材質的山石如"紙",劉海粟繩站在畫桌筆波的前提下,夏一町用一個裝滿墨水的杯子在一旁。當年留下的一張曆史照片顯示,畫的白色地方,有劉海粟的詩句:大峽谷的世界奇觀,筆墨劉海粟,95歲的他嘗到了老,經常被愚弄。

當地一家報紙媒體報道稱,當大峽谷回歸時,劉海粟非常興奮,好幾個晚上都睡不着覺。雖然他隻在大峽谷做過大型作品,但劉海粟說,他腦子裡還剩下很多草稿,他說他去過大峽谷,要知道大自然的渺小是最小的人之一。有趣的是,這份報告也出現在展覽中,成為生動的注腳。

“十上黃山”後,95歲的劉海粟為何再登科羅拉多大峽谷寫生?31年前的錄像帶牽出鮮為人知的往事

劉海粟在美國大峽谷第三天畫中國畫

畫出美國大峽谷,最後畫出國有化的獨特表達,精神追求不斷超越

今天,回首31年前的劉海粟這幅美國大峽谷素描,意義深遠超畫面。

作家們,從"十黃山"回歸美國大峽谷,凝聚了劉海粟不斷尋求一種精神力量的自我突破。這一突破不僅在于超越身體的極限,還在于攀登藝術的山峰。劉海粟的藝術之路,正處在積累人生的過程中。他在黃山素描上跨越了70年,從"接近黃山"到"走進黃山",從"黃山是我的老師"到"黃山是我的朋友",最後畫出了與所描繪對象的生活聯系,山畫活生生。這樣的寫作精神,在業界眼中,是中國藝術産業亟需提升的。

“十上黃山”後,95歲的劉海粟為何再登科羅拉多大峽谷寫生?31年前的錄像帶牽出鮮為人知的往事

很難咀嚼,而劉海粟對中國文化主題的強烈意識。本次展覽的策展人、劉海粟美術館藝術副館長告訴記者,大峽谷在寫作的過程中,劉海粟其實一邊畫邊思考。他最後一幅中國畫的肖像畫是在臨時時間制作的。本來他那天出去隻用油畫素材,畫畫,突然下定決心要用中國的書寫技巧來描繪大峽谷的魔力景觀,認為這是最能表達自己理想藝術追求的。為此,随行人員驅車傳回酒店一個多小時,拿了紙、刷子、墨水。

異域寫作,早在劉海粟在20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的歐洲巡演期間,就有很多嘗試。但當時,他用的是西方繪畫的"取"手法——他在寫作中帶着一種饑渴的學習态度。在美國大峽谷寫一個兒子的時候,劉海粟畫的是中國風。甚至在他畫油畫時,材料來自西方,這幅畫其實無意中顯露出了中國畫的規律、線條,生命中第一幅油畫甚至出現在左上角的中國畫中通常的題詞詩。最終,這樣的畫面成為國有化的獨特表現。

“十上黃山”後,95歲的劉海粟為何再登科羅拉多大峽谷寫生?31年前的錄像帶牽出鮮為人知的往事

作者:範偉

圖檔提供:劉海粟美術館

編輯:蔣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