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華思客|王奇:對四百餘年中俄關系的三點思考

作者:清華思客

字數:2168字

閱讀時間: 6 分鐘

俄羅斯是中國北方最大的鄰國。1618年5月,在沙皇米哈伊爾·羅曼諾夫的要求下,西伯利亞哥薩克人伊萬·約特林率領一個團隊帶回了中國地圖和明神之書。人們普遍認為,伊萬·尤特林使中國成為中俄關系史的開端,是以,中俄兩國有400多年的官方交往。學者們繼續研究中俄關系史上的關鍵問題,如中俄邊界問題、民國時期的中俄關系、蘇中100年發展道路、蘇聯解體後的中俄關系等等,這裡,隻有三個相關問題需要梳理, 為了赢得讀者。

清華思客|王奇:對四百餘年中俄關系的三點思考

伊萬·喬特林制造了中國

一、中俄早期文化交流不對稱

在四個多世紀的交往中,中俄之間的了解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内一直是不對稱的。從時間上看,俄羅斯對中國的調查和介紹早于中國。1741年,I.卡羅索欣開始在迪奧皇家科學院教授漢語和滿語,并開始翻譯中國曆史書籍,但直到1903年,中國學者嚴義宣才翻譯了A。她将普希金的名著《船長的女兒》翻譯成中文。5月4日以後,一些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強烈認同俄蘇文化中蘊含的民主意識、人性和曆史使命感,進而介紹和研究俄蘇文化。在内容方面,曆代俄羅斯漢學家翻譯、學習、傳播了許多中國曆史書籍,考察了中國社會、民族和邊疆,而同期的中國學者對俄羅斯曆史文化的研究還有深入挖掘的空間。

早期俄羅斯漢學家與中俄文化交流

自1714年以來,俄羅斯向中國派遣了東正教傳教團,到1956年,俄羅斯已向中國派遣了20個東正教傳教團。兩個多世紀以來,東正教傳教團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履行傳教職能,但在中俄文化交流史上,出現了許多世界知名的漢學家,包括雅金夫·比楚林(Yakinf Bichulin)、瓦西裡耶夫(Va. Pa Vasilyev)(漢代國王西裡)和巴拉迪·卡法羅夫(Baladi Kafarov),他們都來自東正教傳教團。

清華思客|王奇:對四百餘年中俄關系的三點思考

Yakinf Bichulin va Pa Vasilyev Bharatika Kafarov

早期的俄羅斯漢學家熟悉漢語、滿語、蒙古語等語言,他們不僅是中國經典的翻譯者和傳播者,也是中國曆史的研究者和記錄者,具有深厚的學術成就。以雅金夫·比楚林為例,他是第九屆東正教傳教團團長,享有"俄羅斯第一位偉大漢學家"和"俄羅斯漢學創始人"的稱号。雅金夫·畢楚林的《漢語詞典》收錄了中國北方的方言,他還撰寫了漢語文法教科書,留下了豐富的翻譯和關于中國曆史、地理、政治和民間傳說的專著。亞金夫·比楚林的漢學研究是以他對中國文學的第一手研究為基礎,為俄羅斯滿族、蒙古族和藏族研究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特别是他的蒙古語研究達到了很高的水準。

在早期俄羅斯漢學家的努力下,俄國漢學逐漸擺脫了對西歐傳教士對中國著作的依賴和西歐中國研究聲音的回聲,俄羅斯漢學家成為世界上中國研究難以繞開的群體。

清華思客|王奇:對四百餘年中俄關系的三點思考

雅金夫·比楚林:蒙古人

第三,對中俄關系史的研究離不開對民族性格的認識

從"諾曼-反諾曼"之争,到"西斯拉夫"之争,再到古典歐亞大陸和新歐亞主義,再到當下的"大歐亞夥伴關系"倡議,俄羅斯精英從未放棄思考,探索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民族前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Shea Evarov的觀點。1833年11月19日,俄羅斯帝國國民教育部長謝伊·謝·烏瓦羅夫(Shea She uvarov)提出了俄羅斯官方的民族理論,強調對俄羅斯三要素的了解 - 東正教,獨裁和民族性格。

清華思客|王奇:對四百餘年中俄關系的三點思考

謝伊·什·烏瓦羅夫

俄羅斯的曆史傳統和民族性格與中國不同。從曆史上看,俄羅斯深受北方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軍事元素和南方的拜占庭精神以及東西方文明的影響。雖然俄羅斯著名學者德謝雷哈切夫曾斷言"俄羅斯從來就不是東方",許多俄羅斯思想家将俄羅斯視為歐洲文明的核心,并強調俄羅斯在歐洲文明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但在地理上,俄羅斯與歐洲有着緊密的聯系,但也與亞洲,特别是與中國緊密相連。

安·巴·契诃夫(Ann Pa Chekhov)在他的小說《草原》(Prairie)中描述了:"俄羅斯人喜歡回憶,但他們不喜歡生活。Deshey Rykhachev進一步明确表示,"俄羅斯人不喜歡現在的生活,隻喜歡過去和未來的生活,這是俄羅斯民族最重要的特征。與俄羅斯不同,中國傳統文化包含着積極加入WTO和關注當今世界的豐富思想。做一個"形象"的比喻:俄羅斯關注的過去和未來就像兩端射出的光芒,而中國的智慧就像一條強調和關心現在的線,中俄的交流與合作就像一條線兩條線的連接配接,勢必給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帶來啟示, 進而造福于兩國人民和人類社會。

"國的轉機在于人民的互相愛,人民的愛在于心靈。2021年是《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20周年,在中俄兩國元首的戰略指引下,雙方已将發展關系作為外交的優先方向。"

根據王琦教授3月18日關于新人文講座的演講,作者:王冰,曆史系博士候選人

作者介紹

清華思客|王奇:對四百餘年中俄關系的三點思考

王琦是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曆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2015年獲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北京大學理學學士、博士、俄羅斯國立交通大學榮譽博士、名譽教授,并被俄羅斯多所知名大學和學術機構聘為客座教授。2011年1月,他創立了清華大學中俄戰略合作研究院,擔任常務理事,主持了多項雙邊縱橫科研項目,2018年作為首席專家承擔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俄羅斯東方研究及其資料庫建設"。主要研究領域:俄羅斯曆史、中俄關系史。近十年來,他用中俄雙語撰寫書籍和論文,并編輯了中俄版的"中俄戰略夥伴關系對話"系列3卷,出版了專著,合著,論文,翻譯100餘篇(文章)。

聲明:本文經王琦先生授權發表。

編輯:魏偉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