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峰何以至此?總是把因果挂在嘴邊,佛經成行動指南

作者:燕子的工作場所

張岩,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海航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峰因涉嫌違法犯罪被依法采取強制措施。

9月24日晚,海航集團公布了這一消息。與陳峰一起,海航集團執行董事譚向東被迫采取執法措施。

公告前,海南航空集團聯合工作組組長、海航集團黨委書記顧剛在黨員大會上向黨員們作了簡報。

"很多人可能會認為,突然之間,我問了一些高管,他們說他們已經預料到了。但我想,很多基層幹部和職工在那一刻,或多或少還是有點驚訝。顧剛在随後的一封信中寫給所有海航員工。

他宣布,經過近八個月的破産,四年的危機終于結束了。

根據顧剛此前披露的資訊,如果破産重整順利完成,海航将重新劃分為四個完全獨立的營運闆塊——航空闆塊、機場闆塊、金融闆塊、商業闆塊等闆塊,每個闆塊都免費新設實權控制人股東領跑,完全獨立,確定各闆塊回歸主營業務, 健康發展。重組後,海航集團的老股東團隊和慈行基金會在海航集團和成員企業中的權益将完全清算,相關股份将不再擁有。

也就是說,以陳峰和譚湘東為代表的第一代海航創始人都将出局。

陳峰何以至此?總是把因果挂在嘴邊,佛經成行動指南

肖偉,《中國經濟周刊》首席攝影記者,|

海航的"洞"有多大?

陳峰在被帶走之前,已經很久沒有去過海航總部了。他上一次出現在公衆視野中是在一月底,當時海航集團宣布連任新的黨委,當時陳峰不再是集團黨委成員。

此前,去年9月,"陳峰被限制高消費"被登上了各大新聞網站的頭版,因為海航無法按時償還超過268億美元的債務和利息。出乎意料的是,海航股價當天上漲,海航科技在15分鐘内上漲了10%,以阻止上漲。

在此之前,海航已經連續四年處于流動性危機的漩渦中。經過陳峰和已故海航董事長王健兩年半的自助失敗,2020年2月,海南省政府上司了海南海南航空集團聯合工作組,該工作組由相關部門派出的專業人員組成。經過長達一年的搜捕,它最終被宣布破産,并于1月底宣布破産。

在破産重組的消息傳出之前,無論是外部還是内部,都很難相信這樣一個曾經擁有1.2萬億美元資産的龐然大物最終會走上這樣的道路。

"過去的一年真的很艱難。我們中的許多人從未想過,一個世紀以來從未發生過的疫情會對我們産生如此嚴重的影響。更糟糕的是,海航真的走到了生存的邊緣。但很多人不知道,即使沒有這次疫情,我們也很難繼續下去。破産重整當晚,顧剛在給集團全體員工的内部信中寫道。

據接近聯合工作組的人士透露,"當它第一次搬進來時,聯合工作組根本沒有想到會破産。因為他們被告知情況并不那麼嚴重。"

事實上,即使在海航内部,在聯合工作組介入之前,也沒有人知道龐大而複雜的海航系統的真實資産和負債底線。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了解到,聯合工作組曆時三個多月才完成測繪工作,共有2000多家企業與海航全部負債比重。最後,梳理出三張海航集團股權關系樹狀圖,每張樹長近三米。

"這是海航曆史上第一次有如此多的公司和所有公司擁有股權關系,七個層次的股權關系數量最多。"那個人說。

自下而上的是:嚴重破産。

"資産與負債之間的差距巨大,不再是可以通過出售資産解決的問題。據聯合工作組相關人士介紹,經過詳細調查,債務資料是多重認證資料,也能經受住曆史檢驗的資料。

另一方面,海航具有較高的救助價值,包括資産價值、品牌價值、服務價值等。

最後,雙方就破産重組達成共識。

據接近聯合工作組的人士透露,破産重整計劃已認證30多場大型會議、無數次小型會議、磋商和遊戲,以及上百條評論,得到了近300家債權機構的支援。海南省和有關主管部門的上司也多次聽取了情況介紹。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激烈的争論和巨大的分歧。由此産生的辦法被認為是確定所有債權人的利益最大化的解決辦法,是所有當事人都能接受的結果。

自助失敗,海航錯失最佳救援期

海航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的?

在成立聯合工作組之前,海航集團在兩年内處置了近3000億元人民币的資産。但這距離海洋和空間數字的總責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談到多年的瘋狂擴張,海航的一位創始人在談到海航的快速擴張時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我們有更多的杠杆作用,因為我們認為機會很少見,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這就像在上面挂了一把金色的鎬頭,我們想抓住它。由于無法到達這種情況,我們選擇踮起腳尖。沒想到一個沒有站着不動,閃過腰。"

現在看來,海航不僅腰部閃過,骨骼受傷,不得不被送往ICU。

"我一點也不覺得我的頭很大。王健曾向《中國經濟周刊》描述了海航的流動性危機。他表示,海航一直在内部降低債務比率,并計劃在十年内将該集團的債務比率降至25%以下。

不幸的是,在采訪後不到三個月,王健在一次正式通路法國期間意外摔倒身亡,造成重傷。被邊緣化兩年的陳峰再次出門,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陳峰将海航的問題歸咎于"欲望太強,經驗不足"。在他看來,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海航誤判了宏觀形勢。在前幾年的快速發展過程中,海航的速度和步伐一直受到質疑,環境變化的可能結果尚未預料到。許多因素構成了根本原因,當響應到來時,遇到流動性問題為時已晚。

陳峰在采訪中不止一次感歎:複出以來一直很艱難。流動性最困難的時期就像遇到洪峰一樣。"在過去的一年裡,海航已經死了一輪"

對外界來說,海航的轉變明顯放緩了。

"陳峰不想賣,他認為海航可以延續下去,一次又一次的見面,别人聊着海航是如何度過上一次危機的,他認為海航這次能做到。據海航内部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在最好的時候沒有及時處理出售資産,直到市場下跌,很多資産無人出售,甚至無人出售。"

2018年底,陳峰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解釋道:"經濟環境相比上半年發生了明顯變化,突然發現大家沒有錢,好的資産處置速度都沒有我們預期的那麼快。我們該怎麼辦?我不能降低蘿蔔卷心菜的價格,隻能慢慢賣。"

在聯合特遣部隊進駐之前,海航已經陷入了債務困境,其内部員工已經七八個月沒有得到報酬。從外部來看,面對海航沒有時間表的違約,債權人對海航已經完全失去了信心。

一些債權人抱怨說,他們與陳先生的溝通看不到解決問題的希望,并且"他沒有債務償還計劃,隻有因果關系"。

陳峰何以至此?總是把因果挂在嘴邊,佛經成行動指南

重新掌權後,陳風正忙着安排接班和内部清理

同樣失去信心的,是陳楓複出後一段時間裡人們的密集調整。

王健去世後,陳峰對海航管理層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動。據知情人士透露,王健曾經重複使用的200多名幹部被撤職。

這被解讀為王健團隊的"清洗"。有傳言稱海航内部有不成文的規定,"陳峰用人,王健不用,反之亦然。"

對于外界的"淨化"之稱,陳峰曾解釋說,人事調整主要是為了滿足戰略轉型的需要,調來了一些過去負責營運資本市場的人員,安排了一些海航成長起來,了解航空業務人員要更好地适應。

但這種解釋是牽強附會的。

據海航内部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陳峰"清理"了那些走開的人,其中許多人在2017年之前曾上司和參與并購,"那些了解資本運作的人曾經是王的老闆紅人的眼睛。王健時代被重複使用的一大批幹部被撤職,以至于在聯合工作組首次入職時,新任命的人員被問及海航的資産是"一問三不"。為了找出資産的底部,聯合團隊帶回了大量經過調整的員工,甚至是那些已經離開的員工。

在一些海航内部人士看來,陳峰的"清理"行動在一定程度上推遲了海航的資産處置和風險解決。

在陳峰的人事調整布局中,最臭名昭著的是,他的兒子陳曉峰在兩年内從M5級(注:海航職員級别,分為M1-M16級)職員,晉升為海航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和集團總裁。

這讓海航内外都感到震驚。"當時海航完全轉型為有兒子和父親的家族企業,這完全導緻了失去心髒。"那個人說。

6月30日,網通海航集團2萬多名員工集體舉報董事長陳峰,列舉"罪名"包括:經營私人支付資金、貪圖将海航變成家族企業、利用權力将團夥拉入私人口袋等。

報告信稱:陳峰的兒子陳曉峰在沒有任何法律合規程式的情況下,"空降"海航董事會,陳峰讓那些根本不懂管理和航空業務的兒子參與和控制集團的業務,妄想把海航集團變成自己的家族企業, 這一行為嚴重制約了集團的發展,加速了海航集團的破産,炙手可熱的海航集團進一步深淵。

三家上市公司破産重組,被非法占用,未交納擔保達1000多億元

陳峰涉嫌什麼罪行,在目前的公告中沒有透露。但從顧剛寫給海航全體員工的信中,可以瞥見一兩個:

"直到當野心和欲望把群體送入深淵,再次遭遇更大的危機時,既沒有清醒的自我意識,也沒有把握好機會,勇于說出真相,不付出和承擔的勇氣。很多事情真的注定要失敗,直到數十萬家庭的希望,數十萬機構的信任被摧毀,甚至國家也造成了數千億美元的巨額損失。"

今年年初,海航三家上市公司ST HNA(600221.SH)、st Foundation(600515.SH)和 000564.SZ 宣布破産重組,涉及64家母公司、主要子公司和上市公司關聯方。

引起公衆嘩然,三家上市公司共查出超過1000億元的非經營資金占用等違法賬戶和擔保漏洞。

其中,僅海航控股就被大股東非法占用375億元,其中96億元是關聯方借款,借款實際由關聯方使用138.7億元,通過向關聯方提供擔保形成的資金扣除86.7億元,關聯方收取50.8億元,幫助大股東還清員工财務管理8.2億元;子公司購買的金融産品最終資本由控股股東或其關聯方借入,子公司向控股股東或其關聯方提供擔保,導緻資金扣除53億元;

對于三家上市公司中涉及的衆多中小股東申請破産重組,退市清算的風險是不可預測的。聯合工作組認為,目前的破産重組方案是最大限度地保護股東利益的方案。在方案中,通過向大股東轉移上市公司債務,以及通過股票債務減免、債務續貸、信托股份債務減免等方式降低債務水準,最大限度地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

根據公告,所占用的資金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銀行貸款,這些貸款主要被主要股東和相關方用于在全球市場上進行積極的收購。而在這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亂的并購中,海航所展現出的超高技能已經到了純綠火的地步,其并購的股權嵌套結構極其複雜。

一直以來,海航集團内部都有嚴格的等級制度,高度集中化。海航内部人士表示,高度集中的管理導緻資産流動不透明,每家公司雖然是一個獨立的實體,但根本無法在管理上保持獨立,"一個人的指令可以自由地調動其所有公司的資金,沒有任何防火牆。"

這最終導緻大股東在上市公司資金中占有巨大份額。

最新消息顯示,海航集團成員公司ST HNA(600221.SH)、ST基金會(600515.SH)和ST Daji(000564.SZ)及其子公司的第二次債權人會議将分别于9月27日、28日和30日舉行。

顧剛在一封内部信中表示:"過去,海航曾造成太多機構和個人虧損,即将到來的破産重組第二債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艱難的抉擇,也是法治市場最壞的情況下可以有最好的選擇。海航人也要面對這個大考驗,我們要努力工作,希望别人支援最壞的情況下,在最好的選擇中,給海航機會,錯誤由錯誤的人來承擔。"

陳峰何以至此?總是把因果挂在嘴邊,佛經成行動指南

"因果理論"救不了海航,也救不了陳峰

"這麼好的團隊是怎麼走到今天這一步的?"顧剛曾經問過。

這或許也是很多人的疑惑和遺憾。

"因果周期有固定的數字。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的兩次采訪中,陳峰把因果關系放在了嘴唇上。

"因果關系"是一個佛教術語。在海航,佛教符号曾經無處不在。從形狀像圓腿佛的海航大廈,到大廳和頂層的佛像,再到海航職員徽章吊帶上的藏文六字諺語......王健曾對《中國經濟周刊》說,他相信佛陀,而陳峰則表示自己"塵封了,欠銀行這麼多錢還沒還"。"

陳峰曾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他和海航一起,與海外市場"大買四方"的其他公司一起。"安邦結束了,萬達半死不活,複星還活着,但海航不會是他們。他确信"因果不同,海航的使命是造福全社會"。"

但這一次,他打錯了算盤。

在陳峰宣布依法采取強制措施的當天,顧剛在上述内部信件中點名總結了"因果理論"。顧剛說:"在困難中,走出危機,很多人失去了心,忘記了使命,總以為故事可以重演,是上帝給自己的機會,總是把因果關系和自己的冒險放在嘴裡,佛教經典已經成為指揮自己行動的指南。"

陳峰曾經認為,"世上沒有必要太執着這些東西"。它必須發生,它不應該發生。"

我不知道此時此刻,他究竟是如何看待因果關系的。

編輯:姚坤

#海航董事長陳峰和首席執行官譚向東被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