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幫 ERP 張潔:SaaS 的終極模式是咨詢+軟體公司2001 年,第一單線上生意,我賺了 35 塊錢那時候,0.99 美金全世界包郵“馬幫”出來了危試錯成功後,會有大批人沖進去它改變了我的人生難的時候

作者:牛透社
馬幫 ERP 張潔:SaaS 的終極模式是咨詢+軟體公司2001 年,第一單線上生意,我賺了 35 塊錢那時候,0.99 美金全世界包郵“馬幫”出來了危試錯成功後,會有大批人沖進去它改變了我的人生難的時候

|陳周牛玪社

靈感來自中國獨有的文化現象:馬幫。

那就是張傑一次去雲南旅行,聽到導遊講馬幫,感受其"一起出去,把東西送到目的地"的文化内涵,而自己做事符合理念,就是要團結一緻,把中國貨帶到海外,于是他就成立了名為"馬剛"的ERP公司, 他在業内也被稱為"幫手"。

張傑于20世紀80年代初出生于上海。21世紀初,正在大學讀書的張傑開始通過eBay嘗試國内電商,然後通過eBay成為跨境賣家,在擔任跨境賣家期間,他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以及他願意将自己的商業觸角伸得更深,越走越遠,讓張傑成為"為賣家服務的人"。

2001年進入電子商務領域,2004年成為跨境電子商務公司,2012年将他的軟體商業化并徹底改造SaaS模式,2015年獲得創業黑馬基金的天使輪投資,随後是不同輪次和金額的投資,最近一次是在2021年8月從軟銀亞洲獲得3億元人民币的B輪投資。回頭看這條路,深淺,"很多時候也真想放棄",但還是願意相信"隻要不在桌子底下,東風就會來"。

淘寶于2003年在杭州創立,2004年做推廣,創始人馬雲去上海與當時做得好的賣家進行交流,在eBay上做好了張傑作為賣家代表之一,馬雲見面并合影留念。2014年淘寶上市,張傑和馬雲的照片在網上以"馬雲和他的兒子"的名義釋出,這是一個笑話,而當年與他一起認識馬雲的30多位賣家仍然停留在"電子商務","隻有三四個"領域,則是另一回事。

2011年,"21世紀前10年網際網路變革的代表之一"、如今走在投資界最"火"軌道上的張傑一直在談論、出現在公開演講中,并給出了自己對行業的一些看法和發現。

2021年9月中旬,牛戶與張傑進行了對話。在談話中,張傑談到了自己作為電子商務企業的經曆,考慮從電子商務轉向SaaS模式等等。通過對話體,牛戶希望展示出"更可能展示張傑更多初始表達",同時也試圖挽救更多細節,還原過去的場景,并在事後講述一個中國跨界SaaS企業背後的成長邏輯。

在時代背景下,更多個體掙紮着漂浮是一代人的故事,在張傑的經曆和思考中,你可以看到更多的人。

以下是對話的内容:

< h1級"pgc-h-right-arrow data-track"293 > 2001年,我在我的第一個線上業務中賺了35美元</h1>

牛青:公開資料顯示,2001年,你開始涉足電子商務,當時你還不到20歲,是在什麼情況下開始做電子商務的?現在回想起來,20年前電子商務的場景是怎樣的?

張傑:我從eBay開始做電子商務的時候,我隻是想賺點錢,因為我剛剛上大學。學生要工作,比如麥當勞、肯德基,一個小時可以賺10元以上,我覺得這不是我想要的。我也做了一點生意,就是攤位,但不是很好做。

2001年11月的一天,當我在公共汽車上看到eBay廣告時,我回家并試圖注冊一個帳戶,并試圖将我放的東西放在網際網路上,但我不認為它真的完成了。

第一筆交易是在(上海)人民廣場的大螢幕下,這是一個以前用于約會或見面的地标,因為手機在當時并不那麼受歡迎,很多人先打電話說在哪裡見面,并且通常選擇一個特别好的地方找到。

同樣,我與其他人預約了下面的交易,并等待了近半個小時。這筆交易賺了35元左右,雖然一頓飯沒了,但後來覺得這種電商潛力巨大,投入到更多的商品中,更新更多的産品。

現在想想看,我對商業的興趣可能與我母親的影響有關。我媽媽做生意,她在上海開了一家店,我和媽媽都去過(上海)城廟,(浙江)義烏進貨,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比起同行有一點點"源頭"的概念。

在生意走上正軌之後,我每天要做的就是去貨,因為沒有那麼多錢一次買那麼多貨,賣一點貨成小貨。

當時接到訂單後可能收不到錢,電子商務對于當時的人來說更多的是一種體驗,下單的時候,我們基本不付錢。那麼我要做的就是匆忙付款。我已經有了一個系統概念。

我手工做了一個CRM系統,也就是把所有的訂單資訊,印在一張名片大小的卡片上,捆綁成捆綁包,每捆都标明,比如這個人已經付了錢(待托運),有賬号(待發貨)、位址、姓名、轉賬銀行,有幾個狀态。當"待查賬戶"卡累積到一定數量時,我一個接一個地去銀行的ATM機查賬,沒有網上銀行。

當他們彙款時,這是一張可以打電話,打電話并詢問您是否轉帳了錢的卡?它轉了多少?一般讓他們多轉一點,比如說應該轉100元,我讓他們轉100.03元,因為ATM機看不到對方的名字,隻能看到金額,我知道這是通過金額,那是誰。

我以前每天都乘公共汽車去上學。為了能夠解決上學路上的付款問題,在公共汽車上用卡逐一打電話催促付款,收到彙款後即可發貨。當我在城市神廟完成購買後,我去了附近的郵局打包和運輸。有些商品可能需要親自交易,即沿市廟地鐵下,一個是人民廣場大螢幕,另一個是淮海路太平洋百貨,三個是徐家彙港地下肯德基大門。

有時清單稍大一些,而且是門到門,沒有快遞、閃速遞送,就沒有物流的概念。

<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45"當時>,全球包裹0.99美元</h1>

牛青:那是2004年,那一年你開始涉足跨境電商,這種戰場上的轉變,基于什麼樣的思考?什麼樣的背景?

張傑:2004年,我開始向跨境電商轉型,主要是因為eBay有點下滑,eBay和eBay的聯盟,改名為eBay eBay。淘寶于2003年開發,并于2004年推廣,當時馬雲于當年4月和5月來到上海,發現了幾家暢銷書,他們也拍了一張照片。2014年,阿裡公開,我和他的照片在網上流傳,說是馬雲的兒子。

做完跨境電商後,我發現這個生意比國内好。然後我慢慢放棄了國内電商,在2005年,我幾乎完全是一個跨境電商企業。

牛頭:你做跨境電商有什麼樣的細節故事?它與國内電子商務有什麼差別?

張傑:跨境電商的核心問題是運費比較貴,當時中國郵政是100克為機關,每100克,注冊字是28元,未注冊是18元。你也可以在上面買郵票,不同的郵票價格不同,我用excel表做了一個算法系統,就是一個包多少錢,你把什麼郵票成本效益最高,比如10元郵票、5元郵票、8美分郵票,面值越低,折扣可能越低, 而且郵票不同,貼現率也不一樣。例如,8元郵票可能可以獲得折扣,8美分的郵票可能根本無法折扣。了解如何提高效率。

另一個問題是錢不會回來,是以我開始做雙邊貿易。也就是說,東西賣了,美元不返還國内,沒辦法。是以在eBay上購物,就像萊卡相機一樣,它更流暢,更大。那時每天晚上在電腦前一直等到午夜,等待eBay拍賣,把那些東西買回來,買回來再賣出去。

隻有進行這種雙邊貿易,才會變成金錢。

到2006年,有一個解決方案,有一張支票,但支票的現金周轉率特别差。這就是我賺錢的敏感性是如何形成的。一張支票需要将近兩個月的時間才能應用到你身上,你去銀行領取它(委托銀行去外國銀行兌現),然後美元最終到達你手中,需要将近四個月的時間,即四個多月的時間,現金在那裡被壓榨。

我想,既然資金周轉壓力如此之大,那麼庫存的周轉率就得提高了。是以我現在繼續強化這一點,包括我在很多公共場所的發言,肯定會說是"注重周轉",展現在馬幫軟體上,即資金周轉、存貨周轉的重視。

檢查後,有電彙,業内速度越來越快。

這個行業的轉折點是在2008年,當時解決了兩個問題,一個是錢可以彙入國内(銀行),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突破,但也有一個限制,每個人的結算都是有限的,是以很多親戚的銀行卡會借到交易所結算。另一個是香港郵政到内地,給中國郵政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香港郵政的計費模式與大陸不同,以克為機關,1公斤似乎103元,中國郵政以公斤為機關,比現在便宜。

機關以克為機關計價的優點是可以賣不到100克的東西,單個包裹的成本低于100克,中國郵政28元相當于3美元,如果我以克為機關出售東西,包括包裹隻有10克, 如果不注冊,隻需1.3元,即價格,成本降低到一個巨大的低點。

這時你會發現,你可以賣很多東西。很多東西都是"0.99美元的全球套餐"。

由于這種背景,跨境電商産業上行,包括深圳、義烏也迅速上行。比如賣閃存卡,已經很輕了,可以賣得很便宜,那麼就有一種珠子很好賣,都是0.99美元在世界各地的套餐。單價看起來非常低,但毛利率更好。

相比國内短途的電商之旅,跨境電商對我來說,不是那麼頻繁到市廟買貨,我更多的是在後面幹活,每天出貨量都相當大。記得2005年有一次,我踩着三輪車到市廟附近的郵局,被一位同學看到,當時車裡有很多包裹,感覺自己是一個送貨員,覺得我可能很苦澀。

這個行業在2008年和2009年開始爆發,當時我每天有1,2,000次出貨。我覺得效率太低了,我有自己的奉獻精神來提高效率。

事實上,我在2007年就有了SKU的概念,我想知道如何更好地管理更多的貨物?我将對其進行編碼。我記得當eBay推出SKU概念時,他們咨詢了一群賣家,我是唯一一個使用代碼的人,其他人使用中文名稱,标題,圖檔來管理産品。

我自己編寫的第一個程式是用Excle編寫的,它是可視化程式設計的,我用它來制作訂單管理系統和産品開發流程。整個公司的效率有所提高。

在2010年,我認為這個系統還不夠好,這有很多麻煩。請一個程式員幫我們開發一個系統,這是馬幫系統的雛形,完善了購銷程式,然後來管理産品開發過程,我們沒有産品開發的概念,以為産品開發是老闆的生意。

很多人在2011年出現,說你向我推銷這個系統,當我和他們交談時,我發現他們的很多工作都是原始的,99%的賣家需要教育,一種非常基本的教育,教他們先編碼他們的商品。

<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跟蹤"87">"馬幫"出來</h1>

Niu Tou:是什麼讓你的軟體完全商業化?

張傑:一開始想把軟體賣給他們,我沒想到,沒想到有很多元護、開發,還有很多需求要提出來,隻是2012年我就要把馬幫軟體商業化了。

當時,剛去雲南旅遊,聽導遊講"馬幫"。當時,馬幫文化很像我們的跨境電商場景。事實上,我們在出口中都遇到了困難和障礙,但也經曆了很多辛苦的工作,将貨物運往海外。

在當地文化中,"馬幫"不是一個商業組織,不是一個公司的名字,"馬幫"在雲南古語中是"做生意"的意思。例如,在一個村莊裡,當春天的茶葉準備好了,他們想運到北京時,他們說:"我們去跑馬吧。因為路期會很長,也比較危險,都是一個村子的人一起出去。

"馬幫"是生意的第一個含義,第二個是我們應該團結起來,一起到達目的地,再賣貨,就是我們大家一起把事情做大的感覺。過去中國是"世界工廠",現在是"世界商店",一人兩人,各管理,不能讓行業(市場)做很多事情,隻有齊心協力才能讓這個行業做大。

牛頭:軟體商業化在2012年,2015年獲得了創業黑馬基金的天使輪融資,然後又獲得了不同輪次、不同金額的投資,最近一次是在2021年8月從軟銀亞洲領投的B輪3億元,為你和馬幫獲得了投資?

張傑:做完馬幫之後,地平線開始變大。在賣家面前,地平線并不大。當我在2012年開始作為馬幫工作時,我開始接觸很多賣家,包括所有階段,不同規模,并深入交談,你會發現最初的商業模式是如此了解,這就是它的工作原理。

到2014年,我意識到幫派不能做的下一件事就是把它颠倒過來。在2014年底,我們決定完全SaaS并放棄OP和SP模型。

現在,對于一家定制産品公司來說,再次做SaaS為時已晚。我們從2014年開始這樣做,第一個版本在2015年上線,現在距離我開始已經五年多了,如果我在2014年沒有這樣做,我就不會有現在的位置。

這也是我對商業了解的個人疊代。

馬剛和我原來做電子商務的兩家完全獨立的公司,馬剛是從原來的電子商務業務IT部門分了一個團隊,到2018年底,我已經完全退出了我的電子商務。

在我看來,企業有三種,一種是活生生的企業,一種是手工藝型企業,一種是大型企業,是有組織的,可以團隊作戰,大賣家一般都是這樣,但是如果你想做一個偉大的公司,它必須有使命感,去改變這個行業,讓社會的一些效率元素因為這家公司而改變。

我認為幫派有機會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

我們現在的使命是提高貨物流通的效率。以前中國的産品銷往海外,通過各種環節到海外,現在中國生産直接零售到海外,有一系列的連鎖,比如物流,這一系列的流程能更高效嗎?我認為幫派可以做很多事情。

牛頭社:不同的機構相繼投資,對自己初心會有什麼影響嗎?

張傑:不管你做什麼,隻要任務确定,就是一切都圍繞着使命。比如,引進進階管理人員,擴大團隊,這些都是為核心目标前進。

多年來,我們已經有幾輪資金流入,但我們是否為此付出了代價?

這一切都圍繞着我們如何使貨物流動更有效率。如果我的融資能幫我完成任務,那我就要融資,如果我做這個産品能幫助完成這個使命,那我就得做這個産品,如果我在這個過程中發現我的能力不足,但是有一個人能幫我解決能力問題,那我就請他過來。所有這一切都圍繞着不更接近我們的使命。

循環效率總是可以更高。

這個使命就是我們這些年來慢慢打磨出來,起初有點模糊,我們本質上是成本效益高的,如何讓商品生産得快,到達消費者手中,而不是在這個過程中消耗大量的時間。

牛頭:你之前在公開場合說過,"阿米巴模式",馬幫目前的管理模式是什麼?

張傑:這幫現在有800多人,明年(2022年)很可能成長為1500到2000人的團隊,這樣的團隊,如果仍然遵循去年或前年的模式,什麼都不會改變,那麼組織肯定會分崩離析。使用什麼樣的組織管理模式是要考慮的。馬幫和賣家不一樣,馬幫也有工廠,就是研發團隊,怎麼激勵他們,這是現在除了産品,放最多精力的一件事。

我們的管理模型在目前狀态下是疊代的。說到電商,阿米巴模式的疊代就是合作夥伴模式,我們現在基本上是"門店、後廠"模式。我心中有自己的良好标準,關于我們自己或對自己當下的熟悉,一步一步地探索。

品質生産效率,效率産生規模,規模化生産效率,我們需要探索的是:我提供什麼樣的品質,效率不夠高,如果産品品質足夠高,我們擴大規模,比如使用者說我們的産品成本降低了30%,我們擴大了規模,如果他們使用我們的産品卻讓成本增加, 我們擴大規模将是一個問題。

《馬之幫》的效果是,前三個方面在前提下做得很好。模式,耦合所有方面,如果哪個方面做得不好,就強行放下,其實是沒有用的。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137"的成功,會有大量人湧入</h1>

牛青社:目前幫派的重點是什麼?

張傑:我覺得我是半個産品經理,我對産品比較執着,這需要對行業的需求有所了解,對行業動态有一定的洞察力。因為洞察力最終決定了産品的發展方向,并決定了幫派可以有什麼樣的解決方案,而不是跟随行業。

除了ERP之外,我們現在針對賣家的供應鍊系統也在做優化,賣家如何管理供應商,供應商如何管理賣家,雙方形成網絡效應,使整個采購供應鍊行業效率得到提高。這是我現在關注的焦點,這個重點跳出來如何幫助賣家處理一些訂單,如果我們提高采購供應鍊的整體效率,其他問題就變成了次要問題。

空間非常大。

牛頭社:馬幫ERP也做好了做南美市場準備了嗎?

張傑:南美肯定是個大趨勢,人口衆多,電子商務滲透率沒有那麼高,中國的電子商務肯定會沖進去,然後以什麼方式沖進來,不知道。

目前行業的各種變化,包括亞馬遜的門店倒閉潮,都是正常現象,是行業發展到這一階段的必然産物,這一現象的每一個階段都在我國電子商務中有着非常大的更新作用。對于下一波,做東南亞也好,做南美,做獨立站也好,都很有幫助。

因為,比如說,做南美,它需要幾個能力:一個強大的深度供應鍊能力,是中國的航運過去還是其他方面,現在有人認為中國的出貨量曾經有點低效,而現在的高效是庫存本來就存在在美國的那些賣家,然後美國的庫存直接賣給南美。

接下來,TikTok可能也是上升的方向,這也需要一些能力,一個是管理更多的SKU,另一個是一鍵分銷或分銷模式,這也是看到一些賣家前幾年一直沒有在發展這件事上,如果你想上升,現在看看有沒有賣家可以抓住TikTok的需求。

如果TikTok崛起,它需要的是一鍵式解決方案,我們有一鍵生成的SaaS類OurMall,如果賣家在TikTok上收到大量紅色清單,他們可以快速增加商業價值。

牛頭:東南亞、南美和中國目前的電子商務環境比較?

張傑:隻要市場存在,隻要證明它是真正的市場不是僞市場,是真正的需求而不是虛假的需求,就會有大量的企業沖進來。

大量的賣家蜂擁而入,在試錯的過程中會發現,确實有需求,自然而然地,被這種需求會疊代出來大量的物流公司、倉儲公司、解決方案公司,包括馬幫等公司沖進來,對于這個市場,我從不擔心這個。

因為行業太大了,鍊條裡的人都過去了,一旦試錯成功,就會有大量的人湧入。

就像你幾年前認為亞馬遜是一個真正的市場一樣,你會看到當今市場上的大多數賣家服務公司都是針對亞馬遜的。為什麼這麼多人(公司)沖進來,因為這是一個真正的市場?

牛頭:你如何看待"亞馬遜門店倒閉"的現象?

張傑:跨境電商行業,或者整個電商行業,你會發現一個現象,其實與傳統商家是一樣的,那就是河東30年,河西30年。2012年之前,基本上是eBay,之後,一些賣家湧向其他平台,比如Quick-Sell,然後又湧向亞馬遜,把這個行業帶回了火熱,很多人蜂擁而至。

最近對賣家的"亞馬遜店關門"教育,給賣家的能力帶來了兩個提升:一個是海外倉的能力,另一個是品牌的能力。以前很多賣家都是基層賣家,産品品質不是很高,供應鍊深度也不是很深,但是通過亞馬遜的教育,教育出了強大的品牌能力,産品品質的提升也比較高,海外供應鍊,或者說深度供應鍊,也有很大的提升。

我們不去找個人賣家,我們看行業,整個行業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它對下一步發展有很好的影響。下一步是出口中國品牌和獨立站,或像shein這樣的優質供應商的平台或單一平台,這将會增加。

這是一個合理的必然現象。

亞馬遜現在處于這個階段,整個行業的能力都在更新,而進入下一個時代,下一個時代可能是東南亞、自主站、品牌出口,甚至海外線下中國品牌出口,甚至南美,現在非洲也在崛起,這樣這樣一輪市場、平台開放、品牌開放, 部分賣家的崛起,它對整個行業有大量的産出。

在這種情況下,幫幫也在行業内不斷變化,給賣家輸出多平台解決方案、多平台營運能力、多平台品牌營運能力、海外倉深度供應鍊營運能力、物流管理能力等等。

SaaS模型是,如果你足夠好,人們會繼續使用它。

牛青:在這個行業,你認為跨境SaaS現在火了嗎?

張傑:投資者的錢是最聰明的錢,是以騙取投資者的錢并不容易。

為什麼SaaS值得?它的使用者壽命價值非常大,隻要你的産品做得好,厚度足夠厚,使用者粘度足夠高,那麼使用者的壽命價值就會非常大,我們的一些使用者從2011年開始使用我們的産品。

從商業模式來看,SaaS模式是一個很好的商業模式,類似商業模式也有房産,因為每個家庭都要付費。我們也是。

如果你足夠好,他會繼續使用它。

牛青社:必然會帶來行業競争。

張傑:SaaS産品分為幾類,比如定制類,行業内有幾家公司采取這種私有雲部署、項目定制的路線。

我們應該成為業内唯一一個問題很深的重型SaaS,連接配接80多個平台,1000多家物流公司,隻有一個可以用于注冊的獨立版本。

其他重型ERP是可以在本地部署的項目級管理,缺點是将來更新維護的壓力如此之大,以至于如果遇到新平台,有可能200個使用者将擁有100個版本,并且100個使用者将需要重寫代碼并重新開發它, 這将是低效的。

有一個類似的單一平台,類似國内抖動專火,那麼他隻為聲音找了一個解決方案,我們這個行業也有很多這樣的公司,為亞馬遜出了很多解決方案。但他沒有針對其他平台或場景的解決方案。

這樣的公司很多,他們沒有存儲平台,沒有供應鍊管理,而隻是單一的平台管理。

還有一個針對中小型賣家的類别,有利于免費和小型費用解決方案。功能簡單,适合早起的賣家,産品隻設定功能,不涉及現場。

深度(嚴重)ERP是是否可以将此産品(深度)設定到崗位。很多SaaS在行業裡隻能做需求産品化,不能做産品場景、場景後期。

Niu Tsusho:你對SaaS模型的了解是什麼?

張傑:SaaS模式的終極模式是咨詢公司和軟體公司。我是賣家出身,做SaaS的優勢在于我有輸出的解決方案,商業模式輸出,如果這些能成為咨詢内容,無論是在銷售端,還是在實施端,還是在客戶成功方的背後,不僅把軟體的概念帶給使用者,還能給使用者帶來公司的推廣方案, 這是一個有價值的商業模式,去SaaS去。

國内外的SaaS公司都告訴我,SaaS不僅提供一套軟體,還有咨詢内容,就是我在網上給你的軟體在過程中,本身就有很多咨詢内容,那就是幫助你如何進入下一步,如何完善管理模式, 如何疊代業務模型。

Niu Tucson:回顧10年前,當"跨境SaaS"受到投資者青睐時,感覺如何?

張傑:當時我們還沒有投融資的概念,都是基層出身,彼此相比是你比我多的錢,你有多少交易量,每天多少單筆成交量。慢慢地,行業開始盤旋,會有新的模式進來,包括投資的概念,也帶來了外來者。

有人融資,我們就像,哇,這個行業能籌集資金嗎?有人上市了,我們就像,哇,這個行業可以上市嗎?慢慢地改變了每個人的想法。我們最早的一群人認為這是一門生意,和攤位差不多。

<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217">它改變了我的生活</h1>

Niu Tsusho:你想用什麼詞來形容你的(跨境SaaS)行業?

張傑:這個行業的絕大多數人都很低調,不想露面。我們圈子裡有很多人覺得自己像神,我們不一定在圈子之外認識他們。這并不能幫助他們走出去,他們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開發産品和優化内部流程。我們經常溝通,但僅限于行業内部。

近兩年來,一些外部品牌紛紛進入跨境電商領域。

如果我隻是一個賣家,我就不會接受采訪,2005年,我是eBay第一個講師小組的成員,23歲,需要在全國範圍内發言,很多事情對我來說是很自然的,也許這将是我的舒适區之一。

在我看來,一個好的組織管理者需要四種能力:産品能力、使用者能力、組織能力和融資能力。擁有這些能力絕對有利于公司的發展,是以我認為能夠上台演講也非常重要。

牛青社:您如何看待從事電子商務行業與人生成長的關系?

張傑:它一步一步地改變了我的生活。我最初是一家小企業,但後來慢慢地開始發展自己的系統意識。

我參與了整個行業的轉型。從一個賣家轉移到一個服務提供商。業内有不少人有像我這樣的履歷,尤其是在深圳。

有幾種情況,一種是像我一樣,隻想賺點錢,随着時代的變化,慢慢從國内電商到跨境電商再到服務商。

還有,最早的eBay,其實是香港人,他們對這樣的商務資訊非常敏感,為了降低成本,他們一般都會去深圳設立辦事處,一般選擇的地方是華強北,在當地還會招一群人來賣閃卡, 團隊有幾個人,然後幾個人出來成為超級大賣家。

他的公司就像是深圳第一批賣家的孵化器,這群賣家招募了很多人,這些人知道有跨境電商這種價值蕭條,在2007年和2008年問世,成為第二批賣家,然後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很多人蜂擁而至。

Niu Tsusto:是否有任何相關的國家政策來鼓勵它?

張傑:國家激勵政策在2013年和2014年左右。

牛青:那過去兩年呢?

張傑:今年兩會提出跨境電商是國家第二大戰略。

我們軟體的意義在于,無論未來國家在這個領域投入多少,會有多少賣家進來,這個市場勢必會非常大,是以投資者不會盲目投資這個行業。如今,該行業是投資行業非常好的投資目标。

疫情的作用是迅速提升國外市場從線下到線上的滲透,這件事的性質沒有改變,因為電子商務是必然趨勢,電子商務是未來必須存在的商業模式,正如以前的小賣部是将随處可見的商業模式一樣, 使電子商務商會成為商品流通中不可避免的商業模式。

<h1級>"pgc-h-right-arrow"data-track"的艱難時期。</h1>

牛圖森:從國内電商到跨境電商再到跨境ERP,20年來,你從微時間裡經曆了行業内的每一個主要節點,有沒有經驗可以分享?

張傑:不管你做什麼,隻要你對生意感興趣。

首先,要發現其商業價值(發現政策),這是嘗試和驗證;

其次,有可能老闆有戰略感,或者沒有,但是(都得朝這個方向走);

第三,是探索自身能力階段(能力采購),即為了赢得這個市場,我需要如何組織能力、業務能力還是産品能力、人員能力,要麼老闆自己提高,要麼上課,要麼找合适的人來支援;

第四,是資源配置階段,如果你的志向是做一個大規模還是一個偉大的公司,你應該考慮你應該配置設定什麼樣的資源;

第五,即當人、錢、貨、市場,想要用什麼樣的激勵模式就能解決生命力的問題。

簡單地說,就是人、财富、物、市場、活力五大要素。

整個公司的發展就是圍繞這五點,不斷探索。有時,當我做出具體決定時,我會考慮我現在正在解決的問題中間的哪一點。

這些是自我總結,探索和與朋友聊天。我對抽象事物有自己的見解,首先,當你發現一個問題時,你會拿這個問題和很多人交談。在聊天過程中,您會發現您的問題可能根本不是其他人的問題,他們會告訴你一個模型或解決方案。

牛青社:你覺得這特别難嗎?

張傑:還是。心力不是很強,每年都有一兩個環節讓你想放棄,但我的個人力量還是挺強的,更容易堅持做一件事。

2004年我們有30多個賣家看到馬雲,但隻有大約三個人還在做電商,其中一個關鍵點就是你是否有很強的精神力量做出大的戰略定義,堅持做一件事,甚至說在最困難的時候沒有放棄。

在做電商的時候,也有賬号雷射、踐踏坑、走錯路、虧損大額的階段。有時我會想,我改變了這個行業。

當我在2014年過渡到SaaS時,我感到非常痛苦,我們有超過600個賣家,很多定制需求,每個版本都不同,很多人需要購物,而且我經常有一個壞的硬碟,東西被老鼠咬了,資料庫壞了,等等,根據1%的概念, 每天都有兩個。

我們做軟體行業,2012年有很多人殺進去,咄咄逼人,然後每年都有很多家庭要殺進去,但是殺進來不一定堅持,很多人放棄了,太難了。

這也有點難,你必須等待,這很難。德州撲克的一個概念是,你不會輕易更換桌子。雖然現在運氣是順風,但大牌總會來,因為運氣好,趨勢好,都是波動的。現在趨勢是下降的,然後你等着,等這張桌子,保護籌碼,保護團隊,等待大牌來臨。

當大牌來臨時,他們抓住時機。但首先,你必須成為一名優秀的球員,才能獲得一個大市場,做大事并把事情做好。但當市場走勢下行時,就像往年一樣,你要有決心,可以等待,而不是下台。

這種決心,可能是我的本性所引起的對事物的識别,特别是能夠堅持的。

本文來自微信的公衆号,牛鑷子(ID:Neuters)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