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8月15日,73歲的李承晚站在漢城中央廳的高台上,志得意滿的宣布成立大韓民國。抱着美國的大腿,他終于成了南韓的開國總統。
可此時的他怎麼也想不到,十二年後,他也将在這裡被趕下台。
71天後,北邊的金日成也不甘示弱,在平壤宣布建立北韓民主主義共和國。
北韓半島就這樣以北緯38°為界,被分割成大小差不多的兩半,同根同源的民族也至此開啟了骨肉分離的七十多年。那麼,韓朝兩國為何總是針鋒相對?他們又是如何對峙的?
北韓和南韓,針鋒相對的幾十年
根據美國駐韓軍政府檔案顯示,在金日成宣布平壤政權成立的當天,南韓方面就切斷了兩地之間的全部郵政通信,就連民間家書都得通過日本方面才能轉達寄送。
不過這種冷對抗的僵持沒有維持多長時間。
1950年6月25日,在蘇聯方面的默許下,金日成秉承着“想用刺刀碰一碰南方的土地”的統一決心,向北韓人民軍下達了進攻指令,
北韓戰争正式爆發了,緊張局勢迅速更新,韓朝背後各自的老大哥——美蘇兩大陣營在北韓半島上展開了一場軍事上的較量。而雙方除了真刀真槍的較量之外,還在心理戰上絞盡腦汁。
例如美國曾用轟炸機空投大量的勸降傳單,上面或寫着“棄暗投明,共享和平”等誘人字眼,或印上了“聯合國軍”優渥的物質條件,或描繪了投降後可能獲得的種種優待和福利。
面對美軍的糖衣炮彈,北韓也不是吃素的,雖然沒有絕對制空權,但它打出了“悲情牌”,用木版畫描繪“美軍屠殺無辜兒童”的場景,通過地下組織在南韓大小城市和鄉村秘密張貼。
到1953年北韓戰争進入尾聲時,整個北韓半島的人口較1945年減少了12.3%,無數家庭失去了自己的兒子或丈夫。國仇家恨交織在一起,為後續朝韓兩國對抗積蓄了充足能量。
戰後初期,背靠中蘇的北韓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千裡馬運動”,并很快迎來了高光時刻,實作了經濟上的飛速發展。平壤紡織廠的女工鄭玉順,創下了同時操作128台織布機的世界紀錄;金日成綜合大學研發的“主體鐵”,号稱性能超過日本鋼材;
為了展示自己的主體優越性,北韓還通過架設在開城的10座100千瓦廣播塔,每天12小時朝南部播放“平壤市民免費分得伏爾加小汽車”的新聞。
而與之相比,六十年代的南韓則遜色許多。
當時的南韓經濟屬全球最末一檔,為了吃飽飯,許多南韓女人不得不成了慰安婦,向美國大兵提供服務來換取食物;她們的丈夫兄長則去美軍基地撿不要的剩飯,在美國士兵鄙夷的眼神裡,将這些剩飯混合在一起烹煮,這就是現在南韓美食“部隊鍋”的曆史來源......
更諷刺的是,南韓政府還把這些美軍慰安婦美化為——對國家做出特殊貢獻的“愛國者”。
與此同時北韓的“傳單戰”并未停止,據南韓中央情報員1975年的資料顯示,當時南韓每個月截獲的北方傳單約3.7噸,内容多聚焦在住房配置設定和醫療保障等當時南韓人的生活痛點。
更為激進的是,1968年,北韓還派遣了一支由31人組成的敢死隊,秘密潛入南韓,企圖行刺當時的南韓總統樸正熙,還差點就成功了。
但百密必有一疏,他們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暴露的原因竟是因為鞋子,他們所穿的黑色鞋子跟駐紮在首爾軍隊的皮鞋樣式完全不同,這讓附近巡邏的巡警察覺出了不對勁。
随後雙方在距離青瓦台100米處展開激烈交火,最終因寡不敵衆,北韓敢死隊行動失敗。雖然失敗了,但卻側面表明了當時北韓上司人金日成對自身實力的極大自信。
到70年代南韓也“支棱”起來了,創造了漢江奇迹,實作了經濟騰飛。
頓時自信感爆棚的南韓也開始了自己的輿論宣傳戰。
比如用熱氣球向北韓方向投放首批“現代汽車”廣告冊,這些用精美銅版紙印刷的彩色圖冊裡,刻意展示着南韓超市貨架上堆積的進口牛排、以及百貨公司裡琳琅滿目的貂皮大衣。
而北韓方面也不甘示弱,又來了個狠的。
在1983年借着南韓高層友好通路緬甸的契機,派出北韓特工在緬甸昂山策劃了一場特大爆炸案,炸死了時任南韓總統全鬥煥的經濟顧問金在益等多名南韓高官。
南韓高層就這麼差點被一鍋端了,這可把南韓給驚出一身冷汗,雙方的關系也徹底僵了。
直到1998年,金大中就任南韓總統後,實施了推動半島和平的“陽光政策”,朝韓關系才得到改善,随着5000名南韓遊客踏上去往北韓的郵輪,朝韓雙方終于不再撕破臉面了。
但在和平和發展的世紀潮流下,雙方背後的暗流湧動從未停止......
新世紀下,雙方又有了新的對抗
進入21世紀,随着全世界進入和平和發展的新節奏,韓朝雙方的關系也緩和了許多。
2000年6月,北韓和南韓舉行了曆史性的首次首腦會晤,在媒體的鏡頭下,南韓總統金大中和北韓上司人金正日友好地握了手,雙方簽署了《南北共同宣言》。
跨越幾十年的隔閡,北韓和南韓終于看到了雙方冰釋前嫌的友好未來.....
2004年6月,随着朝韓雙方合作成果——開城工業園區的第一期工程的竣工,國際上普遍對朝韓兩國實作和平統一抱有高度期待時,意外發生了......
2006年,随着一聲巨響,北韓成了世界第九個有核國家。面對北韓違背《核不擴散條約》的行徑,聯合國安理會對其實施了嚴厲的經濟制裁,南韓更是是以神經緊繃、寝食難安。
之後随着秉持着“對韓強硬”的李明博總統入主青瓦台,此前的“陽光政策”被徹底否定,緊張肅殺的敵對氣氛又一次籠罩了整個北韓半島。
在李明博的示意下,南韓率先開始了所謂的“資訊超限戰”,将投往北韓的傳單數量從年均50萬張暴增至200萬張,而傳單上則都是含有醜化北韓方面的内容。
更為過分的是,2009年,某“脫北者”團體使用PS技術,将金正日頭像嫁接在健美運動員的身體上,引發了北韓方面的震怒。金正日親自下令,朝方炮兵可使用榴彈炮進行跨境射擊。
為了應對南韓方面的新型宣傳戰,在北韓第三代上司人金正恩的親自督促下,2014年,北韓研發出了可以幹擾南韓氣球定位系統的電子對抗武器。
2016年,南韓民間團體用防水塑膠袋包裝防彈少年團專輯,借助冬天的季風将這些物品運送到北韓。
而正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北韓在次年“薩德危機”期間,向南韓投放了有關”美軍基地輻射緻癌“的圖表,還貼心地用蓋格計數器圖案和白血病發病率強化說服力。
這引起了不少南韓群眾的恐慌。
一位名叫金周勇的南韓大叔對媒體透露:
“雖然北邊那個國家老是威脅我們,但有時候倒也做些良心事,要不是那些傳單,我都不知道美國人竟然在南韓幹了這麼多壞事,我們南韓人真是可憐啊。”
“傳單對抗”的背後,并不單純是南韓意識形态上的敵視,其背後還是精密的經濟計算:
根據南韓統一研究院的資料顯示:
2017年,南韓每投放1美元傳單,北韓就要花費12美元攔截。
這種高昂的經濟花費,對于常年經濟羸弱、人均GDP不到1000美元的北韓來說,無疑是巨大的負擔。要知道,就在去年,金正恩親口承認:“北韓的配給制度已經崩潰”。
而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統計,去紀念北韓有600萬人正遭受饑餓的痛苦。
對比曆史,同樣是被冷戰分裂,德國在蘇聯解體前就已經實作兩德統一,越南更是在1975年就結束了分裂,而朝韓雙方至今仍在三八線緊張對峙。
同根同源的兩個國家,真就要這樣永遠敵視下去嗎?
望向開城滿月台上的野菊花,它年複一年地開過軍事分界線,如同朝韓雙方的群眾,那種同屬一個民族的血脈本能,正在用隐蔽的方式,消除兩國政治軍事上的割裂......
和平的暗流在悄悄湧動
在中朝邊境的珲春自貿區,南韓和北韓的經濟往來在此彙聚,凝結成了一條友好的财富河流。在這裡,南韓的時尚化妝品通過中文标簽和人民币結算,轉手到了北韓的國境内。
根據中國東北有關部門的統計,2023年,自貿區内實作了對朝轉口貿易額1.2億美元的經濟成就,正如亞當斯密所說:“貿易是雙赢的”。
南韓在經濟交流裡得到了美元外彙,北韓的婦女則在官方鋪天蓋地的反對南韓宣傳裡,通過商品上的韓文标簽,以這種無聲的方式得到了另外的資訊。
而在北韓的羅先特區倉庫裡,三星手機被重新包裝成“平壤牌”智能裝置,但裡面被預留的《藍色生死戀》卻未被删除,而這也許是文化生活十分匮乏的北韓人民為數不多的娛樂。
這種“借助中國轉口”的貿易規模,已經達到朝韓友好時期經濟往來的八成,形成了獨特的半島灰色經濟生态。
受這些韓朝兩國民間經濟貿易的影響,北韓的民間生态已經發生了巨大改變。和外界通常想象的“百姓一片嚴肅,三句話就歌頌領袖”的刻闆映像不同,南韓國情院去年的報告顯示:
平壤高中生裡,有三成能準确說出南韓IVE組合成員的姓名。
南韓的流行文化在北韓受到巨大追捧,盡管那十分隐秘。當住在平壤的少年可以用虛拟貨币購買南韓遊戲皮膚之時,當釜山的家庭主婦通過中國電商平台采購到來自北韓的松茸時,這些價值12億美元的韓朝民間交易,正在建構超越兩國敵對意識形态的物質共同體。
在如今每年8.7%的民間交流增長率下,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敵對的韓朝兩國會“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迎來真正的和平統一。
本期參考文獻:
[1]裴宰焄.影響南韓對北韓政策的内外因素研究
[2]程曉勇.曆史與現實:北韓核危機的背景和緣起
[3]柳熙福,馬雲鵬.看待李明博政府對朝政策的另一個視角——基于非均勢核威懾的分析
[4]張立夫.北韓民族主義與北韓半島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