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奔馳要用科技+傳承,啃下純電高端豪華硬派越野的“硬骨頭”

汽車電動化浪潮中,純電其實并不好做,尤其是越高端的車型,純電越難上量,目前來看,50萬元以上的純電市場,規模還很“稚嫩”,更别說那些過百萬的高端豪華車了,硬派越野很酷,也越來越得到消費者的喜愛,但加上“純電”以及“高端豪華”的定位,這對于任何品牌都是極大挑戰。

10月18日,預熱了半年的全新梅賽德斯-奔馳純電G級越野車,正式開始預售,純電G 580首發特别版車型的預售價格為217萬元,同時新款G 500和AMG G 63也公布了正式售價,分别為186.8萬元和259.55萬元。

為了做好純電大G,奔馳兩手抓,一是傳承,二是科技,兩手都很“硬”。

奔馳要用科技+傳承,啃下純電高端豪華硬派越野的“硬骨頭”

設計風格一如“G”往

純電大G看上去和燃油版幾乎一樣,這是奔馳最近一年已經采用的“打法”。比如今年4月,奔馳釋出的旗艦電動轎車EQS中期改款,注入了燃油車奔馳S級的設計元素——帶有水準鍍鉻條的仿進氣格栅、擎蓋上豎起經典的三叉星立标。本月初,康林松在接受外媒采訪時提到,奔馳下一代S級将會同時推出燃油版本和純電版本,燃油版本将基于MRA平台打造,純電版本将基于MB.EA平台打造,兩個版本會采用相似的外觀和内飾設計。

奔馳要用科技+傳承,啃下純電高端豪華硬派越野的“硬骨頭”

純電大G同樣基本延續了燃油大G的設計和格調,同時官方也沒有再使用EQG的命名。在過去的20年間,G-Class越野車在中國收獲了超過5萬名客戶,中國也成為了G-Class越野車的全球第二大市場。标志性的方盒子造型,高大威猛的身軀,剛毅粗犷的車身線條以及高高隆起的引擎蓋,都能一眼讓人認出這是一台G級車。

圓形頭燈組、發動機蓋的梯形轉向燈、側面排氣口等标志性元素悉數保留,完美繼承了G級車系45年來的DNA。

不過全新的純電G 580車身尺寸有些許調整,長寬高分别為4624/1931/1986毫米,軸距為2890毫米,燃油版則與現款基本保持一緻。

奔馳要用科技+傳承,啃下純電高端豪華硬派越野的“硬骨頭”

而且純電大G為了迎合其電動身份,前臉的進氣格栅變成了封閉式,中網内部為一圈閃亮的LED燈帶環繞。車尾部圓形的備胎罩變成了方形的小書包,用來放置充電槍等工具,也能當做随行小工具的收納空間。

除此之外,在整體造型上再無其他變動,當然,為了減少風阻系數,進一步提高純電車型的續航裡程,G580在一些細節做了不少符合空氣學動力的設計微調,比如引擎蓋和A柱飾件、車頂飾條擾流闆及後輪拱都經過了空氣動力學優化設計。

相比于标新立異,經典的傳承和發揚才更符合消費者對于傳統豪華品牌的期待,尤其是大G這樣的傳世之作,一以貫之的形象是其極為寶貴的無形資産。

保持技術引領優勢

在燃油車時代,奔馳G級憑借差速鎖技術(差速鎖,即具備自動鎖止功能的差速器,其作用是為了提高汽車在非鋪裝路面的通過能力),燃油版奔馳G級“三把鎖”帶來的強悍性能。讓它成為硬派越野公認的标杆。

在純電大G上,讓燃油大G賴以成名的三把機械差速鎖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電子虛拟差速鎖下的“新越野三件套”。盡管“三把鎖”變成虛拟的,但奔馳給4個輪邊電機分别裝上了2擋變速箱,這在業内屬于首創。

奔馳要用科技+傳承,啃下純電高端豪華硬派越野的“硬骨頭”

在前瞻電動科技的加持下,純電大G上增加了三項全新的越野功能,分别是G-TURN、G-STEERING轉向功能和off-road crawl模式。

off-road crawl的中文名叫做智能越野爬行模式,和此前比亞迪旗下的方程豹上的“蠕行模式”非常相似,可以智能操控車輛以3種定速巡航(2~14公裡/小時)的方式在爬坡或下坡的過程中選擇前進或後退;G-STEERING轉向功能則是類似于圓規掉頭,可通過獨立的輪邊電機單獨鎖止内側後輪,減少純電大G的轉彎半徑,幫助車輛近乎圓規畫圓般,通過一些發夾彎路這樣的極限路況;至于G-TURN,就是坦克掉頭,通過4電機操控兩側車輪相對逆向轉動,在此過程中,兩側的車輪朝相反的方向轉動,進行原地360度旋轉。

得益于電動的先天優勢,純電G級越野車還有更強的涉水能力和爬坡能力,其涉水深度可達到33.5英寸(850mm),比燃油大G多出了150mm。

綜合以上來看,純電大G最大的亮點之一,就是并沒有因為其電動化的身份,而丢掉越野屬性,甚至還有所提升。這要歸功于奔馳堅持“科技領航”,把燃油版大G原有的能力複制過來,并用創新技術創新加以強化,造就這一既經典又先鋒的純電大G。

小結

純電大G的推出,是奔馳電動化政策持續演變的結果,從最難處入手,代表了奔馳調整和改革的決心,因時而變,迎勢而上,用先進的技術創新和最新重磅産品繼續以“中國速度”加速在華落地。

南方網、粵學習記者 許方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