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碩果飄香。走進西秀區雙堡鎮大壩村,蜿蜒的公路、清澈的河流,青山綠水間,一幢幢樓房鑲嵌其間,這裡黨建飄“紅”,産業透“綠”、生态添“彩”,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近年來,西秀區雙堡鎮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全國文明村”大壩村為主體,全面推廣1+X支部聯模組化式,從生态系統整體性出發,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營造了黨建引領、政府牽頭、群衆參與的生态文明良好氛圍,為全面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積累了寶貴經驗。2022年,西秀區雙堡鎮被貴州省生态環境廳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黨建紅”引領富民産業
10月,是金刺梨大量豐收上市時節,雙堡鎮大壩村幾千畝金刺梨基地一片金黃,村民許忠義和其他村民戴着手套,拿起剪子,熟練地剪下一串串金刺梨,他們在家門口“上班”,按斤計酬,每天采摘300斤,能得150元務工費。
“如今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門口就有事做,村裡還有分紅,我們跟着村合作社幹有底氣!”許忠義賣力采摘着果大的刺梨,笑得合不攏嘴。
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大壩村将土地集中在一起種植金刺梨,幾年間,全村種植了5000畝金刺梨,以金刺梨為主導産業,多種産業融合發展。同時,大壩村還把壩區經濟和當地群衆建立利益聯結機制,通過統一技術管控,讓村民自行流轉種植面積,形成了“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的脫貧攻堅格局,讓群衆成為産業發展的參與者和管理者。
多産融合促發展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水吃水念水經”。除了金刺梨,近年來,雙堡鎮還兼顧發展了多項生态産業。利用荒山荒坡發展黃桃種植,推廣金刺梨種植,大力發展辣椒、茶葉種植等産業,推動經濟作物種植與景觀打造、産業發展、生态旅遊融合發展。截至目前,當地種植了辣椒1.2萬餘畝,金刺梨種植 7500 餘畝,茶葉種植 18750 畝,還有林下中藥材育苗種植1000畝等項目,形成了覆寫山上、地下多種産業融合發展态勢。
“近年來,雙堡鎮探索打造‘生态+綠色農業’、‘生态+綠色工業’、‘生态 + 旅遊業’的‘ 山歌水經型’發展模式。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對農民的參與問題及農民的利益連結機制進行了專項研究和設定。”雙堡鎮黨委書記吳斌告訴記者,通過一系列項目實施,有效帶動全鎮一千餘戶實作增收,人均可支配收入顯著提高。
在促進産業發展的同時,雙堡鎮通過廣泛種植草莓、金刺梨、辣椒和黃桃等作物,利用植物根系、莖葉的水文效應,還能防止水土流失,助力石漠化問題治理。
生态紅利共分享
“随手一拍都是大片。”金秋時節,不少市民選擇遠離城市的喧嚣,到雙堡鎮九龍山森林公園享受靜谧,公園裡還有養生酒店,在這裡住上一晚,好不惬意。
位于雙堡鎮的九龍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占地面積 6.4 萬餘畝,集山嶽、丘陵、人工湖泊等風景于一身,森林覆寫率 在80%以上,負氧離子含量高,素有安順“綠肺”的美稱。
以九龍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為重要基礎,雙堡鎮大力發展綠色旅遊,以獨具魅力的屯堡文化、秀麗的自然風光、多彩的民族節日組成了獨特的自然人文風光,吸引越來越多省内外遊客前來旅遊。
如今的雙堡鎮,青山常在,綠水長流,通過九龍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的康養生态打造,全鎮負氧離子含量遠超國家數值,九龍山國家森林公園至今為止,獲得 “國家級森林公園”“省級森林康養試點基地”“貴州省林業局森林特色小鎮試點機關”“西秀區 中國小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等榮譽稱号。
雙堡鎮黨委書記吳斌表示,下一步,雙堡鎮将繼續依托豐富多樣的生态旅遊資源和紅色文化資源,挖掘生态休閑、旅遊度假等業态,推動當地從“賣産品”向“賣風景”“賣體驗”轉變,讓群衆分享更多的生态紅利,收獲青山綠水帶來的更多實實在在的幸福。
來源:安順日報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