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效率提升
集中力量辦大事
為了讓有限的财政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益,打破了财政支出固化的格局,全面清理無效的财政資金,安徽進行了零基預算改革。
随着改革推進,政府部門之間協同性明顯提高,有限的财力被精準投入重要的民生發展事項上。而對于市場經濟主體,這場改革正讓他們迎來新機遇。
就在幾天前,合肥的這家柔性屏生産商開工了全球首條自主知識産權的8.6代線。
合肥維信諾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事務總監 高遠峰:全球最高的柔性屏世代線已經在運作的是6代線,是在1.6米乘1.85米的玻璃基闆上進行加工,8.6代線比這個整整大了一倍。這代表我們可以切割更多的顯示屏出來,也能夠切割更大尺寸的顯示屏,規劃總投資是550億元人民币。
高遠峰告訴記者,目前,全球新興顯示産業周期呈現明顯的上行趨勢,OLED技術迎來黃金時代和關鍵視窗期。大陸顯示産業中,中尺寸OLED市場正處在暴發前夜。他們的這條新産線,将打破以往國際慣用的傳統工業生态顯示屏技術,首次應用全國産智能像素化技術方案。
合肥維信諾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事務總監 高遠峰:這幾年我們顯示産業随着向深水區的發展,一些源頭性的技術創新投資是比較大的。特别對于我們這種投資比較大、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企業,也急需要各方面資金的支援。
550億的投資壓在了企業身上,雖然以往他們也得到政策支援,但是資金體量較小,變化從去年開始。
合肥維信諾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事務總監 高遠峰:前幾年的時候,大概是百萬元級或者是十萬元級。對我們更大是一種鼓勵,是一種榮譽性質的。現在科技部門、财政部門等等,集中一些資金,支援我們這些源頭上的創新或者基礎性的工藝創新,資金體量到了千萬元級,這個對我們的支援幫助就是非常大了,真正緩解了我們企業資金的困難。
從十萬到千萬,企業為什麼能獲得這樣的機會?
在政策清單上,我們找到了答案。安徽将省科技重大專項、揭榜挂帥、長三角聯合攻關等政策整合成一個“省科技創新攻堅計劃專項”,由科技部門牽頭,資金總量從原來每年約4億元,直接強化到10億元,支援方向從2022年的40個優化整合為2023年的22個,單個項目平均支援強度是改革前的5.7倍。這讓一度對改革持保留态度的科技部門從業人員段菖蒲,一塊石頭落了地。
安徽省科技廳重大任務與戰略科技力量建設處處長段菖蒲:原來最缺的可能就是我們的财政資金的金額。改革之後,我們支援維信諾的重大專項就支援了5780萬元,這個支援的強度在改革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安徽省科技廳黨組書記 吳勁松:多少年想幹沒幹的事,我們去年就能幹了。大家都協同起來了,有個專班牽頭加配合。錢,财政統一出,項目,大家統一搞,部門之間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提高了。
支援科技創新
調動市場的力量
不僅是各個部門擰成了一條繩,在改革中,安徽還充分發揮了市場的作用,讓财政資金發揮出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安徽省财政廳廳長 谷劍鋒:原來這些錢都是直補的,我們講叫“撒胡椒面”也好,或者“撒芝麻鹽”也好,原來就這樣每年都撒出去,直補這個錢就是有去無回,效益怎麼樣是很難評估的。我們現在把它抽回來以後,做成政府的産業引導基金,一年就集中了80多億元。
谷劍鋒告訴記者,他們積極發揮财政資金引導撬動作用,新成立了“新興産業引導基金”,采用“引導基金+母基金+子基金”的方式,計劃用五年的時間統籌500億元,撬動1500億元社會資本,做成總規模2000億元的基金叢林。
安徽省國有金融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潘友華:現在是基金管理人管錢,他要積極投項目、找項目,那麼投資進度也加快。目前省本級16隻母基金已經組建完成,總的認繳規模已經接近1800億元,母子基金數将近200個。目前為止,已經投了325個項目,很多獨角獸項目,安徽省的首台套項目,投早、投小、投科技。
這家高端裝備企業憑借着研發出7項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産品,不僅獲得了省級科技轉改基金的青睐,加速了研發進度,而且他們主打用于下一代光伏電池制備的鈣钛礦蒸鍍機,拉動了國内相關産業的快速發展。
合肥欣奕華智能機器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朱承達:這個泵,就是做真空裝置比較核心的一個零部件。前期是進口為主,現在我們在扶持國内做泵的企業,大家一塊去研發,一塊去進步,争取早點實作鈣钛礦關鍵裝置零部件全部的國産化。因為我們一台裝置需要很多種零部件,扶持了很多本地配套的零部件加工企業,幾十家應該是有的。
基金加資金,調動了市場的力量,為了管好這筆錢,政府部門也擔起了責任,在改革中,财政部門新增設了國有金融資本監管處。
安徽省财政廳國有金融資本監管處處長 杜榮勝:這個放大效應是财金工具裡面特别好的,效果非常凸顯。原來獎補的錢,現在變成綁定社會資本一起去投資到産業裡面。我形成的是股權,如果掙錢了,那變成600億、700億回來了。除此之外帶動産業,同時帶動稅收。我們找一個鍊主過來,那上下遊産業鍊全部都跟過來了。大家一起去把這個産業發展好,同時要實作資本的保值增值,使整個安徽的産業起來了。
安徽财政零基預算改革
初顯成效
在安徽,财政零基預算改革已經成為一個突破口,激發了政府部門間明顯的化學變化。
安徽旭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路忠林:這個是我們今年收到政府“免申即享”平台發來的短信,享受了政府資金支援294.3萬元。
在安徽的改革中,實行了涉企補助資金“免申即享”,市場主體不用送出材料,收到短信後,隻需網上一鍵确認資訊無誤,就能坐享資金進賬。
安徽旭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路忠林:節省了我們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
在營商環境優化的背後,是政府治理效能的提升。财政部門的這套系統會自動比對企業情況,去年系統提醒重複申請補貼的比較多,而今年提醒變成了“社會效益低”。
安徽省财政廳預算績效管理處處長 王旭:我們有一個企業庫,會給企業進行一個畫像,政策找企業。企業是無感,稽核的工作都是由我們各級各部門在背景進行操作。2023年3月上線以來,累計兌付财政資金129億元,惠及企業3.2萬家。兌現的時間大幅度提前,有的當天就能收到。
在安徽,零基預算改革激發出政府部門的化學變化,讓政府治理效能明顯提升,财政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2024年,安徽省級再壓減非重點、非剛性支出26.8億元,比上年增加17.9億元;集中财力辦大事,重點保障事項資金投入從756億元提升到843億元。
安徽省财政廳廳長 谷劍鋒:因為我們财力本身沒有那麼大幅度增長,都是要靠從一點一滴裡邊來把它集中起來,最後我們能夠辦成一個大事,辦成一個民生的大事。這個效益現在看逐漸會顯現出來。
科技支出強度明顯提高:
- 2023年,安徽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2%,比例居全國第3位;
- 科技攻關單個項目支援強度提高約5倍,特别重大項目省級支援資金可超億元;
- 2023年,科技型中小企業同比淨增4700多家。
安徽省科技廳黨組書記 吳勁松:實際上零基預算背後是體制機制改革,不是個光錢的問題,錢是個表象,更深的是推動政府工作的整合,這種系統性、協同性、整體性的問題,是整個科技工作的統籌或者健全新型舉國體制的一個切入口。
在民生領域:
- 2023年,統籌投入492.8億元,支援實施50項民生實事和10項暖民心行動;
- 統籌5億元,專項支援治理農村黑臭水體,整治1176個,同比增加339個;
- 高等教育生均撥款水準由改革前的全國第30位提升至23位。
深化之路不會平坦
需要攻堅值得期待
财稅體制改革從來都是着眼于長遠機制的系統性重構,而不隻是為了解決眼前的一時之難。安徽零基預算改革,立足當下,着眼長遠,以大膽、生動的實踐,向财政資金要效益,向協同治理要效能,正在為進一步建構提高有限财政資金使用效率的長期機制打下基礎。
這場改革很專業,有專業部門、專業人士的努力;它也很大衆,有社會各方力量的參與,其成效,廣大企業、居民可感可及。這項改革有“破”也有“立”,減掉了不該做的事,新添了能辦成、辦好的事。這項改革牽一發動全身,切入點是預算制度變革,觸角正在向政府治理的多個方面延伸。從長計議,眼下還隻是起步。面對“深化零基預算改革”的新要求,深化之路,不會平坦,需要攻堅,值得期待。
來源:央視新聞
稽核:馬翔宇 編輯:胡霈霖 校對: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