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翼支付耍把戲∶金融版圖縮水,橙小花設會員費“圈套”

中國電信旗下宣稱面向7000萬月活使用者,賦能超1000萬家線下商戶門店及170餘家線上知名電商的翼支付,最近正遭遇“多事之秋”。

翼支付耍把戲∶金融版圖縮水,橙小花設會員費“圈套”

近日有使用者公開投訴稱,翼支付及其旗下的多個平台存在“套路貸”行為,包括但不限于誘導使用者支付“會員費”、以辦理手機套餐為名推銷貸款等,還有不少使用者對翼支付盜刷銀行卡、貸款利率畸高的問題頗為不滿。

貝多财經注意到,翼支付目前正在收縮互金業務範圍,拟出售旗下小額貸款、保險代理、融資擔保公司的全部股權,以應對愈發嚴格的業内監管要求。但清退上述業務後,翼支付的合作展業、合規營運都将面臨挑戰。

一、誘導繳費,存在資訊洩露隐憂

“翼支付借錢平台誘導我開通40元月卡,聲稱共有三個放款通道,如果放款失敗就向使用者發起賠付,但目前三個通道都無法放款,且客服拒絕解決月卡退款問題”,在黑貓投訴平台上,關于翼支付虛假宣傳、誘導收費的投訴屢見不鮮。

翼支付耍把戲∶金融版圖縮水,橙小花設會員費“圈套”

另有使用者向媒體反映,翼支付旗下的橙小花APP的提現頁面存在不少模棱兩可的誤導性設計。據開甲财經報道,橙小花提現界面同意《橡樹權益服務協定》、《資訊授權書》的選項,與99元/月的會員費用挂鈎,且預設連續扣費。

翼支付耍把戲∶金融版圖縮水,橙小花設會員費“圈套”

倘若使用者不勾選相關協定,直接點選“去提現”,跳轉頁面則會提示開通會員後享有的影音會員、出行美食券等權益,并将“加入會員并進行下一步”内容加粗放大,繼續對使用者進行開通會員誘導。

不難想象,一旦使用者未能注意到服務協定的具體内容,或是在界面引導之下進行了誤操作,便會掉入高額會費的陷阱。且橙小花所謂的“會員服務”,實際上由深圳橡樹黑卡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并非自身獨立營運。

翼支付耍把戲∶金融版圖縮水,橙小花設會員費“圈套”

筆者嘗試在橙小花APP進行注冊并申請授信額度得知,在資訊填寫階段,橙小花要求使用者上傳身份證件并進行人臉認證,還需填寫職業、學曆、詳細位址、常用聯系人等多項隐私資訊,甚至要求開啟定位權限。

翼支付耍把戲∶金融版圖縮水,橙小花設會員費“圈套”

不僅如此,使用者還需同意來自衆安小貸的個人消費授信協定和個人征信授權書,實際金融業務辦理承接方為深圳衆聯商務有限公司及其合作的金融機構,橙小花僅向使用者提供其他金融服務方的服務入口,并稱使用者實際交易行為與其無關。

翼支付耍把戲∶金融版圖縮水,橙小花設會員費“圈套”

雖然筆者的審批申請最終未能得到準許,不過在這之後,橙小花主動發送短信,向筆者推薦了小龍錢包、八戒金服等其他助貸平台,充當起網際網路貸款中的導流角色,且通過上述助貸平台無需再上傳相關個人資訊,僅需填寫手機号。

翼支付耍把戲∶金融版圖縮水,橙小花設會員費“圈套”

這不禁令人疑惑,如果使用者的确有向橙小花推薦的第三方平台借貸的需求,個人資訊是否将被預設共享給後者?要知道,此前原銀保監會曾明确指出,以預設同意、概括授權等方式擷取授權,涉嫌侵害消費者個人資訊安全權。

二、消費欺詐,挂着“贈機”賣“借貸”

實際上,這并非翼支付首次因“套路貸”被使用者舉報,也不是其第一次出現資訊洩露問題,最典型的便是翼支付此前被诟病的“分期付款,免費贈機”活動。

所謂的“贈機”,本質是翼支付從業人員打着“免費”的旗号,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況下用其身份資訊辦理翼支付中的“橙分期”綜合授信金融合約産品,即通過手機套餐,變相捆綁網絡貸款産品。

有使用者在黑貓投訴平台上表示,如果在使用過程中出現還款逾期,自己将收到電話、短信等形式的催繳;而一旦向相關客服申請放棄、取消相關合約,便會被告知需支付違約金,還會影響個人征信,已嚴重侵犯個人權益,涉嫌消費欺詐。

翼支付耍把戲∶金融版圖縮水,橙小花設會員費“圈套”

前不久,多名翼支付使用者在接受中國經營報采訪時表示,自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銀行卡中的資金通過翼支付被盜刷,且因無法查詢到被盜刷資金去向,翼支付方面表示“沒有進入翼支付賬号的資金不屬于理賠範圍”,拒絕擔責。

翼支付強調,其對使用者開立的翼支付賬戶存在三重驗證,且在不同的消費場景下有“支付密碼+短信驗證碼”的聯合驗證,使用者的密碼均通過加密機加密,無法反編譯,翼支付自身無法提取獲知使用者的密碼資訊。

據悉,目前翼支付盜刷事件已波及近400人,雖然翼支付方面已對部分受害者的損失進行了理賠處理,但大多數受害者仍對翼支付的使用者資訊安全管理機制,以及多重驗證的風控模式持質疑态度。

貝多财經了解到,早在2019年9月翼支付旗下平台天翼征信就曾深陷資料安全風波,其總經理、副經理以下及市場人員,共計十餘人被警方以“協助調查”為由帶走,原因或與“套路貸”“侵犯使用者隐私”有關。

彼時有業内人士透露,天翼征信利用國企身份收集使用者個人資訊、喜好等帶有敏感性的資訊資料。如使用者協定上說隻是分析使用者行為,幫助提高産品體驗,結果變成了出售使用者畫像資料,并将使用者資料作為商業目的進行分析收集。

就這個次元來看,翼支付華美的使用者體量、業界知名度長袍下,存在着不少在監管紅線邊緣遊走與試探的暗瘡。

三、股東重組,金融布局大幅收縮

值得注意的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正在翼支付營運主體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内部展開。該公司于5月6日進行了股東重組,共有17位股東退出,目前僅剩中國電信、成都産業資本和嘉興啟應三大股東,對應持股比例暫未公示。

翼支付耍把戲∶金融版圖縮水,橙小花設會員費“圈套”

此外,翼支付正緊鑼密鼓地收縮業務布局,現已在北京産權交易所挂牌轉讓甜橙保險代理有限公司(下稱“甜橙保代”)、天津天翼融資擔保有限公司(下稱“天翼融擔”),上文中提到的衆安小貸也是翼支付的轉讓對象。

翼支付耍把戲∶金融版圖縮水,橙小花設會員費“圈套”

翼支付計劃将其持有的甜橙保代、天翼融擔100%股權,以及衆安小貸41.1765%股權盡數轉讓。具體來看,甜橙保代、天翼融擔的現有資産總額分别為5943萬元和4.01億元,衆安小貸的總資産為13.12億元。

據此計算,此次翼支付挂牌出售資産總額高達10億元。翼支付方面表示,以上挂牌轉讓事宜采取面議股權轉讓的價格,将以最終資産評估報告價格為準,轉讓成功後,該公司也将卸下網際網路小貸、融資擔保和保險代理三大牌照。

公開資訊顯示,天翼融擔是一家成立于2021年10月的新公司,翼支付與衆安小貸的合作也不過剛滿五周年,在這樣的時間節點,為何翼支付毅然決然地選擇退場?有業内人士分析,翼支付選擇出售上述公司的股權,與“退金令”要求有關。

今年5月末,被市場稱為“退金令”的《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問責規定(試行)》,明确要求各中央企業原則上不得新設、收購、新參股各類金融機構,對服務主業實業效果較小、風險外溢性較大的金融機構原則上不予參股和增持。

該項規定出台後,不少央企紛紛開始出讓手中的金融機構股權,回歸主業。博通咨詢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蓬博在接受國際金融報采訪時表示,翼支付售出網際網路小貸牌照股份,除了合規層面外,還有從利潤率、杠杆率方面的考量。

王蓬博認為,小貸牌照相對消費金融牌照明顯杠杆率偏低,翼支付将其出售具有合理性。但在此之後,翼支付的主要互金版塊“甜橙金融”很可能陷入無小貸牌照的困境之中,未來如何解決合規問題也市場值得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