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陸古代就有“卧冰求鯉”“親嘗湯藥”等 24 孝的故事,其中一則故事是這樣講的:有個叫黃香的人,9歲就以自己的才華和敬老而聞名。有個冬天的夜晚十分寒冷,小黃香讀書到深夜,母親叫他早點休息,他卻鑽進了父母的被褥。父親問他做什麼,黃香從被褥裡爬出來,說“冬夜十分寒冷,我為父母溫一溫床,好讓二老歇息呀!”
今年重陽節,像黃香一樣尊老愛老敬老孝老的故事在永平縣杉陽鎮普棚村下高山村民小組活動場所上演。兒女給父母洗腳洗臉、擁抱、蒙眼摸手認母等活動,讓所有在場的人鼻子酸楚、淚湧眼眶。
當日,下高山村民小組在活動場所開展“子女給自己60歲父母洗一次腳、向父母表一生情”敬老孝親活動,給組裡60歲以上的老人過重陽節。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這次活動我們買了63雙鞋、63個塑膠盆、63張毛巾,力所能及送給村裡60歲以上的老人,讓子女在現場給老人洗臉洗腳,以此敬老孝老。”下高山村民小組組長王文軍說,這項活動已經持續六年了,每年整個寨子的村民都踴躍參加。一方面以此真心孝敬父母,另一方面向下一代傳承孝老敬老傳統美德,人人都敬老孝老了,社會才會更加美好。
伴随着歌曲《常回家看看》優美的旋律和勵志的歌詞,兒女們給自己的父母洗臉洗腳、擁抱、摸手。49歲的三尺男兒李奇良,擁抱母親時淚流滿面,母親也跟着哭了;75歲的榮民楊德忠老人,兒媳給他洗臉洗腳後激動得紅了眼圈。
楊永群遠嫁昭通市鎮雄縣,為了生計夫妻倆遠赴深圳打工,幾年來都沒能參加活動,今年提早規劃請假回下高山老家給父母洗臉洗腳報恩,同時把婆婆也帶了過來,一起享受子女的孝道。
楊永群的母親楊金芝看着姑爺給嶽父洗臉洗腳、女兒給自己和親家母洗腳穿襪,享受之餘抹起了熱淚。
楊永群夫婦說,前幾年沒有現場來給父母孝老心裡非常内疚,今後我們不會缺席,讓他們安享晚年!
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美德是黑夜裡的一盞燈,是寒冬裡的一把火,是沙漠裡的一泓泉水,是久旱時的一場甘霖。為老人洗一次腳、捶一次背、梳一次頭、買一次菜、做一頓飯……對我們來說是小事情,不管給他們做什麼,隻要用心去做,相信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一定會眉開眼笑,内心感到欣慰。
下午四點多,天上飄起了細雨,敬老孝親活動仍在繼續……記者深切感受到,地處瀾滄江東岸的下高山村民小組敬老孝親的傳統美德一定會像瀾滄江的江水一樣洶湧澎湃、源遠流長。
圖文作者:字正張、李四紅、周盛朝、危肖逸
本期編輯:李毅傑
圖文稽核:钏志鑫
圖文總審:李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