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火炬傳遞開始。”
10月9日
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以下簡稱運動會)
火炬點燃暨火炬傳遞啟動儀式
在三亞市天涯海角舉行
視訊加載中...
1990年,第十一屆北京亞運會的南端聖火在天涯海角點燃;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境内火炬在此傳遞;
當天,運動會的“同心之火”,在這裡熊熊燃起,将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傳遍祖國大地。
視訊加載中...
在一片掌聲與歡呼聲中,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入選海南省“領軍人才”“拔尖人才”“南海創新人才”的海洋科學家徐洪周舉起了第一棒火炬。
國家民委副主任郭衛平(右)将火炬傳給第一棒火炬手徐洪周
“運動會火種采集、火種點燃儀式展現了大陸的前沿科技,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能夠見證并參與到這場儀式中,我感到十分驕傲。”徐洪周說。
視訊加載中...
徐洪周穩步跑向第二棒火炬手鄧火紅,火炬成功交接後,倆人默契擊掌,并面向觀衆揮手示意。
第四棒火炬手符其榮在傳遞火炬。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程龍 攝
鄧火紅是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烏石學校的一名化學教師。今年4月,她入選全國鄉村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8月,她被教育部授予“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号。
“火炬傳遞的是團結、友誼和希望,我希望把這次特别的經曆帶到課堂中,講給學生聽,讓他們感受運動會的魅力,了解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鄧火紅說。
“我們在交接火炬時,會設計一些特别的亮相動作,讓火炬傳遞的現場溫馨又活潑。”
第五棒火炬手陳蔚林在交接完火炬時,與第六棒火炬手陳巧翠擺出“比心”的造型,向觀衆緻以熱情問候。
視訊加載中...
陳蔚林是海南日報社記者,她表示,“這一屆運動會在‘家門口’舉行,是以我特别關注運動會的籌備工作。這次火炬傳遞讓我從見證者變成參與者,深感榮幸。”未來,她還将繼續當好運動會的推動者、宣傳者,發揮專業特長,讓越來越多人知曉和關注運動會。
兩棒火炬手交接。
第五棒火炬手陳蔚林在傳遞火炬。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程龍 攝
起範兒、按掌、轉圈……當第七棒火炬手林川媚接過火炬,幾個标準的戲曲動作展現在鏡頭面前。林川媚告訴記者:“作為海南省瓊劇院的一名演員,拿起火炬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未來我還将繼續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更多人愛上瓊劇。”
視訊加載中...
5分鐘後,第十二棒火炬手符攀婵接過現場最後一棒火炬,跑向火炬網絡傳遞啟動台前。大螢幕上,運動會吉祥物“吉貝”手持火炬,與符攀婵高舉的火炬重疊,實作網絡與現實的互動。“吉貝”手中的火炬亮起,火炬網絡傳遞小程式同步上線。
視訊加載中...
符攀婵是定安縣副縣長,今年,她被評選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希望這團‘同心之火’能夠在每一位中華兒女心中永存,成為我們團結奮進新征程,同心共築中國夢的指引。”符攀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