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印度評價中印空軍實力:印度在三方面領先中國,但有一項遠遠落後

曾經雄心勃勃提出“國貨優先”的印度莫迪政府,如今正面臨着一個無比棘手的難題,那就是印度軍隊建設因為“印度優先”政策而受到了嚴重制約,以至于印度軍方都被迫出面呼籲當局盡快查遺補缺,而為了達到目的,印度軍方再次拿中國說事。據觀察者網援引印媒釋出的消息,印度新任空軍參謀長辛格于本月4号在新德裡舉行了新聞釋出會。

會上,辛格坦承印度在國防裝備的“技術”和“效率”這兩大領域已經落後于中國。為了給空軍挽回顔面,辛格特别強調印度在三個方面“領先中國”。一是知曉中國空軍的訓練情況;二是充足的飛行員數量;三是較高的戰術素養。為了證明自己所言非虛,辛格甚至不惜搬出印度斯坦航空來為空軍“擋槍”。辛格在釋出會上指責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沒能履行自己作為“光輝”戰鬥機制造商應盡的義務,戰機傳遞時間被大幅度拖延。辛格稱,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依照原定計劃,應在2024年向空軍傳遞83架“光輝”戰鬥機,然而真實情況是“零傳遞”。

印度評價中印空軍實力:印度在三方面領先中國,但有一項遠遠落後

而除了軍事裝備外,辛格還對空軍的軍事基建現狀頗多怨言,稱中國的軍事基礎設施進展極快,印度雖然也在加快建設,但是和中國比起來“仍需加強”,力求在未來可以起降更多的軍機。不難看出,這位印度空軍新任參謀長的抱怨雖然涉及不同領域,但最終還是指向了印度制造業。自莫迪上台以來,印度就憋着勁要和中國一較高下,眼看着大陸已經成為全世界唯一的全産業鍊“巨無霸”,莫迪不顧本國實際情況,提出了“國貨優先”這句口号,主張“從手機到戰鬥機一律本土化”。

在這句口号的鼓動下,印度開始不切實際的将軍隊采購資源不成比例的傾斜給本土制造商。根據莫迪政府的規劃,印軍至少要有30%,最多60%的元件是自制的。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國貨優先”這句口号從喊出來的第一天起就遇到了困難。首當其沖的,就是印度制造業根本無法達到要求。

印度評價中印空軍實力:印度在三方面領先中國,但有一項遠遠落後

以空軍為例,莫迪政府雖然減少外部進口,但是印度自己的航空制造業始終無法挑起大梁。耗費多年研制的“光輝”戰鬥機,進入量産之後瞬間現了原形。更為諷刺的是,辛格作為新任空軍參謀長提出的所謂“對華三大優勢”,其實是完全經不起推敲的。且不說“知曉中國軍隊訓練情況”和“較高戰術素養”這兩個所謂的優勢有多少水分存在,光是“充足的飛行員數量”,就已經變相暴露了印度空軍嚴重缺乏作戰飛機的尴尬現狀。

倘若印度真的打造了一支足以跻身世界先進行列的強大空軍,就應該是“機等人”而非“人等機”。和這個巨大的缺陷相比,印度的軍事基建不足都顯得不那麼緊迫了。是以,印度與其把時間和資源都浪費在“對抗中國”,倒不如好好想想,如何一步一個腳印的提升自己。

印度評價中印空軍實力:印度在三方面領先中國,但有一項遠遠落後

印度尤其要避免“自認為制造業大國”,無數事實反複證明,脫離實際的臆想隻會讓印度在“國際笑話”這條路上越走越遠,而不會讓印度的軍事實力有所提升,一旦真的到了戰時,最終露餡就會是慘痛教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