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患有肝髒疾病的患者而言,日常在飲食上一定要嚴格的遵循營養平衡遠足,攝入充足的蛋白質成分以及維生素攝取,其中最重要的飲食原則應該是控制鹽分的攝取。
得了肝病,為什麼要控制吃鹽?堅持限鹽有4個作用。
1、保持身體的正常功能平衡
對于肝病患者來說,特别是乙型肝炎患者,日常生活中應該少吃一些含鹽分高的食物,例如:鹹菜、腌魚等食物。
根據研究顯示,當每天吃的食物中含鹽量較高時,人們對于鹽分的攝取量就會增加,食物進入人體内,經過身體的新陳代謝後,會導緻排出體内的排洩物中的鈣元素量也會增加。
經常性的吃一些鹽分較多的食物,會使人體每日流失的鈣質會逐漸增多,長久下來會導緻身體嚴重缺鈣,容易造成骨質疏松。另外,如果有高鹽飲食的習慣,對鈣的吸收能力也會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為減輕肝髒負擔
肝病患者的肝髒代謝功能本身就會出現下降的情況,這是因為肝髒本身是人體中最大的排毒器官,體内中囤積的各種毒素都需要依靠肝髒的功能來排洩出體外。
當肝髒代謝功能出現下降時,如果攝入了更多的鹽,肝髒會将鹽分轉化成排洩物通過尿液排出,同時當肝髒負荷過重導緻排尿困難時,很容易引起鈉水潴留。
3、以減輕病情
肝髒疾病的種類有很多種,有些人所患上的肝髒疾病,日常飲食中必須減少鹽的攝入量,而另外一些肝髒疾病則需要适當增加鹽分的攝入量,比如肝硬化患者。
肝腹水是患有肝硬化疾病的人常見的一種現象,主要表現為細胞内外水液代謝失衡,這種情況一旦出現惡化,就會嚴重的危及到病人的生命。
一般情況下,患有肝腹水的病人血鈉值偏低的情況下,不能再過量地限制鹽的攝入量,必須适當增加一些鹽分的攝入量,使體内的鈉元素維持在正常範圍内,這樣才能促進身體的排尿功能,緩解腹水過多的症狀。
4、避免造成其它并發症
肝髒疾病正常情況下需要嚴格的控制人體内攝入的鹽分,通常是出現在病重期或者晚期肝病患者身上。
因為肝硬化和肝癌這類晚期肝病,很容易讓患者出現一些并發症,其中肝腹水就是一種非常嚴重的肝病并發症,若是不注意,稍不小心就會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
如果攝入過多的鹽分,不能及時排出,長時間的聚集會阻塞循環系統,導緻腹腔積液形成腹水。
綜上所述,肝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嚴格的控制鹽分的攝取量,這也是肝病患者的飲食原則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合理且健康的飲食習慣有助于改善肝病患者的病情,提升肝髒細胞的活躍性,提升肝髒内部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