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區周邊缺乏便民店,老人公交往返20站地“遠征”買菜

作者:北京日報用戶端

随着一刻鐘民用服務圈的建設完善,買蔬菜等民生小事,很多人經常下樓去做。不過,在東洲家,由于社群周圍沒有便利店,這裡的老人出門買菜可以說是每次的"遠征"——單程乘坐10個公共汽車站,可以來一個綜合性的生意超強。

近日,12345熱線接到投訴反映的便利性問題,有上升趨勢,投訴以空巢、老年人為主。記者發現,一些老舊街區還存在便利店不足或功能不全等問題,一些新街區也未能及時推出便利服務。

老人乘坐10輛公共汽車"探險"去買食物

港鐵13号線北苑站附近是國貿世界商圈,一早一夜,有很多老人來到商場。10月17日下午,記者走訪現場,看到有的老人獨自拉着兩輛小菜車,有的在推老夫婦推着購物車,裡面的貨太多,無法插上。問他們,他們很無奈:家附近沒有大型綜合超市,天越冷越不愛折騰,性多出去買多一點。

小區周邊缺乏便民店,老人公交往返20站地“遠征”買菜

超市很遠,居民每次都要買很多東西。

張女士剛從超市出來,車上滿載着魚蛋奶,還有兩張大紙不知道放在哪裡。張女士今年67歲,住在東洲家鄉朝陽區,她太辛苦了,因為家附近沒有大型綜合超市,最近的是中國的貿易世界。平時孩子們工作繁忙,她不想給自己增加負擔,無助的超市遠在咫尺,是以每次,基本上都是買一整周的必需品。"天氣暖和的時候,再出來幾次是可以接受的,現在是冬天,是以盡量少跑。

從中國貿易世界商圈到東州家鄉區有多遠?記者看到,大多數住在東洲家的老人都是到商圈附近的864汽車站乘坐的。車站标志顯示,公交線路共有10個車站,商圈和街區正好是起點和終點站。記者還驅車前往社群,看到老人在社群的比例确實不低,不少都是來北京幫孩子照顧孩子。他們說,小區周邊的購物網點太分散,公共汽車很少,他們要麼去中貿世界,要麼去北京地區購物,"隻有這兩個地方可以直接坐公共汽車"。"

所謂的便利點真的友善人手嗎?

12345熱線最近接到多位東洲家鄉居民反映購物困難的投訴。梳理相關情況時,記者發現共有産權機關逐一解答投訴問題,但很多回複都提到"來電者反映情況不真實"。根據産權機關的回應,社群中心廣場已開通便利超市,營業至2020年底撤産後,産權機關與社群居委會協商,重新引進80平方米的小超市,解決居民日常購物需求;

既然有這麼多的保護措施,居民們還是經常抱怨,是不是在雞蛋裡撿骨頭?記者們緊跟居民的腳步,一個接一個地走訪了這些便利的景點。

首先,在社群中心廣場,記者看到一排房屋,牆上貼着鐵牌匾,标明其性質為小區的配套建築,但大部分門面空置,其餘空曠的地方,是産權機關叫"80平米小超市"。走進超市,我看到兩排貨架上擺滿了商品,地上堆滿了少量的商品。在這些物品中,居民的選擇并不多,例如,飲料的種類不如普通小賣部那麼多,調味品品牌很少,幾乎沒有選擇。"你有冷凍餃子嗎?"記者問及,銷售員回複說,連冰櫃都沒有,不能進入冷凍食品。

小區周邊缺乏便民店,老人公交往返20站地“遠征”買菜

東洲家門外的菜市場條件很差。

這時,一位老人顫抖着走進店裡,想買個燈泡,推銷員很簡單的回答:"沒有。那天下午,很少有顧客來小店買東西,幾乎都收到了"不"的回複。

然後,記者去了小超市裡的住宅樓,居民們說這些小超市不是很好找,而且規模也不大,"就是小賣部"。剛進入走廊,"不容易找"的說法已經得到證明,就連居民門旁的小超市都貼着"這不是超市"的字樣,可以看到敲錯門的很多。

最後,居民們帶着記者參觀了小區南門外的菜市場。這個菜市場的居民很多都不滿意,主要問題是條件差。記者注意到,菜市場建在小區南門外的一片荒地上,高草旁共有3個帳篷,要走到這些帳篷,還要經過一條小石頭覆寫的土路。

通路那天是刮風的日子,如果口罩不嚴格,我不敢吃一口土。往帳篷前看一眼,不禁感到有些難過,其中,最小的帳篷已經搖搖欲墜,銷售員不知道在哪兒能找到幾張破床墊站在帳篷旁邊迎接風。"條件太差了,如果下雨,情況會更糟,"居民們歎了口氣。

住宅閑置底部預計将于年底開放

在東州家園區沒有建立民用綜合體的空間嗎?記者注意到,社群街道樓下有一棟住宅樓下,有一大排底層商家,這些房屋可以使用面積超過一千平方米,全部閑置。透過玻璃門,屋子裡的灰塵已經積攢了厚厚的一層。居民們說,如果能好好利用家門口的這個地方,為什麼老百姓又往東跑東西走,近在咫尺就走遠了?

小區周邊缺乏便民店,老人公交往返20站地“遠征”買菜

盡快讓閑置的商品房投入使用,成為東島居民居家的最大希望。

在領地街道、物業機關等部門的回複中,也提到了這個地方的閑置底部,其中提到"利用這些房屋進行配套/其他商業服務,建築面積2424.28平方米"。由于居民提出的相關索賠,相關機關非常重視這項工作,目前正在進行投資前準備,現已完成租金評估的配套業務,租金方案已報有關機關上級準許,但初步工作估算将花費大量時間。"

記者還注意到,上述回應最早的時間是在今年4月,看到半年過去了,工作又取得了新的進展?

10月22日上午,記者聯系了位于新疆翠莊的區域辦事處。從業人員表示,東洲家小區便利店缺容一直關注土地不足,多年來通過各種手段幫助協調,希望幫助居民解決生活問題,"商業設施未被使用,而産權機關内部相關的原因,我們也非常着急。在這個問題上取得了一些進展,各方都推動了這一進展。"

随後,記者從社群物業了解到,目前,有一些準備落戶的商家已經進入裝修備案階段,其中,包括經營超市、餐飲商家。從業人員表示,從送出申請到最終進入可能需要兩到三個月的時間,預計将于今年年底正式成立。

擴充

新區的便利設施跟不上

梳理12345熱線類似投訴記者發現,民建綜合體太遠或散落設施不是老小區"專屬病",一些建立的社群問題更為明顯。

今年5月,石景山五海五裡春秋區已有居民開始入住,搬遷的喜悅并沒有持續太久,我們發現了一個大問題——附近連超市、藥店、理發店都找不到了。"有些人下班回來,在機關附近買東西,有些人在周末開車出去購物,但是孩子不在身邊的老人呢?"居民劉霞很擔心。

記者注意到,小區不僅設施便利,連公共交通都不是很友善,地鐵站距離較遠,離社群比較近的公共汽車隻有597輛。居民們說,公共汽車現在是唯一一輛可以讓老年人更容易出去買東西的公共汽車。

居民張先生說,如果他平時隻是買點菜,坐597路公共汽車,坐2站到槍廠區,那裡有一家小超市,如果選購其他用品,需要去大型綜合超市,那就太遠了。

說到大型綜合超市,居民們提及最多的是永輝超市。記者查詢路線圖可以看出,離大洋五裡春秋小區的永輝超市位于新國際購物中心,要去那裡,還是離不開597路公共汽車,但與槍廠區買菜相比,距離2站變成了14個站。

"我們也收到了居民的回複,問題真的是很難,現在不說便利店,新鄰裡住房委員會哪裡我們不知道。該屬地五裡街的從業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居民反映的問題,街道辦公室非常重視下一步是通過居民的審議等形式,盡快收集居民的意見和建議。通過"舉報"等手段,協調相關部門和社群開發者,共同解決這一問題。

想法

這些緊急措施可以幫助老年人挽救生命

《北京便利店建設更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兩年多來,按照要求,社群周邊便利服務除蔬菜零售、便利店(社群超市)等基本服務外,還應包括早餐、家政服務、美容院、洗衣染、快遞、便利維修等基本民用業務功能。有些社會要達到上述要求,恐怕還需要一些時間,那麼,現階段,有沒有一些好的方法幫助老年人急救?

應急(1):街道協調蔬菜通過火車

在通路調查中,海澱區南裡區雙樹區的情況較為特殊。有居民反映,家裡有老人獨居,平時出門購物不便,尤其是天氣越來越冷,希望能在樓下買到食物。

記者走訪發現,南邊兩棵白桦樹第二區周邊的大型綜合超市很多,社群與美國超市的直線距離隻有500米,離超市發型也很近。但對于雙腿雙腳差、難以攀登的跨街立交橋的老人來說,聯想大橋交叉路口複雜的路況依然令人生畏。有居民提到,社群裡有蔬菜直通車,但隻在周二和周六早上,"鑒于冬天的特殊性質,蔬菜通過火車可以增加頻率嗎?"

北下邊境地區市民活動中心負責人郭聰麗告訴記者,由于該呼籲是匿名發給街頭的,沒有聯系方式,現在街頭不知道如何聯系具體居民反映問題。這裡也希望通過媒體宣傳告知居民,雙禺樹南兩條東西兩條分,中東院菜穿火車是周二、周六,西院是周三、五、周日來,讓社群每周有5天蔬菜通車。兩個庭院非常靠近,居民可以通過購買食物靈活地調整時間。

郭從禮提到,雙九州南裡區曾經有三個小門面用于賣菜,早在治理疏散過程中就出現了"開牆洞"。為了滿足居民購買蔬菜的需要,領地街道按照蔬菜通過列車管理的方法,向區商務局,聯系蔬菜經銷企業,解決這一問題。

可以看出,在目前缺乏便利店的社群,地域街道根據居民的需求協調蔬菜通過火車,這是一個緊急解決方案。

應急(2):充分利用社群微信社群

此外,在2020年新冠肺炎爆發期間,許多社群為了友善社群居民購買食品和購物,紛紛成立了微信群,不會使用微信的老年人也給社群留下了聯系電話,社群工作者、志願者、黨員組成了服務團隊,挨家挨戶。到目前為止,許多居民的手機上仍然有這些微信群。

短期内,很難快速完善社群的便利設施,能否充分利用這些微信群等聯系方式,統計居民的購物需求,然後,根據這些需求協調配送機關,使配送企業有針對性,同時有效節約成本。

緊急情況(3):聯系超市協調通勤巴士

此外,購物居民的數量可以提前數一數,然後,聯系相對較近的大型綜合超市,通過協調直達通勤公交的方式,也讓老人在寒冷的冬天少受勞頓船的困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