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外表是仙女,私下裡卻是“文盲”的10位女星,馮遠征的話太紮心

本文信源來自權威報道【光明網】【新京報】【環球網】(詳細信源附在文章末尾)。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文|麥子

編輯|麥子

“演員拼到最後就是在拼文化,而不是拼粉絲”。

在兩會期間,政協委員馮遠征對着一衆流量明星提出了這樣的建議。

從王一博“到此一遊寫錯字”被稱作“絕望的文盲,再到楊幂将哭唧唧讀成“哭卿卿”被稱作“九漏魚”,都讓人感到無奈。

而這10位長相漂亮的女明星,也因為文化缺失而被觀衆稱作“腦袋空空的花瓶”。

私下是“文盲”

“古力娜紮,女娲要是聽到了你說的話,都會忍不住歎息”。

新疆女明星古力娜紮由于長得太過驚豔貌美,時常會被網友驚歎女娲對她太過偏心了。

可誰知道,古力娜紮的文化水準着實是竟有些對不起女娲了。

在一檔綜藝節目裡,她竟然将“女娲補天”說成了“女鍋補天”。

不少網友還忍不住調侃“如果女娲真的存在,真害怕她給你腦袋上砸個鍋”。

“女鍋”的風還沒吹完,她竟又将“24hours”當作是管家的電話号碼。

國小生都學過“24hours”是24小時,娜紮的英文水準也讓網友感到無奈“說你是笨蛋美人,你可别真的這麼笨蛋啊”。

最近熱播劇《北上》的女主白鹿,也曾因為被冠上過文盲的頭銜而惹來群嘲。

在端午節給粉絲送祝福的時候,她竟然寫了“端午節塊樂”。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節日,能不能用“快樂”二字表示祝福不說。

就是單單将“快樂”寫成“塊樂”,就讓人覺得有些離譜。

在一個夏天給考生送祝福的時候,她的海報上竟還寫着“科科100分”。

三門主科各科都是150分,90分才算及格,祝福各位考100分,讓粉絲都覺得有些無奈。

和她關系不錯的趙露思,也曾和她一樣犯過這種錯誤。

在一次直播裡,她将“且喪且勇”讀成了“且聶且勇”。

在表述自己的心情有些緊張的時候,又用上了“罄竹難書”來形容。

該詞語說的是一個人的罪行多難以寫完,是一個妥妥的貶義詞。

也正是以,不少網友都吐槽她“想用上成語顯擺自己,結果卻弄巧成拙了”。

被稱作“海南富婆”的吳宣儀也被嘲諷過“富了口袋,窮了腦子”。

在演唱自己的首支單曲時,竟然還将“瑕疵”唱成了“jiá 疵”。

為聯考生加油時,她竟然還将“逢考必過”的四字祝福給寫錯了。

“逢考必過”在她的手中變成了“縫考必過”。

“學霸”人設深入人心的楊幂,在觀衆的眼裡是又聰明又會來事兒。

但讓人意外的是,她竟然也有過因為與“文盲”沾邊而翻車的時候。

在節目裡,“哭唧唧”和“莘莘學子”都能夠讀錯。

前者被她念成了“哭卿卿”,後者則成了“辛辛”。

被拍到和她多次一同出門遊玩的劉詩詩,也和她一樣犯過這種錯誤。

她在《一念關山》之中扮演的是一個才女,結果她的台詞卻讓“才女”飽受争議。

參差荇菜讀成“行”不說,商賈的“gǔ”還讀成了姓氏“jiǎ”。

《步步驚心》讓她大火的那部劇裡,她愛的“四爺”便是雍正帝。

結果她自己卻不知道“康熙在前,雍正次之,乾隆在後”。

而同樣與雍正“搭過戲”的,還有着出演過《甄嬛傳》的孫俪。

劇中的“甄嬛”妝造比孫俪本人的打扮要漂亮很多。

也正是以,網友們都說“甄嬛是甄嬛,孫俪是孫俪”。

可沒想到,更讓人想将“甄嬛”與“孫俪”分開的,則是孫俪因為文化水準鬧出的笑話。

她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将“麒麟”寫成了“麒鱗”。

又将祛濕的“qū”讀成了“qù”,《黃帝内經》寫成《皇帝内經》。

伊能靜不僅會自己寫書,還經常在社交平台上給兒子恩利寫感人的小作文。

她在網友的眼中也是挺有的文化的,也算得上是内娛才女的代表。

她那首《念奴嬌》的歌曲就是自己作詞的,還用上了“羽扇綸巾談笑間”這樣很有水準的詞句。

可沒想到,她竟然将羽扇綸巾中的“guān”讀成了“lún”。

不過比她還要尴尬的,當屬于“四千年美女”鞠婧祎了。

在一次節目中,她分不清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在場面難以把控時,還編出了個“等角三角形”。

在接受采訪時,當她被問及怎麼看待自己飾演的角色時,她翻來覆去地隻會用一個“傲嬌”來形容。

記者向往下更深入地追問,她也隻能表示“哎呀,我也不知道哇”。

也正是以,不少網友都嘲諷她“怪不得戲演得這麼尴尬,原來采訪都能這麼尴尬”。

她的尴尬讓她多了個槽點,但是劉浩存的尴尬,可是直接讓她本人出圈了。

每次在采訪裡,她的必要台詞就是“嗯?嗯~”。

記者問她“你覺得自己算有天賦嗎”,她直接搖頭晃腦地回答“怎麼不算呢”。

這個經典場面還在短視訊平台上掀起了一陣模仿潮流,“嗯~怎麼不算火出圈了呢”。

這些女明星雖然長得貌美,但是提筆寫錯字、開口說錯話也着實讓人尴尬。

馮遠征的那番擔心與勸告并不是多餘的,而他本人也早就做好了示範效果。

老戲骨的建議

“晉江式演技就是要求演員對藝術有深入了解,也是文化底蘊的重要展現”。

他當初所出演的《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之中,飾演的心理變态“安嘉和”至今都是很多觀衆的心理陰影。

隻靠着眼神變化就完成從溫文爾雅到歇斯底裡的蛻變,也讓人看到了他精湛的演技。

而他能夠演得這麼好,與他一直在追求的“文化底蘊”分不開關系。

他在柏林求學時,每天進行 12 小時的格洛托夫斯基訓練法,形成了“真正的演技是生命能量自然流淌”的表演哲學。

他還保持每天閱讀兩小時的習慣,書房裡的《演員的自我修養》被翻爛了,書頁間還都夾滿了批注。

至于文學、哲學、藝術領域的書籍,他也讀了不少,都是在為角色知識做準備。

為了更好地與國際同行交流合作,拓展自己的藝術視野,他還積極學習起了外語和國外的文化。

追求着文化與演技的他在順利地成為了北京人藝的院長之後,也未曾有過驕傲。

當北京人藝進行海外巡演時,他都在注重推出《李白》《司馬遷》這樣可以傳播中國文化的作品。

在這次兩會期間,他還提出了讓演員注重自我的提升,冷靜下來進行自我的深造。

他還建議北電、上戲這些藝術學院采取“精英式教學”,培養出真正優秀的演員,提高演員的整體素質。

而陳寶國也曾提出過演員可以用“論文”的形式來分享自己演戲的心得,這樣才好回歸演員的本質。

這樣的老戲骨都在追求着藝術,而現在的流量明星都更着重追求着播放量。

哪怕演得不好,粉絲也願意買單,各種包場并向路人進行安利。

當路人觀衆提出質疑時,甚至還以“你行你去演”這樣的話語進行着維護。

沒有文化水準、演技也都追求着表面的浮躁,着實讓不少人為他們擔憂。

結語

演員有文化底蘊,不隻是能夠避免鬧出笑話,最重要的是可以深入了解角色,演出好戲。

馮遠征的話語雖然紮心,但也是對演員行業的誠懇建議,希望演員們都能改變自己的浮躁。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檔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将第一時間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後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内容資訊來源:【光明網】【新京報】【環球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