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井延坡工作室丨這場遠征,讓億萬百姓在黑暗中尋得光明

來源:中國軍事網、解放軍新聞通訊中心

作者:趙偉 李家軒

井延坡工作室丨這場遠征,讓億萬百姓在黑暗中尋得光明

福建省長鼎中福村是"紅軍長征第一村",當地的"紅軍大橋",有一個生命滴答作響。

一把長槍加一把刺刀的長度約為一米五。"紅軍時人比槍還高",橋柱上的雕琢線,是紅軍征兵的最低門檻。80多年前,僅在中府村的一個村莊就有近600人加入了紅軍。很多人年紀輕,個子不夠高,想加入紅軍。為了達到這條線,有人把紙放進草鞋裡,有人踮起腳尖,更多的人半夜起床,偷偷地把它放低,想辦法站在紅軍隊伍裡......

井延坡工作室丨這場遠征,讓億萬百姓在黑暗中尋得光明

一些參加紅軍的彜族士兵抵達陝北的照片(檔案圖檔)

這是一些參加紅軍的彜族士兵抵達陝北的照片,他們在完成長途跋涉後臉上洋溢着喜悅。

1935年5月,中央紅軍長征進入大連山傣族地區,民族沖突深重,彜族普遍盲目憎恨漢族。據創始海軍上将蕭華回憶說:"跟随工程連的主力部隊,因為沒有武器,在主力部隊後面百多米遠的地方,由彜族人把他們放在橋上裝備等裝備搜尋和輕裝上陣......"而渤海同盟後,彜族同胞消除了對紅軍的誤解,他們扛着紅旗,扛着長槍迎接紅軍,有很多彜族青年立即報名加入紅軍。

當我們翻閱曆史書,回顧85年前來之不易的勝利時,我們看到一片封鎖,一座雪山,廣闊的草地,以及克服困難和障礙的巨大犧牲。毛主席在談到長征的困難時說,"十二個月在半空中進行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數十萬軍隊地下圍攻,道路遇到無盡的困難和障礙。"别受苦,想想長征25!"不僅是對未來生活的藝術哀歎,更是對當年曆史的真實寫照。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更多長征期間參加這個團隊的人們的熱情和熱情。埃德加·斯諾(Edgar Snow)在《紅星閃耀中國》(Red Star Shine on China)一書中說,"從福建最遠的地方,一直到陝西西北部的盡頭","這成千上萬的年輕人的持久熱情、始終如一的希望、驚人的革命樂觀主義,像火焰一樣,貫穿了這一切"

這次舉世聞名的探險是傳奇的,是一個奇迹,曾經是許多人眼中最大的謎團。

劉伯成元帥曾經說過:"老百姓注定不會和我們一起去。"那麼,紅軍這支看似絕望的隊伍,為什麼在長征上會得到人民無條件的支援呢?"

美國作家哈裡森·索爾茲伯裡(Harrison Salisbury)在《長征——聞所未聞》一書中提出了一組殘酷的資料,揭示了閩南的農民是如何被奴役和剝削的——地主以50%的利息租用土地,借30%的利息,50%的糧食利息,75%的牛,20%到200%的食用油, 鹽 150% ...

"吃夠了",這是人類最基本的生活條件,但在舊中國的軍閥統治下,各族人民甚至無法滿足這最基本的生活條件。沒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沒有最起碼的必需品,饑餓和貧困就不能像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三座山"下的陰影一樣逃脫。

"紅軍絕對保護返鄉勞工和農民的利益。在雲南省回族自治縣科都鎮的一座清真寺的牆上,紅軍長征期間留下的口号今天仍然可見。

井延坡工作室丨這場遠征,讓億萬百姓在黑暗中尋得光明

紅軍的口号留在了雲南省回族自治縣科都鎮。資料來源:共青團中央委員會

1935 年 4 月 30 日,中央紅軍遷入 Soughten Kodu 鎮。當時,一名紅軍士兵,不知當地習俗,差點與回族人發生沖突。總司令朱德知道情況後,親自帶士兵到清真寺的伊瑪目道歉,并要求紅軍宣傳人員在紫色的土地上寫下14字的口号,口号"回家"指的是回族。這個簡單的口号,深深地印在了黨的政治思想和民族政策上,打動了當地人民的心。此後,回族人紛紛向紅軍送柴、蔬菜、雞蛋......也有不少回族青年主動加入紅軍,追随長征。

在長征路上,紅軍善用土地,劃分田地,講政策,打口号,把革命理想傳播到全國廣大地區。八十五年後,我們仍然可以看到,紅軍經過的地方,許多關于"紅軍大橋"、"紅軍井"、"紅軍樹"、"紅軍大廈"、"紅軍村"和"紅軍墳墓"的曆史故事仍在流傳。一個紅軍戰士拼血,愛民救民,讓民心領悟紅軍最真實的一面,"紅軍是我們窮人自己的隊伍"已經成為各族同胞沿着長征前進最誠摯的感情。

據統計,在整個長征中,僅以紅軍為向導就有近3000人,并參與紅軍大橋過河、籌款、水糧、掩護傷員、補充新兵、傳遞資訊、完成作戰任務的群衆人數衆多,沿途有數萬人加入紅軍。

"天高雲光亮,看南面飛蛾。不去長城不是好人,隻有兩萬趟。六座山峰,紅旗西風滾滾而來。今天手裡在變化,什麼時候綁龍?"1935年10月,中央紅軍爬過六平山,從此完全脫離了國民黨的圍困和封鎖,打開了通往陝北革命基地的最後一道屏障。面對即将勝利的長征和即将到來的抗日新形勢,毛主席用這首歌《清平樂六盤山》表達了胸腔裡的驕傲和自信。

當然,你應該有信心!長征是宣言,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這部人類曆史上"無與倫比的現代史詩",也是最大的巡回宣傳。中央紅軍已經走過了11個總人口2億的省份,黨中央、紅軍走到哪裡,北方抗日的政治思想,無論到哪裡做土、分田,人民都會冒着生命危險去支援。兩萬五千裡之久的征程,紅軍隊伍越來越堅定,實力越來越大,越來越自信,就成了必然。

一切向前走,都忘不了路。建設、修複、戰澇、抗震、除貧、防疫...曆史和實踐不斷證明,中國共産黨及其上司下的人民軍隊是暴風雨來襲時中國人民最可靠的骨幹。誰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和人民一起奮鬥,一起犧牲,一起創造,人民就會選擇誰,誰來支援。這是牢不可破的真理,80多年來一直如此,在今天新的長征道路上,依然如此!

(中國軍事網、解放軍新聞通訊中心、媒體産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