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井延坡工作室丨这场远征,让亿万百姓在黑暗中寻得光明

来源:中国军事网、解放军新闻通讯中心

作者:赵伟 李家轩

井延坡工作室丨这场远征,让亿万百姓在黑暗中寻得光明

福建省长鼎中福村是"红军长征第一村",当地的"红军大桥",有一个生命滴答作响。

一把长枪加一把刺刀的长度约为一米五。"红军时人比枪还高",桥柱上的雕琢线,是红军征兵的最低门槛。80多年前,仅在中府村的一个村庄就有近600人加入了红军。很多人年纪轻,个子不够高,想加入红军。为了达到这条线,有人把纸放进草鞋里,有人踮起脚尖,更多的人半夜起床,偷偷地把它放低,想办法站在红军队伍里......

井延坡工作室丨这场远征,让亿万百姓在黑暗中寻得光明

一些参加红军的彝族士兵抵达陕北的照片(档案图片)

这是一些参加红军的彝族士兵抵达陕北的照片,他们在完成长途跋涉后脸上洋溢着喜悦。

1935年5月,中央红军长征进入大连山傣族地区,民族冲突深重,彝族普遍盲目憎恨汉族。据创始海军上将萧华回忆说:"跟随工程连的主力部队,因为没有武器,在主力部队后面百多米远的地方,由彝族人把他们放在桥上装备等装备搜寻和轻装上阵......"而渤海同盟后,彝族同胞消除了对红军的误解,他们扛着红旗,扛着长枪迎接红军,有很多彝族青年立即报名加入红军。

当我们翻阅历史书,回顾85年前来之不易的胜利时,我们看到一片封锁,一座雪山,广阔的草地,以及克服困难和障碍的巨大牺牲。毛主席在谈到长征的困难时说,"十二个月在半空中进行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数十万军队地下围攻,道路遇到无尽的困难和障碍。"别受苦,想想长征25!"不仅是对未来生活的艺术哀叹,更是对当年历史的真实写照。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更多长征期间参加这个团队的人们的热情和热情。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在《红星闪耀中国》(Red Star Shine on China)一书中说,"从福建最远的地方,一直到陕西西北部的尽头","这成千上万的年轻人的持久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惊人的革命乐观主义,像火焰一样,贯穿了这一切"

这次举世闻名的探险是传奇的,是一个奇迹,曾经是许多人眼中最大的谜团。

刘伯成元帅曾经说过:"老百姓注定不会和我们一起去。"那么,红军这支看似绝望的队伍,为什么在长征上会得到人民无条件的支持呢?"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Harrison Salisbury)在《长征——闻所未闻》一书中提出了一组残酷的数据,揭示了闽南的农民是如何被奴役和剥削的——地主以50%的利息租用土地,借30%的利息,50%的粮食利息,75%的牛,20%到200%的食用油, 盐 150% ...

"吃够了",这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条件,但在旧中国的军阀统治下,各族人民甚至无法满足这最基本的生活条件。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没有最起码的必需品,饥饿和贫困就不能像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三座山"下的阴影一样逃脱。

"红军绝对保护返乡工人和农民的利益。在云南省回族自治县科都镇的一座清真寺的墙上,红军长征期间留下的口号今天仍然可见。

井延坡工作室丨这场远征,让亿万百姓在黑暗中寻得光明

红军的口号留在了云南省回族自治县科都镇。资料来源:共青团中央委员会

1935 年 4 月 30 日,中央红军迁入 Soughten Kodu 镇。当时,一名红军士兵,不知当地习俗,差点与回族人发生冲突。总司令朱德知道情况后,亲自带士兵到清真寺的伊玛目道歉,并要求红军宣传人员在紫色的土地上写下14字的口号,口号"回家"指的是回族。这个简单的口号,深深地印在了党的政治思想和民族政策上,打动了当地人民的心。此后,回族人纷纷向红军送柴、蔬菜、鸡蛋......也有不少回族青年主动加入红军,追随长征。

在长征路上,红军善用土地,划分田地,讲政策,打口号,把革命理想传播到全国广大地区。八十五年后,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红军经过的地方,许多关于"红军大桥"、"红军井"、"红军树"、"红军大厦"、"红军村"和"红军坟墓"的历史故事仍在流传。一个红军战士拼血,爱民救民,让民心领悟红军最真实的一面,"红军是我们穷人自己的队伍"已经成为各族同胞沿着长征前进最诚挚的感情。

据统计,在整个长征中,仅以红军为向导就有近3000人,并参与红军大桥过河、筹款、水粮、掩护伤员、补充新兵、传递信息、完成作战任务的群众人数众多,沿途有数万人加入红军。

"天高云光亮,看南面飞蛾。不去长城不是好人,只有两万趟。六座山峰,红旗西风滚滚而来。今天手里在变化,什么时候绑龙?"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爬过六平山,从此完全脱离了国民党的围困和封锁,打开了通往陕北革命基地的最后一道屏障。面对即将胜利的长征和即将到来的抗日新形势,毛主席用这首歌《清平乐六盘山》表达了胸腔里的骄傲和自信。

当然,你应该有信心!长征是宣言,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部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现代史诗",也是最大的巡回宣传。中央红军已经走过了11个总人口2亿的省份,党中央、红军走到哪里,北方抗日的政治思想,无论到哪里做土、分田,人民都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支持。两万五千里之久的征程,红军队伍越来越坚定,实力越来越大,越来越自信,就成了必然。

一切向前走,都忘不了路。建设、修复、战涝、抗震、除贫、防疫...历史和实践不断证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暴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骨干。谁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和人民一起奋斗,一起牺牲,一起创造,人民就会选择谁,谁来支持。这是牢不可破的真理,80多年来一直如此,在今天新的长征道路上,依然如此!

(中国军事网、解放军新闻通讯中心、媒体产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