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鄉村行 看振興】系列報道之三 甘州:公司化改革鋪就鄉村振興“共富路”

視訊加載中...

甘州融媒訊(記者 石光華 何長凱 蔣婷)恒溫庫、制冰工廠中的房間、彩虹城市開心農場、唐大媽泡菜、農業社會化服務公司……金秋九月,行走在甘州大地,企業生産如火如荼,村集體經濟發展欣欣向榮。今年,甘州區深入推進村集體經濟公司化改革,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村集體公司發展經營路徑,走出了一條符合鄉村實際、具有甘州特色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為鄉村振興助力賦能。

【鄉村行 看振興】系列報道之三 甘州:公司化改革鋪就鄉村振興“共富路”

村集體經濟發展旺,鄉村振興動力強。這幾天,在大滿鎮朱家莊村的2萬頭生豬繁育基地,第一批1800頭育肥豬已全部出售,第二批豬仔正在分批入欄,開始育肥。

甘州區大滿鎮朱家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學佳說:“圈舍整體租賃正大公司進行生豬繁育,正大公司每年為村級集體經濟公司對付租賃費用45萬元。同時積極争取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資金70萬元,入股正大公司開展生豬繁育經營,正大公司每年按照不低于入股資金10%比例向村級集體經濟公司分紅7萬元。”

【鄉村行 看振興】系列報道之三 甘州:公司化改革鋪就鄉村振興“共富路”

金秋時節,位于大滿鎮馬均村的甘州區沙漠公園現代設施農業産業園項目施工現場建設正酣。該項目是大滿鎮依托村莊資源禀賦,投資5800萬元,通過招商引資建設的農業産業園。項目建成後,将是集種植溫室、育苗溫室、研學基地、觀光采摘于一體的新一代設施農業産業園,也是全區跨度最大的日光溫室。

“項目建成後預計年産值達1200萬元,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50萬元,并提供本村上百個就業崗位,實作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赢。”甘州區大滿鎮馬均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趙尚說。

【鄉村行 看振興】系列報道之三 甘州:公司化改革鋪就鄉村振興“共富路”

依靠“參股經營,抱團發展”的模式,企業不斷壯大的同時,也反哺村集體經濟開花結果。作為全區村集體經濟公司化改革試點村,黨寨鎮雷寨村依托育苗生産加工基地、尾菜稭稈綜合利用生産線等項目,形成了“科學育苗—綠色定植—分揀包裝—冷鍊物流—尾菜處理-訂單銷售”的全産業鍊,2023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12萬元,蹚出了一條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子

【鄉村行 看振興】系列報道之三 甘州:公司化改革鋪就鄉村振興“共富路”

甘州區黨寨鎮雷寨村黨總支副書記何兵成說:“截至目前,全村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 300 多萬元,其中15%用于入股群衆分紅,其餘資金用于村集體基礎設施建設和完善産業體系建設。”

“至目前,我鎮已完成村集體經濟公司全覆寫,5個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200萬元,今年力争有一個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00萬元以上。”甘州區黨寨鎮武裝部部長趙祯說。

【鄉村行 看振興】系列報道之三 甘州:公司化改革鋪就鄉村振興“共富路”

為了促進村集體公司規範發展,解決産業、人才、管理、資金、資源、技術等方面的問題,區上制定了《甘州區民營企業與村集體公司互促互進發展壯大的實施方案》,積極引導58家民營企業與38家村集體公司結對,開展村集體經濟和民營企業協同式服務,達到合作共赢、抱團發展的目标,高水準推動全區鄉村振興。

張掖市新大弓農戶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述斌說:“2023年沙井鎮五個墩村成立了張掖禾萬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之初,他們存在技術和管理方面的一些短闆,發展也不規範,我們對他們禾萬潤公司進行了對口的支援和幫扶,主要通過人才培養、公司管理這幾個方面進行支援,目前他們公司逐漸走上了規範化的路,公司營運正常。”

【鄉村行 看振興】系列報道之三 甘州:公司化改革鋪就鄉村振興“共富路”

馬均村、雷寨村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折射出甘州區持續強化“三農”工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蓬勃勢頭。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通過多年的改革試點,全區實作村集體公司全覆寫,探索形成了參股經營、集體經營、村莊開發、政府補助、挖掘特色、盤活資源、項目帶動、多村聯合的村集體公司發展“七種模式”,圍繞生産加工、項目承攬、農旅融合、物業服務、特色種養等内容,分類開展實體化運作、市場化經營,累計營收5864萬元、盈利1370萬元,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2000餘人次,帶動群衆人均增收1萬元,實作村集體和村民“雙赢”。

【鄉村行 看振興】系列報道之三 甘州:公司化改革鋪就鄉村振興“共富路”

繼續閱讀